数日后,吴县,这座江东最为繁华的城池,在经历了陈纪大军的驻扎、严白虎的横征暴敛以及不久前那场惊心动魄的夺城之战后,终于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秩序。街道上,巡逻的刘备军士卒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市井间,商贩的叫卖声也重新响起;被严白虎强行征用的府库钱粮,部分被用于赈济贫苦,使得城中百姓对这位新来的刘使君颇有好感。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吴郡真正的根基——那些盘根错节、影响力巨大的士族豪强们,却仍在观望。张家、朱家、陆家、顾家……这些家族或富甲一方,或诗书传家,或兼而有之,他们掌控着吴郡大量的土地、人口、乃至部分私人武装。他们的态度,将直接决定刘备能否真正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
这一日,吴郡张氏的家宅中,几位重量级的人物秘密齐聚。张氏家主张允、朱氏的代表朱桓、陆氏的家老陆骏等人,皆是面带忧色,低声商议。
“诸位,刘备已据吴县,兵威正盛。陈纪数万大军灰飞烟灭,严白虎狼狈南逃,其势不可挡啊。”张允捋着胡须,语气沉重,“然,其对我等吴郡士族,究竟是何态度?是如袁术般苛虐,还是如孙策般打压,亦或是……另有打算?此事不明,我等心中难安啊。”
朱桓年轻气盛,接口道:“刘备素以仁义闻名,观其入城后所为,倒也颇合仁义之道。然,其麾下谋臣如贾诩、郭嘉,皆非易与之辈,武将如关羽、张飞,更是勇不可当。其志恐非仅限一郡之地。我等若不能及早表明心迹,或探知其意,恐将来被动。”
陆骏较为持重,缓缓道:“确需有人前去拜会,试探口风。然,派何人去?以何名目去?若所托非人,或言辞不当,反为不美。”
这时,座中一位与顾家交好的士人开口道:“诸位,在下以为,有一人最为合适——便是顾氏元叹。”
“顾雍?”几人皆是一怔。顾家虽是吴郡望族,但顾雍本人此时名声尚未显赫于外。
那士人解释道:“诸位莫非忘了?顾元叹乃蔡伯喈公之入室弟子!而蔡伯喈公,如今正在刘备的青州书院执教,备受礼遇!更关键者,刘备新娶的侧室,正是蔡公之女,蔡琰蔡昭姬!听闻刘备娶蔡公之女时,顾雍还以蔡邕弟子的身份,派人远赴徐州送过贺礼!有这一层师门渊源与香火情分在,由顾雍前去拜见,名正言顺,进退有据!非他不可啊!”
众人闻言,皆觉有理。蔡邕是海内大儒,声望极高,刘备救蔡邕、娶蔡琰,可见其对文士、对名教的尊重。顾雍作为蔡邕弟子,这层关系确实是一道绝佳的桥梁。
张允拍板道:“既然如此,我等便一同去顾府,请元叹出面!”
顾府之内,顾雍正与父亲顾训商议时局。顾家同样对刘备的到来心存观望,既期待一位能安定江东的明主,又担忧其政策会对士族不利。听闻张、朱、陆几家联袂来访,说明来意后,顾训与顾雍对视一眼,也觉得这是个试探刘备的良机。
顾雍沉吟片刻,道:“既然诸位长辈信重,雍便走这一遭。无论结果如何,定将刘使君之意,如实转达诸位。”
与此同时,吴郡太守府内,刘备正与郭嘉对坐商议。
郭嘉虽偶染微恙,但精神尚可,他拿着一份简牍,上面罗列着吴郡各大士族的基本情况。
“主公,吴郡富庶,人才荟萃。然其地士族豪强,势力盘根错节,不可小觑。”郭嘉分析道,“张氏,以财力雄厚着称,与江北广陵豪族亦有联姻;朱氏,吴郡四姓之一,族中多出武将,拥有相当数量的私兵部曲,地方影响力极大;陆氏,诗书传家,名望颇高,其子弟陆骏虽不显,然其幼子陆逊听闻早慧;顾氏,亦为望族,家风严谨,其子弟顾雍,乃蔡邕公高足,品行高洁,有治政之才……”
他顿了顿,总结道:“欲定吴郡,必得此辈支持。至少,需使其不生异心。当务之急,是需一位德才兼备、又熟悉本地情势之人,出面协调,安抚士心,并为主公选拔推荐本地人才。”
刘备深以为然,正欲开口,忽有亲卫来报:“主公,军师,府外有吴郡名士顾雍,持帖求见。”
“顾雍?”刘备与郭嘉相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了然与笑意。
郭嘉低声道:“主公,此必是吴郡士族推举而来的试探之人。顾雍身份特殊,其来意,不言而喻。主公当亲往迎之,以示郑重。”
刘备点头,立刻起身,整理了一下衣冠,对亲卫道:“我亲自去迎!”
太守府门外,顾雍一身儒衫,静立等候,气度沉静。他心中也在思忖,这位声名鹊起的刘使君,会如何对待自己这个试探者。
就在这时,府门大开,只见刘备身着常服,并未摆出州牧的仪仗,面带笑容,快步迎了出来,远远便拱手道:“可是蔡师高足,元叹先生?备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幸何如之!”
见刘备竟亲自出迎,态度如此谦和热情,口称蔡师,更是给足了自己面子,顾雍心中顿生好感,连忙深深一揖:“吴郡顾雍,拜见刘使君!使君亲自相迎,雍愧不敢当!”
“先生过谦了!蔡师之学,海内仰望,先生得蔡师真传,乃当世俊杰,备心向往之久矣!快请府内叙话!”刘备执手相邀,态度诚挚无比。
两人把臂进入府内,分宾主落座。郭嘉亦在一旁作陪。
寒暄几句,叙了叙蔡邕在青州书院的近况以及当初刘备救援蔡邕的旧事,话题便自然而然地转到了吴郡的现状上。
刘备看着顾雍,神色转为郑重,恳切地说道:“元叹先生,眼下丹阳、吴郡初定,百废待兴,尤缺贤才治理地方。备知先生大才,埋没于乡野,实乃可惜。今日冒昧,欲请先生出山,助我安抚吴郡,治理地方,使百姓安居,士农工商各安其业,不知先生可否屈就?”
这番话,直接、坦诚,又充满了信任与期待。顾雍心中剧震!
他原本只是受士族所托前来试探,万万没想到,刘备竟如此直接地发出邀请,而且是委以治理地方的重任!回想起刘备昔日设法营救老师蔡邕;占据青徐后,招贤纳士,兴修水利,安抚流民;如今更是以大汉忠臣、讨逆义师的身份攻入江东,连战连捷……其仁德、其能力、其志向,皆非同寻常。更重要的是,刘备如今坐拥青、徐、渤海、泰山、丹阳、吴郡,已显露出雄踞东南之势,正值用人之际,自己此时投效,正是雪中送炭,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种种念头在顾雍脑中飞速闪过,他不再犹豫,离席而起,整理衣冠,对着刘备深深一拜,语气坚定而恭敬:“雍,才疏学浅,蒙使君不弃,委以重任,敢不效死力?雍,愿拜明公为主,竭尽驽钝,以供驱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