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琴音破局:嫡女逆袭成王妃 > 第487章 朝堂支持,物资调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87章 朝堂支持,物资调配

马车轮子碾过青石板路,发出沉闷的响声。谢昭宁靠在车厢一侧,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琴身上的铜片。那片铜还在微微发烫,像是还留着边境风沙的余温。

萧景珩坐在对面,外袍已经换过,但袖口仍有未洗净的血迹。他闭着眼,呼吸平稳,可眉头始终没有松开。

城门在望,守卫远远看见王府旗号,立刻放行。街道两旁开始出现百姓的身影,有人认出了马车,低声议论起来。

“是镇北王回来了。”

“听说边关打赢了……”

谢昭宁掀开车帘,阳光刺进来,她眯了下眼。街角有个卖糖人的老翁,正给一个小女孩捏凤凰。孩子接过糖人时笑出声,那笑声清脆,像风吹铃铛。

她放下帘子,轻轻吐出一口气。

早朝刚过半,皇帝便召见二人入殿。大臣们还未散去,三三两两站在廊下交谈。见到他们进来,声音渐渐低了下去。

皇帝端坐龙椅,神色疲惫却带着几分欣慰。“你们辛苦了。战况如何?”

谢昭宁上前一步,声音不急不缓:“敌军已退,山谷封锁,俘虏正在救治。百姓开始返乡,柳河村第一批屋舍已搭好。”

户部尚书轻咳一声:“既是胜了,为何还要调拨物资?往年战事结束,都是先休整一年再说。”

兵部侍郎也附和:“如今国库并不宽裕,南方几州秋税尚未入库,若再大规模调粮,恐影响京畿供给。”

萧景珩站出来,从怀中取出一卷染血的地图,交由内侍呈上。“这是缴获的敌军布防图。他们虽败,但南方山口仍有蓝光信号,说明背后还有人指挥。我们烧毁的只是前锋营,主力并未现身。”

他顿了顿,“若无后续补给,边防将士连冬衣都难以更换,更别说守住新修的哨塔。”

殿内一时安静。

谢昭宁缓缓开口:“我在柳河村见过一个少年。他父亲死在昨晚的火攻里,临终前用身体挡住了三支箭。今天早上,他接过种子袋时手一直在抖,但他还是接了。”

她看着那些低着头的大臣:“他说,‘只要地还在,明年还能种’。”

有人抬起头。

“我不是来讲战功的。”她说,“我只是想让诸位知道,边民不是负担。他们是愿意留下来的人。他们相信朝廷会管他们。”

御史大夫动容:“原来……前线不只是打仗。”

“是活着。”谢昭宁说。

萧景珩接过话:“我已下令封锁山谷三日,但这只是权宜之计。真正的防线,不在城墙,而在人心。若百姓觉得被抛弃,哪怕有千军万马,也守不住边关。”

皇帝终于开口:“所需何物,报上来。”

户部尚书仍皱眉:“粮草倒是可以调,但兵器呢?工坊最近人手不足,新弓难产。”

“不必全用新的。”谢昭宁说,“前朝遗留的兵器库尚存,位置我知道。只需工部派人检修,七日内便可启用。”

她转向兵部:“南方三州秋收已完成六成,可先调其新粮北运,暂缓京畿赋税征收三个月,待来年补足即可。”

兵部侍郎犹豫:“这……是否太过冒险?”

“治国如调弦。”她说,“太紧则断,太松则弛。现在正是需要稳住的时候。”

殿中沉默片刻。

丞相终于点头:“老臣愿联名上书,请求加快审批流程。”

皇帝拍板:“准。即刻拟旨。”

政令下达后,兵部与户部立刻行动。萧景珩亲自签发“急运金牌”,允许车队通行所有关卡无需查验。驿站加派快马,文书连夜送往各地转运司。

谢昭宁回到偏厅,监督物资清单封存。每一辆货车都要登记编号,贴上黄帛条幅。她亲手写下“边民所倚,寸物皆责”八个字,笔画端正,力透纸背。

青霜捧着砚台站在一旁,小声问:“小姐,真要每辆车都贴吗?”

“要。”她说,“押运官看到这几个字,才会记得车上装的是什么。”

午后,第一支车队准备出发。三十辆大车排成长队,马蹄踩得地面震动。百姓围在城门口,有人提着水囊往士兵手里塞,有孩子追着车跑喊“王爷保重”。

萧景珩站在城楼上看着,衣袍被风吹得鼓起。

谢昭宁走上去,站到他身边。

“你不去送?”她问。

“我已经送过了。”他说,“现在该他们自己走了。”

她点点头,目光落在最前面那辆货车上。黄帛条幅在风中展开,字迹清晰。

远处传来鞭响,车队缓缓启动。

萧景珩忽然说:“你说的那个少年……他叫什么名字?”

她没回答。

城门外,一辆货车的木轮压过一块碎石,颠了一下。车轴发出轻微的咯吱声,随即恢复正常。马蹄声越来越远,尘土扬起,在阳光下泛着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