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孤岛求生:从零纪元 > 第122章 立体种植晒肉存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刚蒙蒙亮,林间的风还带着刺骨的湿寒,林凡就裹紧皮装起身。新岛的生存容不得半点懈怠,他第一时间冲向树林边缘的陷阱区——经过昨晚的加固,触发机关变得更灵敏,这是他凭借老岛经验做的优化。

果然没让他失望,绊索陷阱缠住了一只半大的野兔,足有两斤重。在资源匮乏的新岛,这算得上是“大丰收”。

林凡压抑住欣喜,麻利地处理野兔:用锋利的金属砍刀,昨晚刚用金属支架和钢锯条打磨而成,剥去皮毛,兔皮晾在树枝上备用,兔肉分成两半,一半留作当天食材,另一半要想办法保存——新岛食物来之不易,浪费就是慢性自杀。

吃完简单的早餐——烤野兔腿配煮块根,林凡扛起砍刀,沿着退潮后的礁石滩搜寻海洋垃圾。

新岛的潮差依旧惊人,裸露的滩涂上散落着更多碎片,但有用的物资依旧稀缺。走了两个多时辰,他终于有了突破性发现:一张完整的塑料网格,像是废弃的养殖网、三根锈蚀但坚固的金属支架、四个带盖的塑料饭盒、一卷残破的绝缘胶带,还有一块边缘光滑的凸透镜,大概率是废弃望远镜的镜片。

“这些东西能解决大问题!”林凡眼睛发亮,经验让他瞬间理清了用途:塑料网格和金属支架可以搭立体种植架,新岛土壤贫瘠,平面种植产量太低,立体种植能最大化利用空间;塑料饭盒做育苗盒,精准控制湿度和肥力;绝缘胶带防水耐腐蚀,用来固定部件比藤蔓靠谱;凸透镜更是宝贝,既能聚光取火,还能辅助育苗保温。

回到营地,林凡先处理野兔肉。新岛燃料稀缺,熏制太耗木材,他决定用“太阳能晾晒法”——这是老岛后期摸索出的高效保存法,新岛晴天多、风力足,正好派上用场。他用树枝和塑料板搭了个倾斜30度的晒架,角度经过计算,能最大程度接收阳光,再把塑料网格铺在架上,将切薄的野兔肉均匀铺开,表面撒上少许海盐防腐,最后用树枝撑起一块透明塑料片,之前捡的挡雨防尘,通风又透光。

处理完肉,他立刻着手搭建立体种植架。三根金属支架呈三角形固定在住所南侧的向阳处,用绝缘胶带缠绕连接处,防水又牢固。

再把塑料网格剪成合适的尺寸,分层固定在支架上,做成三层立体架——底层贴近地面,种耐旱的块根;中层光照充足,育野菜种子;顶层通风好,培育之前收集的芸豆苗,老岛带来的种子居然没丢,藏在皮装内侧的小口袋里。

育苗环节更是体现了他的经验。四个塑料饭盒底部用砍刀扎上排水孔,装入混合了贝壳灰和腐熟树叶的“营养土”——贝壳灰能中和新岛土壤的酸性,腐熟树叶提供少量肥力,这是他在老岛种植失败多次才总结出的配方。

他把块根芽眼朝上埋入底层土壤,野菜种子撒在中层,芸豆种子泡发后点入顶层饭盒,每个饭盒都盖上半透明的塑料盖保湿,最后用凸透镜聚焦阳光,给育苗盒短暂升温,促进发芽。

忙到中午,林凡才歇下来。午餐是剩下的野兔肉块配野菜,用金属罐头盒煮了一锅简易肉汤,撒上海盐,鲜香扑鼻。他特意留了些肉汤,冷却后倒进育苗盒的土壤里,肉汤里的脂肪和营养能帮助幼苗扎根——这是资源匮乏下的“精准投喂”,换做当初的他,只会把肉汤全喝掉。

下午的重点是升级捕鱼工具。

新岛鱼群稀少,之前的鱼钩和潮沟陷阱效率太低,他用塑料网格和金属丝做了一个“漏斗式捕鱼笼”:塑料网格围成圆柱形,入口做成漏斗状,只进不出,底部用重物固定,里面放了些切碎的野兔内脏当诱饵,傍晚涨潮前沉入礁石区的深水区。

这种捕鱼笼无需值守,利用鱼群的趋食性,比单纯的鱼钩效率高得多,而且塑料网格轻便,不会被潮水冲走。

趁着天色未暗,他又升级了营地防御。之前发现的野狸脚印越来越多,担心夜间偷食晾晒的兔肉和育苗盒,他用金属丝和贝壳做了简易警报器:在围栏门内侧拉上细密的金属丝,金属丝另一端绑着一串贝壳,只要野狸触碰金属丝,贝壳就会发出清脆的响声,既能预警,又能吓跑野兽。这种设计简单却高效,完全不用消耗燃料,适配新岛的资源现状。

夕阳西下,林凡去检查捕鱼笼,果然有收获:三条巴掌大的海鱼和几只小螃蟹,足够晚餐和明天早餐。他把鱼和螃蟹处理干净,一部分煮了吃,另一部分切成薄片,放在晒架上和野兔肉一起晾晒。

晚餐是海鲜野菜汤配烤野兔块,金属罐头盒煮出的汤格外浓郁,野菜吸收了海鲜的鲜味,比之前的伙食丰盛了不少。坐在温暖的窝棚里,看着立体种植架上盖着塑料盖的育苗盒、晒架上慢慢变干的肉干、围栏旁的贝壳警报器,林凡心里满是踏实。

夜幕降临,他用塑料片记录当天的经历:“收获野兔,搭建立体种植架,制作太阳能晒架和漏斗捕鱼笼,设置贝壳警报器。资源虽少,但精准利用就能事半功倍,经验是绝境中的底气。”

写完后,他检查了一遍晒架的防雨塑料片、育苗盒的湿度,又试了试贝壳警报器,确认一切无误才躺下。

新岛的夜晚依旧寒冷,但窝棚经过金属支架加固,防风性好了很多,晒架上的肉干散发着淡淡的咸香,育苗盒里的种子或许已经悄悄发芽。

林凡闭上眼睛,没有了初到新岛的焦虑。他知道,新岛的生存依旧艰难,可能还会遇到干旱、野兽侵袭等问题,但他已经掌握了“用最少资源办最多事”的核心,每一步都避开了过往的弯路。

明天,他要给育苗盒浇水,扩大捕鱼笼的投放范围,再去搜寻更多贝壳灰改良土壤——只要守住这些“生计根基”,在这座贫瘠的海岛上扎根,甚至过得更好,都不是奢望。

窝棚外的风声渐缓,贝壳在月光下泛着微光,林凡睡得格外安稳。他的新岛生存之旅,已经从“艰难求生”迈向“有序发展”,经验赋予他的底气,正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开出希望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