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 > 第153章 扩编集团军,荣升总司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3章 扩编集团军,荣升总司令

1928年春,北伐战争的硝烟虽未完全散尽,但北洋军阀的统治已摇摇欲坠。张作霖率东北军退回关外,孙传芳残部龟缩江浙一隅,唯有盘踞在湖北、江西边境的北洋皖系残余张敬尧部,仍率五万余众负隅顽抗。这支曾肆虐湖南、犯下累累暴行的“靖国军”,此刻成为国民政府统一全国的最后障碍。而刚刚化解蒋介石打压、实力空前壮大的马小丑部,凭借沈若雁整顿的精锐之师、夏晚晴充盈的经济储备、陈雪梅升级的军工体系,顺理成章地成为国民政府倚重的“清剿主力”——这场战役,不仅是北伐战争的收尾之战,更是马小丑势力突破苏皖豫、迈向五省割据的关键一跃。

彼时的马小丑部,早已非吴下阿蒙:十万大军军纪严明,汉造1927式冲锋枪与冀造1927式150mm重型榴弹炮全面列装,单兵火力与攻坚能力远超同期军阀部队;夏晚晴整合的三省经济体系,月均财政收入稳定在百万银元,粮食、煤炭、弹药储备充足,足以支撑一场大规模战役;秦雨薇的情报网已渗透张敬尧部核心,其兵力部署、防御弱点、补给线路尽数掌握;林婉清推行的新政在苏皖豫深入人心,百姓踊跃参军、送粮送药,为部队提供了坚实的民心基础。当国民政府的出兵令送达阜阳军营时,马小丑深知,这是扫清残敌、扩张势力的绝佳时机,更是向全国彰显实力的重要舞台。

一、北洋残患:张敬尧的穷途末路

张敬尧,字勋臣,安徽霍邱人,北洋皖系军阀核心将领,曾担任湖南督军。历史上,他在湖南统治期间,横征暴敛、滥杀无辜,被百姓唾骂为“张屠夫”,1920年被湘军驱逐后,辗转依附张作霖、吴佩孚等军阀,最终收拢北洋溃散士兵、地方匪帮与部分失意军官,在鄂赣边境的黄州、九江一带盘踞,拼凑起五万余人的“靖国军”。

这支队伍虽番号杂乱、成分复杂,却具备一定的战斗力:主力三万余人驻守黄州,依托长江沿岸的碉堡群与山地战壕,构建核心防御;一万余人驻守九江,控制长江航运要道,作为侧翼支援;剩余兵力分散在鄂赣山区,以游击战术袭扰北伐军后方,劫掠粮饷、屠杀新政官员。张敬尧深知自身实力不足,采取“固守据点+游击骚扰”的策略,企图凭借长江天险与山地屏障,与北伐军长期对峙。他还暗中联络张作霖,承诺“若能击退北伐军,愿奉东北军为主”,试图形成南北呼应,苟延残喘。

秦雨薇的情报网早已摸清张敬尧的底细:其部队装备以北洋军遗留的老旧步枪、迫击炮为主,弹药匮乏,且士兵多为强征入伍,士气低落;黄州核心防御区虽碉堡林立,但缺乏重型武器,难以抵御大口径火炮攻击;九江守军虽控制航运,但内部派系林立,指挥混乱;鄂赣山区的游击部队多为匪帮,只顾劫掠,缺乏组织纪律。更关键的是,张敬尧在统治区域内延续“横征暴敛”的作风,百姓早已怨声载道,纷纷暗中向马小丑部传递情报。

“张敬尧是北洋余孽,残暴成性,不除不足以平民愤,不除不足以稳固北伐后方!”马小丑在作战会议上,将情报册拍在桌案上,目光锐利如刀,“此次出兵,不仅要歼灭张敬尧部,更要趁机接管鄂赣两地,将我们的地盘扩展到鄂、赣、苏、皖、豫五省,形成横贯华中、华东的稳固势力!”

核心幕僚们迅速响应,各司其职制定方案:

- 沈若雁(三省保安总司令):“我制定‘两翼包抄+中央突破’战术。第7军(赵武部)从安徽安庆沿长江东下,直扑九江,切断张敬尧的水上退路;第19军(陈明远部)从河南信阳南下,迂回包抄黄州侧翼,阻断其向山区逃窜的通道;锐锋特种团(沈若雁亲率)潜入黄州,破坏其弹药库与通讯站;炮兵团集中20门150mm重型榴弹炮,主攻黄州核心碉堡群,为步兵开辟通道。”

- 陈雪梅(军工部部长):“兵工厂已加班生产200挺汉造1927式冲锋枪、10门150mm重型榴弹炮、100万发子弹、5万发炮弹,专门配备给前线部队。针对黄州碉堡,我们研发了新型穿甲爆破弹,可击穿120mm厚的钢筋混凝土,足以摧毁张敬尧的防御工事。”

- 夏晚晴(财政经济总长):“后勤保障已到位。粮食方面,从苏皖豫调运10万石大米、5万石面粉,通过长江航运与铁路提前运抵安庆、信阳前线补给点;医疗方面,调拨300名医护人员、5000套急救设备与充足药品,组建5个战地医疗站;衣物方面,惠民纺织厂赶制5万套夏季军装,确保士兵作战舒适。”

- 秦雨薇(情报总监):“情报网已在黄州、九江发展10余名线人,实时传递张敬尧的部队调动与指挥动向;已切断他与张作霖的无线电联络,让其孤立无援;鄂赣山区的百姓自发组建向导队,将协助我军清剿游击残部。”

- 林婉清(民政总长):“民政团队已做好接管准备。一旦收复黄州、九江,立刻推行新政:减租减息(佃农地租降至三七分成)、新建50所免费学堂、20所医疗站,发放救济粮与种子,帮助百姓恢复生产,稳定民心。”

马小丑当即下令:“全军出动,兵分三路,目标黄州、九江,务必在一个月内歼灭张敬尧部,接管鄂赣!”

二、黄州攻坚:钢铁洪流的碾压

1928年3月15日,马小丑部正式出兵,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向鄂赣边境挺进。中路主力由沈若雁率领,包括锐锋特种团、炮兵团与第7军一部,共计四万余人,直扑黄州;东路赵武率第7军主力三万余人,从安庆沿长江东下,进攻九江;西路陈明远率第19军三万余人,从信阳南下,迂回包抄黄州侧翼。

张敬尧得知马小丑出兵,起初并未放在心上。他自恃黄州防线坚固,又有长江天险,认为马小丑部虽击败过孙传芳,但不过是“运气使然”。他下令黄州守军“坚守碉堡,寸土不让”,同时派山区游击部队袭扰马小丑的补给线,企图拖延战局。

3月20日,中路主力抵达黄州外围。沈若雁并未急于进攻,而是下令炮兵团在黄州城西的高地展开部署。20门150mm重型榴弹炮一字排开,炮口直指黄州外围的碉堡群。“目标:前方1000米,敌军碉堡群,三发急促射,放!”随着沈若雁一声令下,炮弹呼啸而出,精准命中目标。新型穿甲爆破弹的威力远超张敬尧的预料,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碉堡被炸开一个个大洞,里面的守军被炸得血肉模糊,幸存者纷纷溃散。

“这是什么炮?威力怎么这么大!”张敬尧在黄州城内的指挥部内,听到外面的爆炸声,脸色惨白。他原本以为自己的碉堡能抵挡北伐军的75mm山炮,却没想到在马小丑的重炮面前,如同纸糊一般。

炮轰持续了两个小时,黄州外围的12座核心碉堡被全部摧毁,防线撕开一道巨大的缺口。沈若雁下令发起冲锋,锐锋特种团的士兵手持汉造1927式冲锋枪,如同猛虎下山,冲入战壕。冲锋枪的密集火力,让手持老旧步枪的北洋军根本无法抵挡,战壕内的守军要么被击毙,要么举手投降。

张敬尧急令预备队增援,却没想到陈明远的第19军已迂回至黄州北侧,切断了预备队的退路。第19军的士兵配备了冲锋枪与60mm迫击炮,与中路主力形成夹击之势。预备队腹背受敌,在密集的火力网下死伤惨重,最终全军覆没。

与此同时,锐锋特种团的侦察小队潜入黄州城内,在当地百姓的指引下,炸毁了张敬尧的弹药库与通讯站。城内守军瞬间失去指挥,弹药告急,陷入混乱。百姓们自发起来,为马小丑的部队带路、送水、传递情报,不少青年还拿起锄头、扁担,加入战斗,协助肃清残敌。

3月23日,马小丑部攻占黄州城核心区域。张敬尧见大势已去,率残部两千余人从东门突围,企图逃往九江与侧翼部队汇合。但沈若雁早已预判到他的逃跑路线,下令锐锋特种团在黄州城外的长江渡口设伏。当张敬尧的残部抵达渡口时,埋伏在两侧的特种团士兵发起突袭,汉造1927式冲锋枪的火力网封锁了渡口,北洋军死伤惨重。张敬尧本人被一名特种团士兵活捉,当他被押到马小丑面前时,昔日不可一世的“张屠夫”,如今衣衫褴褛、狼狈不堪,瘫倒在地。

黄州战役仅用了8天便结束,马小丑部歼灭北洋军两万余人,俘虏两万余人,张敬尧被押往南京受审(后经国民政府审判,因罪大恶极被处决),黄州全境收复。这场战役,充分展现了马小丑部队的先进装备与强悍战力,也让国民政府与其他军阀再次见识到了他的实力。《申报》报道称:“马将军部装备精良,战术得当,八日克黄州,歼张逆主力,实乃北伐之劲旅,百姓之福星!”

三、九江追击:斩草除根的清剿

黄州战役结束后,马小丑下令东路赵武的第7军与中路部分兵力合围九江,务必歼灭张敬尧的侧翼部队。此时,驻守九江的北洋军得知黄州失守、张敬尧被俘,士气低落,军心涣散。赵武采取“围而不攻+心理攻势”的策略,先派部队切断九江与外界的联系,再通过喊话、张贴传单等方式,劝降守军。

3月25日,第7军抵达九江外围。赵武下令炮兵团对九江的码头工事进行象征性炮击,随后派使者入城劝降。守军将领见大势已去,又惧怕马小丑部的强大火力,最终决定投降。3月27日,九江守军一万余人放下武器,打开城门迎接马小丑部入城。

但仍有部分顽固分子与山区游击部队勾结,企图逃往鄂赣山区继续顽抗。马小丑下令沈若雁率锐锋特种团与地方保安部队协同作战,深入鄂赣山区,进行“分片清剿、重点打击”。锐锋特种团凭借灵活的战术与先进的武器,在山区游击作战中如鱼得水,仅用半个月便肃清了所有残余势力。

在清剿过程中,百姓的支持起到了关键作用。鄂赣山区的百姓深受张敬尧部与匪帮的欺压,纷纷为马小丑的部队带路、提供食宿、传递情报。一位老农指着山中的隐秘山洞说:“将军,张敬尧的残部藏在这里,里面有他们的粮食和武器!”锐锋特种团根据老农的指引,成功捣毁匪巢,抓获残余匪徒三百余人。

至4月中旬,鄂赣两地的北洋残敌与匪帮被彻底肃清,两地治安恢复稳定。马小丑部以极小的代价,完成了对鄂赣的接管,地盘正式扩展到鄂、赣、苏、皖、豫五省,总面积达六十余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五千万。这片广袤的土地,物产丰饶、交通便利,是中国的核心经济区与战略要地,为马小丑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接管五省:新政落地,民心归向

收复鄂、赣两地后,马小丑深知“打天下易,守天下难”。他立刻下令林婉清的民政团队与夏晚晴的经济团队进驻鄂赣,全面推行新政,稳定民心与经济。

(一)民政新政:迅速稳定民心

林婉清的民政团队采取“安抚为先、稳步推进”的策略,在鄂赣两地全面复制苏皖豫的新政经验:

- 减租减息:颁布《鄂赣两省减租减息条例》,将佃农地租从“五五分成”降至“三七分成”,严禁地主转嫁税负、欺压佃农;对贫苦百姓减免半年赋税,发放救济粮与种子,帮助他们恢复生产。

- 兴办教育:在黄州、九江、武汉、南昌等重要城市,新建一百所免费学堂,招收穷苦孩子入学;从苏皖豫抽调优秀教师,前往鄂赣任教,确保教育质量;为学堂提供免费教材与食宿,让穷苦孩子能“上学不花钱、吃饭有保障”。

- 改善医疗:在两地新建五十所医疗站,聘请中西医师,为百姓免费诊治;从南京调拨大量药品,应对常见疾病与战后伤病;培训基层医护人员,提高农村医疗水平。

- 肃清治安:秦雨薇的情报网与沈若雁的保安部队协同,在鄂赣两地展开“扫黑除恶”行动,严厉打击北洋残余势力、地方恶霸与匪帮,确保百姓安居乐业。

在黄州,一位佃农领到减租后的粮食,激动地对民政官员说:“以前张敬尧在时,我们辛苦一年,粮食全被他抢走,还要受地主欺压,连肚子都填不饱。现在马主席来了,减了租,免了税,我们终于能过上安稳日子了!”

在南昌,新建的学堂里,数百名孩童朗朗读书。这些孩子大多是孤儿或穷苦人家的孩子,学堂不仅提供免费教育,还管食宿。一位教书先生感慨道:“马主席重视教育,就是重视国家的未来。这些孩子,将来都是建设五省的栋梁!”

新政的迅速落地,让鄂赣两地的民心快速稳定。百姓们对马小丑的拥护愈发深厚,不少地方乡绅、商户主动捐款捐物,支持新政推行;青年们踊跃参军,为部队补充了新鲜血液,仅一个月便有三万余名青年报名入伍。

(二)经济整合:五省联动发展

夏晚晴的经济团队则着手整合五省的经济资源,形成“五省联动、产业互补”的格局:

- 交通整合:打通五省的铁路与公路干线,修建武汉至南京、南昌至合肥的铁路支线,改善交通条件;依托长江航运,建立五省的水上运输网络,降低物资运输成本;统一五省的交通规则与收费标准,取消地方壁垒。

- 产业扩张:将惠民纺织厂、莘县煤矿的分公司开到武汉、南昌等地,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扩大生产规模;在武汉设立兵工厂分厂,依托当地的钢铁冶炼基础,生产轻武器与弹药,缓解南京、冀南兵工厂的压力;鼓励五省的商户开展跨区域贸易,给予税收优惠与运输补贴。

- 财政统一:建立五省统一的税收体系,沿用“十税一”的税制,规范税收征管;设立五省物资调配中心,统一调配粮食、煤炭、钢材等战略物资,避免短缺或浪费;发行五省通用的“民生券”,与银元并行流通,方便商品交易。

经济整合的推进,让五省的经济迅速复苏。半年后,五省的月均财政收入达到一百五十万银元,较之前翻了一倍多;粮食产量达一千五百万石,不仅能满足军民需求,还能出口到其他地区;工业产值大幅提升,惠民纺织厂的月产棉布达二十万匹,莘县煤矿的月产煤炭达五万吨,南京兵工厂的武器产量能满足二十五万大军的装备需求。

五、国民政府妥协:批准扩编,荣升总司令

马小丑的势力扩张,让南京国民政府陷入了两难。蒋介石深知,马小丑的部队已成为国民革命军中最强大的地方势力:五省地盘广袤富庶,二十五万大军(原十万大军+新增三万入伍青年+收编部分北洋降兵)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现代化的军工与经济体系相辅相成,民心所向、实力雄厚,足以与中央军分庭抗礼。

若继续打压,很可能引发内战,让北伐成果毁于一旦。此时,蒋介石的中央军既要应对北方的张作霖,又要巩固江南的统治,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与财力与马小丑开战。此外,冯玉祥、阎锡山等地方军阀也纷纷向国民政府施压,要求“论功行赏,公平对待地方部队”。他们深知,马小丑的遭遇就是他们的未来,若马小丑的战功得不到认可,他们也将联合对抗中央。

同时,全国舆论也纷纷呼吁国民政府“表彰马将军战功,稳定五省局势”。《大公报》发文称:“马将军率部歼灭张逆,扫清北伐最后障碍,安定五省民生,功勋卓着。国民政府应正视其势力,给予相应地位,共图国家统一大业。”

在各方压力下,蒋介石不得不做出妥协。1928年6月,国民政府正式发布命令:

“马小丑将军率部歼灭北洋残余张敬尧部,扫清北伐最后障碍,安定鄂、赣、苏、皖、豫五省民生,功勋卓着。为表彰其功绩,稳定华中、华东局势,现决定:

1. 任命马小丑为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2. 批准马小丑部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下辖五个军(第7军、第19军、第25军、新增第31军、第37军),总兵力核定为二十五万人;

3. 正式确认马小丑对鄂、赣、苏、皖、豫五省的军政管辖权,允许其在辖区内推行新政,自主发展实业与军工;

4. 拨付军费五百万银元,支持第一集团军整训与防务建设。”

命令发布的那一刻,阜阳军营内一片欢腾。十万将士欢呼雀跃,五省百姓自发涌上街头,敲锣打鼓,庆祝这一时刻。马小丑的核心幕僚们也纷纷前来祝贺,眼中满是欣慰与自豪。

扩编仪式定在武汉举行——武汉是五省的地理中心,也是长江中游的军政枢纽,选择在此举行仪式,象征着马小丑对五省的掌控与整合。仪式当天,武汉城内张灯结彩,五省的军政官员、商会代表、乡绅耆老、部队将领齐聚武汉阅马场,场面宏大而庄重。

马小丑身着笔挺的陆军一级上将军服,肩扛三星肩章,胸前佩戴着“北伐特等勋章”与“五省安定勋章”,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上检阅台。国民政府代表、行政院副院长宋子文亲自为他颁发总司令委任状与第一集团军军旗。马小丑接过委任状与军旗,高高举起,向台下的将士与百姓致意。

“将士们!百姓们!”马小丑的声音洪亮,传遍整个阅马场,“今日,第一集团军正式成立,这不仅是对我们战功的认可,更是对我们‘保境安民’初心的肯定!我马小丑在此立誓:将率领第一集团军,坚守五省地盘,守护百姓安宁,发展实业军工,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奋斗终生!”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将士们齐声高喊:“誓死追随总司令!保境安民!统一中国!”

六、扩编后的第一集团军:编制与实力

扩编后的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编制整齐、装备精良,成为国民革命军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地方集团军:

(一)下辖五个军

1. 第7军:军长赵武,兵力六万五千人,驻守江苏(南京、苏州、无锡等地),作为机动主力部队,配备汉造1927式步枪、冲锋枪各三万支,150mm重型榴弹炮20门,105mm榴弹炮30门,主要负责华东方向的防务与机动作战。

2. 第19军:军长陈明远,兵力五万五千人,驻守安徽、河南(合肥、信阳、驻马店等地),负责北方防务,抵御可能来自奉军或中央军的压力,配备步枪、冲锋枪各两万五千支,150mm重型榴弹炮15门,反坦克地雷五千枚。

3. 第25军:军长周小虎(原锐锋特种团副团长,因战功提拔),兵力四万人,驻守湖北(武汉、黄州等地),作为核心机动部队,下辖锐锋特种团(保留独立编制,五千人),配备冲锋枪一万五千支,迫击炮两百门,擅长山地战、巷战与反偷袭。

4. 第31军:军长王铁柱(原第7军连长,因黄州战役战功提拔),兵力四万人,驻守江西(南昌、九江等地),负责南方防务,配备步枪三万支,轻机枪一千挺,120mm迫击炮一百门,控制长江中游航运要道。

5. 第37军:军长李默(原情报系统骨干,擅长治安与清剿),兵力五万人,负责五省境内治安与残余势力清剿,下辖五个保安师,配备步枪四万支,轻机枪八百挺,主要任务是维护地方稳定、打击匪患与特务。

(二)直属部队

- 重炮旅:旅长张翰卿,兵力三千人,配备150mm重型榴弹炮40门,105mm榴弹炮60门,是集团军的核心攻坚力量,部署在五省战略要地,形成火力威慑。

- 工兵师:师长吴大勇,兵力两千人,负责战壕挖掘、桥梁搭建、排雷破障等工程任务,配备德国进口的工兵设备,能在短期内构建坚固的防御工事。

- 通讯师:师长郑通讯(留洋归来的通讯专家),兵力两千人,负责集团军的通讯联络,配备无线电台两百台,铺设五省有线通讯网络,确保指挥畅通。

- 医疗总队:队长白若曦(兼),兵力一千人,下辖五个战地医疗站,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与药品,能为作战部队提供及时的医疗保障。

(三)武器装备与军工支撑

第一集团军的武器装备全部由南京、冀南、武汉三大兵工厂供应,实现了全面国产化与标准化:

- 单兵装备:每位士兵配备汉造1927式步枪1支、子弹200发,一线部队士兵额外配备汉造1927式冲锋枪1挺、手榴弹4枚;

- 班组装备:每个步兵班配备轻机枪1挺、60mm迫击炮1门;

- 营级装备:每个步兵营配备重机枪3挺、120mm重型迫击炮3门;

- 团级装备:每个步兵团配备炮兵连(6门75mm山炮)、反坦克小组(配备反坦克地雷与炸药包);

- 军级装备:每个军配备重炮营(150mm重型榴弹炮5-10门)、防空连(配备高射机枪)。

陈雪梅的军工体系为第一集团军提供了强大的装备支撑:南京兵工厂月产汉造1927式步枪五千支、冲锋枪三百挺、150mm重型榴弹炮20门;冀南兵工厂月产轻机枪五百挺、迫击炮两百门;武汉兵工厂月产子弹三百万发、炮弹五万发,足以满足二十五万大军的装备与补给需求。

(四)经济与后勤保障

夏晚晴的经济体系支撑着庞大的军费开支:五省的月均财政收入达一百五十万银元,其中税收五十万、产业利润六十万、海外贸易二十万、交通与航运收入二十万,完全能覆盖集团军每月八十万银元的军饷、训练、装备更新等费用。

物资储备方面,五省建立了二十座大型粮仓,储备粮食一百万石;十座煤炭储备库,储备煤炭五十万吨;五座武器弹药储备库,储备子弹五千万发、炮弹五十万发、手榴弹一百万枚,足以支撑一场大规模战争。

七、势力巅峰:五省为基,逐鹿天下

扩编为第一集团军后,马小丑的势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五省地盘广袤而富庶,二十五万大军精锐而强悍,现代化的军工与经济体系相辅相成,民心所向、士气高昂,成为国民革命军中不可忽视的核心力量。

南京城内,蒋介石看着马小丑的扩编公告,脸色复杂。他知道,马小丑已成为他独裁路上最大的障碍,但此时的他,只能选择拉拢与隐忍。他致电马小丑,祝贺其荣升总司令,并表示“愿与第一集团军携手,共图国家统一大业”,同时承诺“中央将继续支持五省的实业与军工发展”。

汪精卫的改组派也试图拉拢马小丑,派人送来贺礼,邀请他加入“民主联合阵营”,共同对抗蒋介石的独裁。但马小丑早已看透了派系斗争的本质,他以“专注五省民生与防务”为由,婉言拒绝,继续坚持“拥蒋不附蒋,联汪不依汪”的平衡策略。

其他地方军阀也纷纷向马小丑示好。冯玉祥致电马小丑:“马总司令英武过人,平定五省,实乃壮举。愿与贵部互通有无,共同对抗独裁,守护地方安宁。”阎锡山也送来山西特产,表达了合作意愿。

武汉的总司令官邸内,马小丑站在巨大的五省舆图前,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的手中,握着的不仅是二十五万大军的兵权,更是五省两千万百姓的期望。从冀南起兵时的临城自卫队,到如今横跨五省的第一集团军,他用短短数年时间,完成了从“地方自卫领袖”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蜕变。

沈若雁、夏晚晴、陈雪梅、林婉清、秦雨薇、柳轻眉、陈明等核心幕僚站在他的身边,眼中满是敬佩与忠诚。他们知道,马小丑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五省只是起点,统一中国、保境安民,才是他最终的宏愿。

“各位,”马小丑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第一集团军的成立,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要继续整训部队、发展实业、推行新政、培养人才,让五省成为全国的模范,让第一集团军成为最强大的力量。总有一天,我们会率领这支队伍,扫清所有割据势力,实现全国统一,让百姓过上真正安稳、幸福的日子!”

“誓死追随总司令!”众人齐声应道,声音铿锵有力。

窗外,长江的江水滔滔东逝,载着五省的希望与梦想,奔向远方。马小丑与他的第一集团军,站在势力的巅峰,以五省为基,正一步步朝着“统一中国、保境安民”的宏愿奋勇前进。而中国的历史,也将在这支强大力量的影响下,翻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