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 > 第147章 婉清献策,平衡之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7章 婉清献策,平衡之术

阜阳军营的中军大帐内,烛火已燃至中夜,跳跃的光影将众人的身影投射在墙壁上,忽明忽暗。围绕蒋汪拉拢的对策之争,已持续了三个时辰,仍未形成统一意见。柳轻眉坚持“要么联汪抗蒋,要么彻底中立”,认为“虚与委蛇”迟早露馅;沈若雁则担忧中立会引发双方打压,倾向于接受蒋的条件但保留兵权;夏晚晴纠结于军费与自主的平衡,陈明的“虚与委蛇”虽获多数认同,却始终缺乏可落地的细节支撑。争论声渐渐低沉,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疲惫与焦灼,马小丑坐在主位,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案,目光落在舆图上三省的边界线,心中满是权衡。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林婉清轻轻咳嗽了一声。她身着素色民政长衫,袖口挽得整齐,脸上没有丝毫急躁,反而透着一种超乎年龄的沉稳。作为三省民政总长,她平日里多专注于学堂、医疗、减租减息等民生事务,极少在军事与派系斗争中主动发声,此刻突然开口,让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她身上。

“军长,各位同仁,”林婉清的声音轻柔却清晰,穿透力极强,“我并非军事或经济专家,但这些时日处理民政事务,与三省百姓、乡绅、商户打交道,倒也看清了些许门道——蒋汪之争,本质是权力之争,而我们的核心,从来都不是‘投靠谁’,而是‘如何守住三省的安宁与我们的初心’。”

她站起身,走到舆图前,指尖轻轻点在苏、皖、豫三省的版图上:“蒋介石要的是‘臣服’,他需要我们的十万大军、两大兵工厂,来巩固他的独裁统治,堵住改组派的嘴;汪精卫要的是‘同盟’,他需要我们的实力背书,来证明他的‘民主共和’并非空谈,以此拉拢更多地方势力。双方的诉求不同,软肋也不同,这正是我们的机会。”

马小丑眼中闪过一丝兴趣,身体微微前倾:“婉清,你说说,他们的软肋是什么?”

“蒋介石的软肋,是‘怕分裂’。”林婉清语气笃定,“他刚刚定都南京,北方奉军未除,江南根基未稳,最怕的就是地方势力联合反抗。如果我们倒向汪精卫,改组派的声势会立刻壮大,其他观望的地方势力可能会纷纷响应,他将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因此,他绝不敢轻易对我们动武,反而会用重金厚禄拉拢,哪怕我们不明确效忠,只要不公开反他,他就愿意容忍。”

她顿了顿,转向舆图上南京的位置:“而且,蒋介石的中央军看似强大,实则兵力分散,既要驻守江南各省,又要防备北方奉军,能抽调出来对付我们的兵力有限。他送来的军费、军衔,与其说是‘拉拢’,不如说是‘安抚’——他怕我们倒向汪,所以先给我们好处,稳住我们。”

“那汪精卫的软肋呢?”沈若雁忍不住问道,她对林婉清的分析已生出认同。

“汪精卫的软肋,是‘没兵权’。”林婉清微微一笑,目光扫过众人,“改组派空有‘民主共和’的旗号,却没有能直接掌控的精锐部队,所有的底气都来自地方势力的支持。如果我们拒绝加入,他不仅会失去一个重要的实力派盟友,还会让其他地方势力对他产生疑虑,担心跟着他会被蒋介石打压。因此,他也不敢轻易得罪我们,哪怕我们不加入改组派,只要我们认同他的理念,暗中给他一些舆论支持,他就愿意继续与我们保持联系,甚至为我们提供便利,以此向外界证明‘马小丑是支持民主的’。”

柳轻眉皱眉:“可就算知道了软肋,我们该如何操作?既不得罪蒋,又不得罪汪,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有,只要我们守住‘拥蒋不附蒋,联汪不依汪’的底线。”林婉清一字一顿地说道,这十二个字,如同惊雷,让帐内瞬间安静下来。

“‘拥蒋不附蒋’,就是表面上接受蒋介石的上将军衔、军费与各项支持,公开表态支持国民政府统一,认同他的‘北伐大业’——这能堵住他的嘴,让他找不到打压我们的借口。但我们绝不能‘附蒋’,不能将部队编入中央军序列,不能让他插手我们的军政、财政、兵工厂事务。所有的拖延借口,都要围绕‘保境安民’展开,比如‘三省匪患未肃清,部队整训未完成,此时整编会引发动荡’‘民生改善是当前第一要务,若贸然卷入派系之争,百姓将再次流离失所’,这些理由既合情合理,又能占据道德高地,蒋介石就算心中不满,也不能公开反驳。”

“‘联汪不依汪’,就是暗中与汪精卫保持联系,认同他的‘民主共和’理念,甚至可以通过秘密渠道,向他传递一些‘反对独裁’的信号——比如让他知道,我们不认同蒋介石的某些独裁做法,愿意在‘反独裁’的大方向上与他保持一致。但我们绝不能‘依汪’,不能加入改组派,不能参与他针对蒋介石的任何内斗,更不能让他指挥我们的部队。我们与他的联系,要停留在‘理念认同’和‘互相制衡’的层面,让他觉得我们是‘潜在的盟友’,从而牵制蒋介石,不敢对我们逼得太紧。”

林婉清走到桌案前,拿起蒋汪的两份文书,轻轻放在一起:“这一策略的核心,从来不是‘讨好’任何一方,而是‘利用’双方的矛盾,为我们争取发展时间与空间。我们要把所有精力放在‘巩固实力’上:用蒋介石的军费扩充兵工厂、整训部队;用汪精卫的舆论支持稳定民心、应对外界质疑;同时加快铁路建设、扩大实业产能、肃清边境匪患,让我们的地盘更稳固、部队更精锐、百姓更拥护。只要我们的实力足够强,蒋汪双方就都不敢轻易动我们,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保境安民’,才能在未来的局势中掌握主动权。”

“婉清,你这个策略,是不是太理想化了?”夏晚晴提出疑问,“蒋介石的特务组织那么厉害,我们暗中与汪精卫联系,能瞒得住吗?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瞒不住,但可以‘光明正大’地‘暗通款曲’。”林婉清解释道,“我们与汪精卫的联系,不用涉及具体的军事或政治交易,只谈‘民主理念’‘民生疾苦’‘反对内战’。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上海的商会,向汪精卫传递‘希望国民政府能重视民生,停止内斗,一致对外’的声音;可以让军工学堂的学者,发表一些‘呼吁民主、反对独裁’的文章,这些内容既符合汪精卫的诉求,又不涉及具体的派系斗争,就算被蒋介石知道,也只能说我们‘心怀天下’,不能说我们‘勾结改组派’。”

她补充道:“而且,蒋介石就算知道我们与汪精卫有联系,也不敢轻易翻脸。他需要我们的支持来稳定局面,一旦他对我们动手,我们就可以顺势倒向汪精卫,联合其他地方势力对抗他,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所以,他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继续用好处拉拢我们。”

陈明推了推眼镜,眼中满是赞赏:“林总长的策略,堪称‘平衡之术’的精髓。既解决了眼前的两难,又兼顾了长远发展,比我之前提出的‘虚与委蛇’更具体、更可落地。尤其是用‘民生’‘保境’作为挡箭牌,既占据了道德高地,又能让蒋汪双方都找不到反驳的理由,高!实在是高!”

沈若雁也点头认同:“从军事角度看,这个策略能让我们避免卷入内斗,集中精力整训部队、修建防御工事。只要我们能在半年内完成锐锋特种团的扩编和三道防线的建设,再列装一批150mm重炮,就算蒋汪双方翻脸,我们也有足够的实力应对。”

陈雪梅放下手中的重炮草图,语气平静却坚定:“我支持这个策略。只要能保证兵工厂的独立性,让我们专注于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不被派系斗争干扰,就符合‘军工自主’的初心。蒋介石送来的精密设备和钢材,我们可以坦然接受,但同时要加快国产钢材的冶炼研发,尽快摆脱依赖。军工学堂的建设也不能停,我们需要更多的国产技术人才,这才是我们的根本。”

柳轻眉的眉头渐渐舒展,虽仍有顾虑,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个策略的可行性:“婉清,你考虑得确实周全。但江湖上讲究‘忠义’,我们这样‘两边周旋’,会不会让将士们和百姓觉得我们‘不忠不义’?”

“柳司令,我们的‘忠’,不是忠于蒋介石或汪精卫,而是忠于‘保境安民’的初心;我们的‘义’,不是对某个派系的义气,而是对三省两千万百姓的道义。”林婉清语气诚恳,“只要我们能让百姓有饭吃、有书读、不受战乱之苦,能让将士们有好武器、不白白牺牲,就算我们在派系之间周旋,他们也会理解我们的苦衷。而且,我们的所有行动,都要公开透明地围绕‘民生’和‘国防’展开,让大家看到,我们没有卷入内斗,只是在为守护家园而努力。”

马小丑一直静静地听着,林婉清的每一句话,都像一盏灯,照亮了他心中的迷雾。他站起身,走到林婉清面前,眼中满是敬佩与欣慰:“婉清,你虽然专注民政,却看透了派系斗争的本质,这个‘拥蒋不附蒋,联汪不依汪’的策略,既务实又坚守初心,正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万全之策!”

他转身,目光扫过帐内的核心幕僚,语气坚定:“我决定,采纳林总长的建议!从今日起,我们就按这个策略行事!”

马小丑随即开始部署具体任务,声音铿锵有力:

“第一,回复蒋介石的特使胡宗南。由我亲自接见,当面接受陆军上将军衔与委任状,感谢蒋总司令的厚爱与支持,表态坚决拥护国民政府统一,支持北伐大业。关于部队编入中央军的事宜,以‘苏皖豫三省边境匪患猖獗,部队整训尚未完成,此时整编恐引发地方动荡,影响北伐后方稳固’为由,请求暂缓半年,待匪患肃清、部队整训完毕后,再赴南京向蒋总司令述职,商议整编事宜。同时,安排夏晚晴与胡宗南对接军费与物资交接事宜,务必尽快将两百万军费、一百万铁路建设经费以及兵工厂所需的精密设备与钢材落实到位。”

“第二,回复汪精卫的特使陈公博。由陈明参谋长代为接见,转达我对汪主席‘民主共和’理念的认同与敬佩,表态坚决反对独裁、拥护民主,希望国民政府能停止内斗、专注民生与北伐。关于加入改组派的事宜,以‘三省百姓刚摆脱战乱之苦,迫切需要和平稳定,若加入改组派,恐引发内战,辜负百姓期望’为由,婉言拒绝,但承诺将与改组派保持密切联系,在‘反独裁、保民生’的大方向上,与汪主席保持一致。同时,安排秦雨薇通过秘密渠道,与汪精卫的核心幕僚建立联系,定期传递我们的民生新政成果与‘反对内斗’的立场,维持双方的‘理念同盟’。”

“第三,内部巩固与实力提升。沈若雁、柳轻眉:即刻启动锐锋特种团扩编至一万人的计划,重点训练山地战、巷战与反偷袭战术;加快宿州、信阳、阜阳三道防御工事的建设,储备足够的弹药、粮食与医疗物资;加强边境防线的戒备,密切监控中央军与北洋残匪的动向,确保边境安全。”

“夏晚晴、陈雪梅:军费到账后,按比例分配——五成投入南京、冀南两大兵工厂的扩建与技术研发,重点支持国产优质钢材的冶炼、150mm重炮的量产以及军工学堂的招生与教学;三成投入苏皖豫铁路干线建设,优先打通莘县煤矿至南京兵工厂、惠民纺织厂至芜湖港口的运输线路;两成投入民生改善,在三省境内再新建五十所免费学堂、三十所医疗站,减免豫南、皖东灾区半年的赋税,进一步巩固民心。”

“林婉清、秦雨薇:林总长负责统筹民生新政的宣传,通过报纸、布告、百姓大会等形式,向三省百姓传递我们‘保境安民、专注民生’的立场,将接受蒋介石的军费与物资,解读为‘为百姓争取的福利’,将与汪精卫的理念认同,解读为‘为百姓争取民主权利’,让百姓明白我们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他们的安宁。秦雨薇负责加强情报监控,一方面密切关注蒋汪双方的动向,及时预警可能的打压或拉拢手段;另一方面严厉打击潜入境内的特务与北洋残匪,防止他们破坏我们的稳定局面。”

“第四,舆论与外部协调。林婉清牵头,联合三省的商会、乡绅与学界代表,发表《保境安民宣言》,公开呼吁国民政府停止内斗、一致对外,强调‘民生为本、和平至上’,既向蒋介石表明我们‘不参与内斗’的立场,又向汪精卫传递我们‘认同民主’的信号,同时争取全国舆论的支持。”

马小丑的部署条理清晰,兼顾了对外周旋与内部发展,将林婉清的平衡策略细化为可执行的具体行动。帐内的核心幕僚们脸上的疲惫与焦灼早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坚定与信心。他们清楚,这个策略虽然充满挑战,但却是当前唯一能守住初心、保住基业、保护百姓的最佳选择。

“军长,还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林婉清补充道,“我们在与蒋汪双方周旋时,要始终保持‘被动回应’的姿态,不主动挑衅任何一方,不参与任何派系斗争的言论或行动。所有的主动行动,都要围绕‘民生’与‘国防’展开,让蒋汪双方都觉得,我们是‘可以争取但不会主动站队’的力量,从而始终保持对我们的‘拉拢姿态’,而不是‘打压姿态’。”

“说得好!”马小丑赞许地点头,“婉清提醒得很关键。我们要做‘乱世中的定心丸’,而不是‘派系斗争的导火索’。只要我们坚守这个底线,就一定能在蒋汪的夹缝中,为三省百姓撑起一片安宁的天空,为我们的实力提升争取足够的时间。”

中军大帐内的烛火依旧明亮,却不再透着之前的凝重,反而多了几分坚定与希望。林婉清的平衡之术,如同为在漩涡中挣扎的马小丑及其核心团队,找到了一条安全的航道。虽然未来的路依旧充满未知与挑战,蒋汪双方的拉拢与试探不会就此停止,派系斗争的暗流也不会轻易平息,但他们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与可执行的策略。

马小丑走到舆图前,指尖再次抚摸着苏、皖、豫三省的版图,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知道,这场周旋是一场考验,考验着他们的智慧、耐心与初心,但他坚信,只要核心团队齐心协力,坚守“保境安民、军工自主”的初心,专注于实力提升,就一定能在这场乱世的权力博弈中,站稳脚跟,为未来的统一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次日清晨,阜阳军营外的雾气渐渐散去,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整齐的营房与训练场上。马小丑身着崭新的陆军上将军服,亲自接见了蒋介石的特使胡宗南,在一众将领与士兵的见证下,接过了委任状与军费拨付文件,公开表态“坚决拥护国民政府统一,全力支持北伐大业”。同日,陈明参谋长也接见了汪精卫的特使陈公博,传递了“认同民主理念、反对内斗”的立场,双方达成了“理念同盟”的默契。

蒋汪的特使相继离去,南京城内的派系斗争仍在继续,但马小丑与他的核心团队,已经按照林婉清的平衡策略,悄然展开了行动。兵工厂的机器轰鸣声愈发响亮,部队的训练如火如荼,铁路建设的工地人声鼎沸,学堂里传来朗朗书声,三省的百姓们脸上洋溢着安稳的笑容。一场围绕权力的周旋,正在悄然进行,而这场周旋的核心,从来都不是权力本身,而是对“保境安民”初心的坚守,对实力提升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