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 第148章 嘉靖皇帝朱厚熜(4)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8章 嘉靖皇帝朱厚熜(4)

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32)

朱元璋:“昨天新进来的是谁啊,出来露个脸介绍下。”

戚继光:“洪武皇上,这位胡宗宪和我一样是抗倭英雄,可惜被奸臣严嵩父子牵连陷害,最后自杀了。@胡宗宪 快出来自报家门。”

胡宗宪:“各位皇上、前辈们好,在下胡宗宪,嘉靖朝当过浙直总督,主要跟倭寇死磕。说白了,就是在东南沿海抓海匪的[抱拳表情包]”

朱厚熜:“哟,老胡来啦!当年你在浙江抗倭,打得那叫一个漂亮,给我长脸了。要不是严嵩那老狐狸瞎掺和,你也不至于……”

朱元璋:“抗倭英雄?那得好好唠唠!你把倭寇收拾得咋样了?比戚继光这小子厉害不?”

朱厚照:“抓海匪?听着比抓宁王更刺激!有没有亲自上船砍人?”

朱高煦:“抗倭?海上打架我没试过,不过让我带骑兵去海边,保管把倭寇踹海里喂鱼!你被严嵩坑了?也是,文官里除了会打仗的,没一个好东西。”

朱雄英:“胡总督可是《筹海图编》的主编吧?那本书我看过,画的海防图比现在的导航还清楚,可惜最后被奸臣害了,不值当。”

秦良玉:“胡大人在东南整顿海防、训练水师,功劳大着呢。就是朝堂党争太凶,英雄总被小人绊腿。”

徐阶:“当年胡总督为了稳住严嵩,没少忍气吞声,都是为了抗倭大局。可惜啊……”

海瑞:“胡大人虽抗倭有功,但依附严嵩也非正道。不过功是功,过是过,抗倭的实绩不能抹杀!”

胡宗宪:“各位过奖了。当年在浙江,一边得防倭寇登岸,一边得应付朝堂扯皮,难啊!至于砍人……我更擅长用计,比如诱杀徐海、王直,比直接砍省力气。”

朱棣:“用计好!打仗靠脑子,不是靠蛮力。你能搞定海上的事,比某些只会骑马打猎的强。”

朱厚熜:“当年要不是我支持你练水师、造战船,你哪有本钱抗倭?再说了,严嵩后来不也被我收拾了。”

朱元璋:“收拾奸臣是应该的!胡宗宪,你放心,在这群里没人敢欺负你,谁再提严嵩,我让他去跟陈友谅作伴。”

胡宗宪:“谢洪武皇上。其实能把倭寇摁住,靠的是将士用命,还有像戚将军这样的猛将。我不过是搭了个台子。”

朱厚照:“那台子稳不稳?我想去海上玩玩,听说倭寇的船挺快……”

朱元璋:“朱厚照你给老子闭嘴!再敢添乱,把你扔去戍边。”

朱厚熜:“不对啊,不是要听我说故事吗?怎么扯到老胡身上了?”

朱雄英:“那你倒是说啊[吃瓜表情包]”

秦良玉:“再说也听着气人[捂脸表情包]”

朱元璋:“气人归气人,嘉靖,赶紧说。”

徐阶:“那我来说吧。皇上在用人上,时而聪明,时而糊涂、时而赏功,时而治罪,态度变得比翻书还快,不过抓权力抓得挺牢,对文官集团控制也严。

可惜用了首辅严嵩专权二十年,搞得吏治败坏,残害忠良,好多功臣、直臣被杀害、贬斥,杨继盛、沈炼这些朝臣都惨遭毒手,边防也废弛,军饷被吞,长城以北,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还老来骚扰。”

徐阶:“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甚至打到北京城下,抢了不少东西,造成大破坏。倭寇也老来东南沿海捣乱,后来靠朱纨、张经、戚继光、俞大猷他们才肃清。”

海瑞:“嘉靖年间,南倭北虏一直是明朝祸患。各地还爆发了好多民变,比如,1524年,嘉靖三年以后大同兵变好几次,1535年,嘉靖十四年,辽东兵变,1560年,嘉靖三十九年,振武营也兵变。”

朱厚熜:“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严嵩前期办事利索,谁知道后来贪成那样?再说了,俺答汗来犯、倭寇作乱,最后不都搞定了。”

朱厚照:“搞定?俺答兵临北京城下那次,你躲在西苑修道吧?还好有兵部的人顶着,不然鞑靼都能把紫禁城当牧场。”

朱元璋:“@朱厚熜 混账东西!兵临城下还叫搞定?老子当年打元军,哪次不是亲自上?你倒好,让蒙古人在北京城外劫掠,朱家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朱棣:“南倭北虏是大患,你倒好,一边修道一边看戏!要不是戚继光、胡宗宪这些人拼命,江山早被你折腾没了,我当年五征蒙古,哪敢让敌人靠近京城半步。”

朱高煦:“大同兵变、辽东兵变……这么多兵反了,可见你治军多差!换我带三千精骑,看谁还敢闹事。杨继盛、沈炼那样的忠臣被害死,你良心过得去?”

朱雄英:“嘉靖这操作也是没谁了,一边用能臣抗倭,一边让奸臣害忠良,这是在玩平衡术还是给自己挖坑?最后坑得民变四起,绝了。”

秦良玉:“嘉靖皇上!边防废弛、军饷被吞,将士们饿着肚子怎么打仗?杨继盛弹劾严嵩被害死,寒了多少人的心!要不是戚大哥他们硬撑,东南沿海早成倭寇的天下了。”

胡宗宪:“当年在浙江,军饷经常被克扣,将士们好几次差点哗变。好不容易凑齐粮草,还得给严嵩那边送礼,不然连奏折都递不上去。”

戚继光:“北虏兵临城下那次,我正在山东练兵,急得直跺脚!京城的兵乱成一锅粥,还好俺答没攻城,不然真危险。”

海瑞:“皇上视忠良为草芥,视边患为无物!杨继盛被折磨致死,沈炼被斩于市,此等冤屈,天地共愤!民变四起、外患不绝,都因皇上失德。”

徐阶:“当年杨继盛死的时候,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严嵩父子把持朝政,卖官鬻爵,吏治败坏到根上,后来抄家时,光黄金就有三万多两。”

王阳明:“人心向背,关乎成败。皇上若能亲贤臣、远小人,何至于内忧外患不断。”

朱厚熜:“好了好了,为了让气氛不那么沉重,我说点好的吧。我晚年疏远了严嵩,起用徐阶当内阁首辅,国家才又走上正轨。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还采取了改革弊端、振兴纲纪等措施,下令退还一些被侵占的民田,裁掉十万多军校匠役,开创了嘉靖年间的新政时期,得到朝野上下拥护[得意表情包]”

朱厚熜:“看看吧,我晚年还是拎得清的吧?把严嵩踢走,让徐阶顶上,这操作不比某些人到死都在胡闹强。”

徐阶:“皇上晚年的确幡然醒悟,退还民田、裁掉冗员,这些举措确实缓解了不少矛盾。只是……要是早几年就好了。”

朱厚照:“哟,总算干了点人事!不过,晚年醒悟这词儿,听着怎么像给不及格试卷画个小红花?我当年要是活到晚年,说不定比你醒悟得早。”

朱元璋:“早几年干嘛去了?非得等吏治烂透了才动手?退还民田是应该的,那些被侵占的地,本就是百姓的血汗!算你还有点补救之心。”

朱棣:“起用徐阶是对的,这小子能扳倒严嵩,有点手段。但你这新政跟我当年的永乐盛世比,还差十万八千里。”

朱高煦:“裁掉十万军校匠役?够狠!换我直接让他们去修长城,既省力又干活,不过总算没让严嵩那老东西继续祸害人,这点还行。”

朱雄英:“嘉靖这是先抑后扬,前面作妖多,后面晚年补补窟窿,也算没把锅砸穿。就是不知道百姓买不买账。”

秦良玉:“晚年能纠错也是好事,退还民田至少让百姓能活下去。只是那些被害死的忠臣,再也回不来了。”

海瑞:“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早年之过,罄竹难书!若能早听忠言,何至于让百姓受苦多年。”

戚继光:“裁掉冗员能省下不少军饷,这点我举双手赞成!晚年新政要是能多搞几年,边防也能更稳当。”

胡宗宪:“徐阁老主持朝政后,朝堂风气确实好了不少,至少不用再给奸臣送礼才能办事了。”

王阳明:“朝闻道,夕死可矣。晚年能回归正道,也算不负苍生。只是这代价,未免太大。”

朱厚熜:“代价再大,不也补救了吗?总比某些人一辈子没正形强。”

朱厚照:“哎哎,堂弟你又扯上我!我一辈子至少活得痛快,不像你,前半辈子瞎作,后半辈子补锅。”

朱厚熜:“我懒得理你!”

朱厚熜:“那个,@秦良玉 秦将军?[微笑表情包]”

朱雄英:“我明白了,嘉靖打的一副好算盘,先说气人的,再说点好的,好让秦姐姐给你拍板说结尾是吧[捂嘴笑表情包]”

朱厚熜:“你小子说什么呢?我那是看大家都生气,换个话题而已。”

朱棣:“什么你小子?那是你小祖宗,比建文侄儿还大的小祖宗。”

秦良玉:“哈哈哈,好吧,既然嘉靖皇上晚年悔悟,我也拍板,咱们明天继续。”

“啪!”

朱雄英:“要晓得后面咋个样,就听下回慢慢儿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