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 第26集 四大名着齐聚大明帝群(4)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集 四大名着齐聚大明帝群(4)

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21)

罗贯中:“@施耐庵 老师好呀。”

一分钟过去了……

朱元璋:“你们师徒俩可真逗,咋又不吭声了。”

朱棣:“爸爸,……”

朱元璋:“@朱棣 Judy,你别说,我知道。想当年我去请施耐庵,结果他都不见我。”

罗贯中:“而且我们师徒以前都是您的对头,还都在张士诚那儿当过幕僚。”

朱元璋:“哼,要不是看在你写出了《三国演义》这么厉害的作品,你的老师施耐庵的《水浒传》也流传千古,就凭你们曾在张士诚手下做事,我哪能容你们在这儿悠闲聊天。”

罗贯中:“陛下真是宽宏大量呀,草民当年有眼不识泰山,没认出明主,实在是太傻太天真了, 如今陛下开创了大明的盛世,草民心里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施耐庵:“各位大明皇帝们好,我来晚了,这样哈,新人报道,先自我介绍一下。”

朱祁镇:“哈哈,您可不是新人,都算老人了。”

朱祁钰:“某人出门怕是忘吃药了吧。”

朱祁镇:“@朱祁钰 得了吧你,我好着呢,要说有病也是你有病,还病死的。”

朱棣:“你们俩有完没完。”

施耐庵:“朱家果然是“人才济济”啊!”

施耐庵:“大家好,我叫施耐庵,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我出生在兴化白驹镇,也就是现在的盐城大丰,祖籍是苏州,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也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当然啦,在这儿得感谢我的学生贯中,在最后帮我修补了《水浒传》。”

朱厚照:“要不你说说,你们师徒俩是咋认识的呗。”

施耐庵:“还是慢慢说吧,不然一下子说完,你们脑袋该像蜜蜂窝一样嗡嗡响啦。”

朱厚照:“行啊,那你直接说您活了多少岁吧。”

朱厚熜:“照照,你三……”

朱厚照:“老道士,你闭嘴吧。”

朱元璋:“不是朱祁镇、朱祁钰,就是你们朱厚照、朱厚熜,这群里就你们兄弟、堂兄弟闹得最欢,能不能安静会儿。”

施耐庵:“我13岁进私塾读书,19岁考上秀才,29岁中了举人,35岁又中了进士。35岁到40岁这几年在钱塘当官,后来因为和上司合不来,就又回苏州了。元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占据苏州,来聘请我,我没答应,后来就到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2岁的时候搬到兴化,接着又搬到白驹场、施家桥。最后在淮安去世,享年74岁。”

朱厚照:“@朱厚熜 老道士,你天天修仙炼丹,也没活过这个岁数吧,哈哈哈。”

朱厚熜:“那也比你强。”

朱高炽:“我算是看明白了,除了皇帝,其他人都挺长寿。你瞧瞧我那几个孙子,还有正德帝、天启帝,一个个寿命都不长啊。”

朱厚照:“+1,没错没错,所以我说我要自由,谁也别想管我,我就想出去玩耍,在宫里待着太难受了。我甚至有个大胆的想法,要是我是个平民该多好啊。”

朱允炆:“@朱厚照 你这想法确实够大胆的。”

朱元璋:“@朱厚照 你要是平民,谁能满足你养老虎狮子玩呀?还有啊,我看那些影视资料里,你作为皇帝,坐没坐相,站没站相的,你以为你是哪个大明星呢,整天就知道往龙椅上一躺,像什么话。”

朱元璋:“好了好了,咱们继续听故事吧。”

朱厚照:“太祖爷,您看的那些都是电影电视,肯定是假的了。”

施耐庵:“你们朱家真有意思,那我接着讲哈。元至正十三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个壮士带着一群人起义反元。张士诚觉得我有文韬武略,就再三邀请我去当他的军事参谋,我当时怀着建造“王道乐所”的远大理想,就开开心心地去了,还给他献了好多攻城占地的计谋。

后来呢,张士诚这人开始居功自傲,做事独断专行,只亲近那些奸臣,疏远忠诚善良的人,我劝了他好几次,他都不听,我一气之下就离开了平江,还作了一套《秋江送别》的曲子,送给同样在张士诚幕府的鲁渊、刘亮他们。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在江湖上漂泊,帮人看病解决难题。”

施耐庵:“另外,我就是在给张士诚当幕僚的时候认识了贯中,我们那可是一见如故,特别投缘呢。”

罗贯中:“没错,老师到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里当教书先生,除了教书,还和我一起研究《三国》《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为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

施耐庵:“这部《江湖豪客传》估计大家不太熟,其实它就是《水浒传》啦。”

罗贯中:“元至正二十七年,皇上(朱元璋)灭掉张士诚以后,到处追查张士诚的手下。老师为了避免麻烦,就去问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然后在白驹盖了房子,从此就隐居起来,一门心思写《江湖豪客传》。书完成以后,就定名叫《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