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贝尔·杜兰德那篇充满诗意的专栏报道,如同在寂静的深潭中投下的一颗石子,其漾开的涟漪虽未掀起滔天巨浪,却让“锦绣”这个名字,在巴黎特定的圈层里,留下了一抹清雅而独特的文化印记。然而,苏晚并未被这初步的、象征性的成功冲昏头脑。数月的海外奔波,从米兰的闭门羹到纽约的试水受挫,从法律风波的惊心动魄到供应链的阵痛磨合,再到文化沙龙初期的冷遇与后续的意外收获……这一系列跌宕起伏的经历,如同散落的拼图碎片,在她脑海中反复排列组合,最终拼凑出一幅远比出发时想象更为复杂、却也更为清晰的国际化图景。
是时候,对第一阶段的探索进行系统性复盘,并对未来的航向做出审慎而关键的调整了。
她选择了一个周六的上午,在国内总部的主会议室,通过越洋视频会议,连接巴黎代表处、以及部分在外出差的核心管理层,召开了一场决定“锦绣”国际化未来走向的战略复盘与调整会议。
屏幕上,各个节点的画面依次亮起。苏晚坐在主位,面前摊开着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她数月来的观察、思考与数据。她的脸色因持续的孕期反应和高强度工作显得有些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清明冷静。
“各位,”她开门见山,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地传达到每一个角落,“我们走出国门,已经快半年了。这半年,我们看到了顶尖品牌的高度,感受到了市场的温度,也尝到了现实的重重阻碍。今天,我们不谈成绩,只复盘问题,寻找下一步最该走的路。”
她没有回避任何问题,将米兰阿尔比尼的傲慢拒绝、纽约买手对“实穿性”的质疑、法律纠纷的警示、小订单对生产体系的冲击、以及文化沙龙从冷遇到转机的全过程,一一摊开在桌面上。她用数据说话,分析了前期投入与产出的巨大差距,指出了盲目追求快速扩张可能带来的资金链风险和管理失控。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苏晚的目光扫过屏幕上每一张或凝重或沉思的脸,“以我们目前的品牌影响力、资源储备和对海外市场的理解深度,大规模开设直营店的计划,条件远未成熟。那不仅会耗尽我们的现金流,更可能因为定位不准、管理不善而严重损害我们辛苦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
她停顿了一下,让这个结论在每个人心中沉淀。然后,她清晰地抛出了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新策略:
“因此,我决定,放缓,乃至暂时搁置大规模开店的激进计划。”
此言一出,屏幕上巴黎代表处的赵晓明脸色微微一变,国内会议室里几位原本期待借着国际化东风大干一场的激进派管理层,也明显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放缓?苏总,这意味着我们之前的投入……”一位负责渠道拓展的副总忍不住开口,语气中带着不甘。
“意味着我们的战略收缩了吗?”另一位也附和道。
策层面瞬间引爆。激进派认为,放缓意味着胆怯,意味着承认失败,是对前期努力和投入的否定。
苏晚没有被打断,她平静地等质疑的声音稍歇,才继续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这不是收缩,是聚焦。是把我们有限的、宝贵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她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了三个关键词:
“小众高端、文化先行、渠道合作。”
“这是我们下一阶段国际化的核心策略。”苏晚逐一阐释,
“小众高端:我们不再追求广撒网,而是精准定位那些欣赏独特设计、注重文化内涵、具备高消费能力的细分客群。就像被艾里斯·陈和伊莎贝尔·杜兰德吸引的那些人。我们的‘国际产品线’,必须紧紧围绕这个定位进行开发。”
“文化先行:杜兰德女士的报道证明了,文化是我们最独特的竞争优势,也是打破隔阂最有效的武器。我们要持续地、耐心地通过沙龙、展览、媒体合作等多种形式,讲述东方美学的故事,让‘锦绣’成为东方精致生活方式的代表,而不仅仅是一个服装品牌。”
“渠道合作:与其自己承担高昂的开店成本和运营风险,不如借助成熟的本土渠道。与高端百货、精品买手店、甚至是博物馆商店、艺术机构合作,通过设立专柜或者长期供货的方式,先让我们的产品进入目标消费者的视野,积累口碑和市场经验。”
她环视众人,目光坚定:“用更轻巧、更灵活的方式,先站稳脚跟,深耕小众,建立口碑。这才是现阶段最适合‘锦绣’的国际化路径。”
她的话语逻辑清晰,直面问题,提出的新策略既有收缩的务实,又有聚焦的锐利。会议室内和屏幕另一端的争论声渐渐平息,大多数人开始认真思考这个调整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宣布完最终决策,苏晚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袭来。她下意识地抬起手,轻轻抚摸着自己日益隆起的腹部,仿佛在从那小小的生命中汲取力量,也像是在无声地告诉那个未出世的孩子,妈妈正在为了一个更稳妥、更有希望的未来而努力。
这个细微的动作,被视频镜头清晰地捕捉,传到了屏幕另一端。
林长河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通过电脑屏幕参加着会议。他一直沉默着,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是安静地听着苏晚条分缕析地阐述、果决地拍板。当看到苏晚在镜头另一端默默点头。
没有言语,只有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充满了全然的信任与支持。他认同她的判断,理解她的疲惫,更赞赏她在巨大压力下做出的这份清醒而务实的战略调整。
他的点头,像一块定舱石,让苏晚心中最后一丝因调整策略而产生的自我怀疑,彻底烟消云散。
会议结束后,新的策略开始迅速传导至各个部门。陈雪领衔的“国际产品线”项目组方向更加明确,专注于开发符合“小众高端”定位的产品;市场部和巴黎代表处的工作重点,也转向了更深入的文化传播和精准的渠道开拓。
菲利普·马丁顾问利用其在欧洲时尚圈的人脉,为“锦绣”牵线了一家历史悠久、以精选设计师品牌和高端商品着称的欧洲连锁高端百货——“卢森堡画廊百货”(Galeries Luxembourg)。这家百货公司对伊莎贝尔·杜兰德的文章很感兴趣,也对“锦绣”独特的文化定位表示了认可。
经过几轮艰苦而细致的谈判,重点围绕产品独特性、供货稳定性、品牌形象呈现以及利润分成等关键条款,赵晓明和小郑在巴黎代表处的全力支持下,最终成功与这家欧洲高端百货达成了首个长期专柜合作意向!
根据意向,首批将在“卢森堡画廊百货”位于巴黎和布鲁塞尔的两家旗舰店内,为“锦绣”开设一个约十五平米的专柜,试销期为六个月。这虽然不是大规模开店,但却是“锦绣”产品首次进入欧洲主流高端零售渠道,其象征意义和潜在的品牌提升效应,远超那几十平米的柜台面积。
这个消息传回国内,之前那些对“放缓”策略感到失望的激进派管理层,也终于看到了新路径下的实质性突破,转而开始全力支持苏晚调整后的战略。
苏晚抚摸着那份来自巴黎的合作协议传真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轻松而欣慰的笑容。战略调整的正确性,得到了市场的第一次有力验证。“小众高端、文化先行、渠道合作”这条路,虽然看似步伐放缓,却更加稳健,更加贴近“锦绣”现阶段的实力与目标。
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但方向已然指明,脚步也更加踏实。接下来的征程,将是沿着这条聚焦的路径,深耕细作,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