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品线”项目组的成立,像一剂强心针,暂时驱散了因产品“水土不服”带来的阴霾,设计部在陈雪的带领下,开始了针对海外市场的潜心研究与再创造。苏晚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国内业务的稳固和孕期的调整中,试图在繁忙与休养间找到一丝平衡。
然而,国际化的道路,从来不会只有市场和产品的挑战。就在一个看似平静的周五下午,一封来自法国的国际快递,被送到了苏晚的办公桌上。发件方是巴黎一家知名的律师事务所。
一种不祥的预感攫住了苏晚。她拆开信封,里面是一份措辞严谨、充满法律术语的法文文件,附带着一份英文翻译件。当她的目光扫过文件内容时,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这是一封律师函。
函件代表法国一家名为“éclat de Soie”(丝缎之光)的小众品牌,正式指控“锦绣”制造厂在其最新一季的产品中,抄袭了该品牌拥有独家版权的设计元素——一种特殊的、模拟水墨晕染效果的提花织造工艺图案。
律师函中附上了“éclat de Soie”品牌注册该图案的版权证明复印件,以及“锦绣”“墨韵”系列中一款衬衫面料细节的对比图。从图片上看,两者在视觉上确实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都运用了类似水墨在宣纸上渲染开来的朦胧渐变效果。
对方要求“锦绣”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涉事产品,销毁所有库存,并在指定媒体上公开道歉,赔偿其经济损失和商誉损失,金额是一个令人心惊的数字。最后,律师函措辞强硬地表示,若不在规定期限内回应并满足要求,将立即在法国提起诉讼。
苏晚拿着那份薄薄却重若千钧的文件,手指冰凉。她的大脑有瞬间的空白,耳边嗡嗡作响。
抄袭?这两个字像淬毒的匕首,狠狠刺向了她最珍视的品牌声誉和设计尊严!“锦绣”从创立之初,就将原创设计和文化传承视为生命线,“墨韵”系列更是凝聚了陈雪和整个设计团队无数心血,试图将中国古典美学与现代时尚结合的扛鼎之作,怎么可能会是抄袭?
但对方拿出了版权证明,而且是一家在法国注册、受欧盟法律保护的品牌。
恐慌之后,是巨大的压力和焦虑。苏晚立刻召集了紧急会议,赵晓明、杨会计、以及刚刚得知消息匆匆赶来的陈雪,脸色都无比凝重。
“苏总,这事麻烦了。”赵晓明率先开口,他在海外接触较多,深知其中利害,“法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非常严格,而且诉讼程序极其复杂,耗时会非常长。我们需要聘请法国本地擅长知识产权案件的律师,律师费、诉讼费、可能的赔偿金……费用高昂到难以想象!”
杨会计看着对方提出的赔偿金额,手都在抖:“这……这简直是天文数字!就算我们最终能赢,前期的律师费和应对成本,也足以拖垮我们巴黎代表处,甚至严重影响总部的现金流!”
陈雪更是急得眼圈发红,声音带着哽咽:“苏总,我发誓!‘墨韵’系列的灵感完全来自宋代山水画和故宫收藏的古画,所有的图案都是我们团队一笔一画设计、反复试验工艺才做出来的!我们根本没有见过那个法国品牌的东西!他们这是污蔑!”
污蔑?或许是。但如何证明?
这不仅仅是一场商业纠纷,更是一场关乎品牌生死存亡的声誉保卫战。应对国际诉讼的复杂性和高昂费用,像两座大山压在每个人心头。而一旦处理不当,被坐实“抄袭”罪名,对“锦绣”这个正在努力塑造高端、原创形象,并试图走向国际的品牌而言,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投入,都可能因此付诸东流。
接下来的几天,苏晚陷入了极度的焦虑之中。她强迫自己冷静,联系国内的涉外律师,通过巴黎代表处寻找法国本地律所,反复研究对方提供的所谓“证据”。但法律程序的陌生、语言文化的障碍、以及对方咄咄逼人的姿态,都让她感到力不从心。
夜晚,她失眠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海里全是律师函上冰冷的条款和可能引发的可怕后果。腹中的孩子似乎也感受到了母亲的不安,胎动比平日频繁许多。身体的负担与精神的压力交织在一起,几乎让她喘不过气。
她拿起电脑,想给林长河发Icq,却又放下。他不懂这些法律事务,告诉他,除了让他一起担心,又能怎样?
然而,就在她又一次放下鼠标时,屏幕却亮了。是林长河发来的消息。
没有问“怎么了”,也没有空洞的“别担心”。
他发来的是一张图片,是一张写满了字的便签纸的照片。上面用他刚劲有力的笔迹,分门别类地列出了几行信息:
省外贸厅法律顾问处 - 王处长(曾处理过对欧贸易纠纷)
退伍战友 - 张斌(现任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副队长,懂取证流程)
大学同学 - 李教授(政法大学国际法专业)
(通过关系可联系)北京 - 金杜律师事务所(擅长国际知识产权)
在列表的最下方,他写了一行字:
“别一个人扛。打电话问问。”
苏晚看着这张照片,看着那一个个名字和单位,泪水瞬间模糊了视线。
他连夜查阅资料,或许动用了所有他能想到的人脉关系,虽不懂法律,却用他最擅长的方式——梳理资源、提供路径,为她列出了一份可能帮上忙的战友名单。他没有试图代替她解决问题,而是默默地在她身后,为她搭建了一个可以寻求支持和专业帮助的桥梁。
这份沉默却无比坚实的支持,比任何安慰都更让她心安。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她深吸一口气,抹去眼泪,按照名单上的信息,开始一个个拨打电话咨询。虽然大部分关系无法直接解决法国的法律问题,但王处长的经验提醒她注意欧盟知识产权法的特殊性,李教授帮她理清了“思想与表达”的界限,而张斌则从取证角度建议她务必保留好所有原始设计资料。
最重要的突破口,来自于林长河名单上那个“(通过关系可联系)”的金杜律师事务所。经过辗转联系,苏晚与金杜一位专攻国际知识产权的合伙人通了电话。对方在初步了解情况后,给出了关键建议:“立刻、全面、细致地整理所有能证明你们独立创作过程的证据链,尤其是早于对方版权注册时间的证据。”
这个建议,让苏晚猛地想起了什么。她立刻打电话给周志刚工程师。
“周工!‘墨韵’系列当初那个水墨渐变效果的提花工艺,所有的实验记录、设计草图、打样修改记录,尤其是最早的时间节点,全部都能找到吗?”
周志刚在电话那头愣了一下,随即语气肯定地回答:“苏厂长,您放心!咱们技术部的档案管理是林厂长当年一手抓的,所有的研发过程,从灵感草图、工艺参数调试记录、到每一次打样的样品和评语,全部都有纸质和电子档案留存,时间戳清清楚楚!我这就去调!”
几天后,一个厚厚的、装订整齐的证据文件包,从国内以加急方式寄往巴黎代表处,同时电子版也发送给了金杜律师事务所协助联系的法国本地律师。
这份证据包里,包含了:
陈雪团队最早期的、标注了日期的宋代山水画临摹稿和灵感构思草图,时间远早于“éclat de Soie”品牌的版权注册日期。
周志刚带领工艺团队进行无数次面料试样、调整经纬密度和染料配比以达到理想水墨效果的详细实验记录,每一步都有日期和负责人签字。
不同阶段、明显能看到效果演变过程的打样布样,被封存在透明的样本袋中。
甚至还有当时为了攻克技术难题,周志刚与林长河讨论方案的简要记录。
这是一套完整、严密、无可辩驳的独立创作过程证据。
法国律师在收到这份详实的证据后,信心大增。他迅速与“éclat de Soie”品牌的代理律师进行了严正的交涉,将部分关键证据作为附件出示,并明确指出,“锦绣”的创作拥有完全独立的、时间在先的创作轨迹,所谓的“抄袭”指控纯属无稽之谈,如果对方坚持诉讼,“锦绣”将反诉其诬告和商业诋毁,并索赔巨额损失。
面对铁一般的证据,“éclat de Soie”品牌方显然没有预料到“锦绣”能拿出如此完整的历史档案。他们最初或许只是想讹诈一下这个看似不懂行、来自中国的“新手”。在确凿的证据和强大的法律反制压力下,对方的气焰迅速消退。
不到两周,巴黎代表处收到了对方律师撤回指控的正式函件,并表示不再就此事件追究任何责任。
风波,戛然而止。
“锦绣”不仅成功迫使对方撤诉,避免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危机,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事件,向业界展示了其严谨的研发流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扞卫自身权益的坚定决心。
金杜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在事后与苏晚沟通时,不禁赞叹:“苏总,贵公司如此完善的技术档案管理,在同类企业中实属罕见。这不仅是技术的积累,更是宝贵的法律资产。这次事件,反而可以作为贵公司提升在业内对知识产权重视形象的一个绝佳案例。”
苏晚将这番话转达给了全体员工,并特别表彰了技术部严谨的工作作风。她借此机会,在全公司范围内进一步强化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完善了相关制度。
经历此番法律的风波,“锦绣”如同经过了一次高压淬火,不仅没有被击垮,反而剔除了一丝浮躁,增添了一份在国际市场上安身立命的沉稳与厚重。周志刚和他带领的技术团队,用那些平日里看似枯燥的记录和样品,成为了守护品牌尊严最坚实的盾牌。而林长河那份无声的名单,则成为了苏晚在风暴中最温暖可靠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