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 > 第391章 沙皇的“礼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雅克萨冰原上的山呼海啸,还回荡在每一个观礼者的耳膜深处时,那股混杂着耻辱与恐惧的寒流,已经跨越了整个西伯利亚的广袤疆域,抵达了它的源头——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这里的气氛,与雅克萨那铁血荣光的庆典,形成了最鲜明的、也是最讽刺的对比。宫殿的穹顶之下,阴郁与压抑,如同铅灰色的乌云,笼罩在每一个东正教圣像的镀金光环之上。曾经彻夜不息的奢华宴会早已停歇,取而代之的,是死一般的沉寂,只有壁炉里燃烧的桦木,偶尔发出一两声无力的爆裂声,仿佛是这个庞大帝国,在战败的重压下,发出的痛苦呻吟。

沙皇阿列克谢,在收到那份由使臣冒死送回的、关于雅克萨“加冕”大典的详细报告后,据说整整一日,没有说一句话。他只是将自己锁在书房里,反复摩挲着地图上那片广袤的、如今已永远失去的东方领土。那不仅仅是土地的丧失,更是他作为一个强大君主、作为“第三罗马”继承人荣耀的、无可挽回的崩塌。

而在遥远的东方,那场决定了帝国未来百年国运的仪式,正在以一种冰冷而高效的程序,进入尾声。

就在那座用玄冰雕成的“王座”之下,一张简陋的、由炮弹箱临时搭成的木桌旁,那场决定东西伯利亚命运的条约签订仪式,正式举行。被俘的俄国老公爵,和新赶到的、脸色惨白的沙皇全权使团,代表他们远在莫斯科的主人,在共和国早已拟定好的、措辞不容辩驳的文本上,颤抖着,签署了自己的名字。

这份被后世历史学家称为《雅克萨条约》的文件,其内容,对战败的俄国而言,无疑是苛刻而屈辱的:

其一,关于疆界。条约以无可争议的法理形式,正式确认了“外兴安岭至白令海峡”的走向,为中华共和国的北疆与东疆的天然分界线。这意味着,从法理上,后世包括整个外东北、勘察加半岛乃至库页岛在内的、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都将成为共和国神圣而不可分割的领土。

其二,关于赔款。沙皇俄国,必须在未来的十年之内,以黄金、高品质的紫貂皮和西伯利亚的珍贵木材作为抵偿,向共和国支付总价值高达三百万龙元的战争赔款。这笔巨款,足以弥补共和国此次北方战争的全部军费开销,并有相当的盈余。

其三,关于贸易。俄国必须向共和国的“西伯利亚开拓总公司”,全面开放包括托木斯克、叶尼塞斯克在内的数个关键内陆城市,作为贸易站点,并有义务保障从雅克萨通往这些贸易站点的商路安全。这等于将共和国的经济触角,直接伸入了西伯利亚的腹心。

然而,在这份条约的最后,还附带着一条在当时看来,似乎并不起眼的、被列为“秘密条款”的内容。这条内容,与土地和金钱无关,却在顾昭的眼中,远比前三条加起来,都更为重要。

条款规定:沙皇俄国政府,必须将在过去与瑞典王国的战争中(在此处,顾昭根据模糊的历史记忆,虚构了一场发生在近期的、类似于“波尔塔瓦战役”的冲突)所俘获的、所有被流放于西伯利亚的瑞典战俘、军官及其家属,悉数整理造册,并在三个月内,完整地移交给雅克萨的共和国驻军。

这个要求,让俄国使团感到了深深的困惑。他们无法理解,这位神秘而强大的东方统治者,为何会对一群早已失去价值的、来自遥远北欧的战败者,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但在共和国那压倒性的军事威慑面前,他们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能将这个古怪的要求,连同那些割地赔款的条款一起,囫囵吞下。

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即将送出的,是一份足以让共和国军事科技,再次产生飞跃的、来自沙皇的无价“礼物”。

两个月后,当雅克萨的冰雪开始初融之时,数千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但眼神中却依旧残留着一丝属于北欧军人特有坚毅的特殊俘虏,被哥萨克们驱赶着,抵达了雅克萨城下。

他们,就是曾经让整个北欧和东欧为之颤抖的、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麾下的百战精锐。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欧洲,瑞典,是当之无愧的顶级军事强国,其军队在火炮的铸造与运用、棱堡体系的构筑技术,以及线列步兵的战术素养方面,都代表了当时整个欧洲大陆的最高水平。

在这群战俘之中,有一位名叫卡尔·古斯塔夫的年轻炮兵上尉。他同时也是一名受过系统教育的军事工程师。当他第一次看到雅克萨城外,那如同钢铁森林般连绵不绝的共和国军营,以及那些口径远超他们想象、被整齐地保养擦拭着的青铜神机炮时,他那双因长期苦役而显得有些黯淡的蓝色眼眸里,迸发出了混杂着震惊、好奇与职业性狂热的复杂光芒。

他原以为,自己和同伴们的命运,不过是从西伯利亚的一个苦役营,被转送到另一个更加东方的苦役营。然而,他们受到的待遇,却完全超出了想象。没有鞭打,没有辱骂,取而代之的,是充足的食物、干净的营房和温暖的衣物。

三天后,卡尔·古斯塔夫和其他十几位瑞典高级军官,被带到了顾昭的指挥大帐之中。

在大帐之内,顾昭并没有坐在那个象征着绝对权威的主位上。他只是穿着一身普通的常服,站在一张巨大的沙盘前,饶有兴致地研究着什么。而在他的身旁,站着一个熟悉的面孔——汤若望,这位来自德意志的耶稣会教士,此刻正以一种无比恭敬的姿态,担当着翻译的角色。

看到这些惶恐不安的瑞典军官,顾昭放下了手中的推演杆,微笑着开口了,他的话,通过汤若望精准的拉丁语,清晰地传入了每一个瑞典人的耳中:

“先生们,欢迎来到东方。我知道你们的经历,你们的国家在一场不幸的战争中,败给了那些野蛮的俄国人,而现在,那些俄国人,又败给了我们。”

这句开场白,瞬间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

顾昭缓缓踱步,走到卡尔的面前,眼神中没有丝毫胜利者的傲慢,反而充满了学者般的欣赏与探究:“但这,并不代表你们是失败者。我花费了很大的力气,从俄国人的手中,找到了你们在西伯利亚修建的一些堡垒的图纸。非常精彩的设计,你们对于棱堡的理解,对于侧射火力的运用,远比那些只懂得用蛮力和人海冲锋的哥萨克,要深刻得多。”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直指核心:“共和国,尊重知识,也需要你们的知识。”

卡尔·古斯塔夫鼓起勇气,问道:“尊敬的护国主阁下,您需要我们做什么?”

“很简单,”顾昭的嘴角,勾起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我希望你们,能够帮助共和国,建立一个全新的、更加先进的炮兵理论体系,以及一座专门研究要塞攻防的军事工程学院。你们将成为学院的教官,你们的知识,将在这里得到最大的尊重与应用。你们,将不再是战俘,而是共和国重金聘请的专家与顾问。”

这个提议,让所有的瑞典军官都愣住了。

而顾昭接下来的话,则彻底击中了他们内心最柔软、也最渴望的地方。

“当然,我知道你们的心,依旧在遥远的波罗的海。作为回报,我向你们承诺:当你们的工作完成之后,共和国的海军,将为你们中间所有愿意回家的人,提供最坚固的战船,连同你们在这里赢得的财富,以及足以重新武装一支军队的、我们最新式的燧发枪与火炮,护送你们,返回你们的祖国。”

他看着卡尔·古斯塔夫,一字一句地说道:“去吧,去复兴你们的国家,去向那些曾经奴役过你们的俄国人,讨回属于你们的荣耀。一个在欧洲不断给沙皇制造麻烦的强大瑞典,完全符合共和国的利益。这,是我的阳谋。”

大帐之内,一片死寂。所有的瑞典军官,都用一种看待神魔般的眼神,望着眼前的这个东方男人。他们被这番话背后所蕴含的、那种跨越整个大陆的、令人不寒而栗的宏大战略眼光,给彻底震惊了。

当孙元化和国家科学院的那些工程师们,得知顾昭不仅赢得了一场战争,还从冰天雪地里,给他们带回了数千名掌握着另一套完整技术体系的欧洲顶尖军事人才时,这位一向沉稳的工部尚书,几乎是欣喜若狂。

他立刻上书,请求成立一个由共和国顶级工匠和这些瑞典专家共同组成的“中瑞联合炮兵实验室”,旨在吸收瑞典人在弹道学、火药配比和筑城学上的先进经验,与共和国自身的技术优势相结合,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与开发。

顾昭当即批准。

一场战争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另一场关于知识与技术的、更为深刻的变革,已经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悄然拉开了序幕。沙皇的“礼物”,将在未来的岁月里,为共和国锻造出更加锋利、也更加坚固的剑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