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 > 第377章 金尚宪的“烽火”与朝鲜的“新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7章 金尚宪的“烽火”与朝鲜的“新生”

夜色如同一块厚重的黑绒,将整个汉城紧紧包裹。城外,多尔衮的“正白旗”与大明海军陆战队已经完成了营地的部署,无数营火在风雪中明明灭灭,如同一只只窥伺着猎物的眼睛,沉默而充满压迫感。肃杀之气仿佛凝结成了实质,越过高耸的城墙,沉甸甸地压在城内每一个人的心头。

城内与城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驻守在汉城的八旗兵卒和那些死忠于豪格的朝鲜军官们,如同惊弓之鸟,在刺骨的寒风中徒劳地加强着城防,他们脸上的恐惧,比这冬夜的严寒更加刺骨。而在那些朱漆大门、高墙深院的府邸之内,一股压抑了太久的暗流,正在以一种决绝的姿态,汇聚成足以颠覆一切的洪涛。

领议政金尚宪的府邸,书房内只点了一盏孤灯。灯火摇曳,将他苍老而清瘦的身影投射在背后的书架上,那上面摆满了经史子集,但此刻,这些圣贤书却给不了他丝毫的慰藉。他已经在这窗前站了整整一个时辰,目光穿透风雪,死死地盯着城外那片延绵的火海。

他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太久。自从豪格率领残部渡江而来,名为“协防”,实为鸠占鹊巢,整个朝鲜便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屈辱与黑暗之中。豪格的暴政,比之当年的倭寇与后金,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榨取朝鲜的民脂民膏,豢养他那支日渐萎靡的败军;他废立君主,安插亲信,将朝鲜的朝堂变成他的一言堂;他甚至强征朝鲜的子弟,编入军队,去为他毫无希望的复国大梦充当炮灰。

对于金尚宪这样一生都以“事大明”为信念,将华夏视为文明宗主的士大夫而言,这不仅仅是国仇,更是对道统的背叛,是对文明的亵渎。他曾试图以死相谏,却被豪格以其家族性命为胁,苟活至今。活着,便成了他唯一的武器,他隐忍,他串联,他等待,等待一个足以一击致命的机会。

而今夜,机会终于来了。那面在风雪中若隐若现的“明”字大旗,就是上天降下的启示。

“不能再等了。”金尚宪喃喃自语,那双浑浊但此刻却异常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近乎疯狂的决然。他猛地转身,对着书房的暗格敲击了三长两短。片刻后,几位身着便服,但眉宇间都带着一股英武之气的官员和将领,从密道中鱼贯而入。他们是金尚宪这些年秘密联络的全部力量,是朝鲜仅存的,不愿屈服的骨血。

所有人到齐后,都将目光投向了金尚宪,等待着他最后的决断。空气紧张得仿佛要凝固,只能听到窗外呼啸的风声和众人沉重的呼吸声。

金尚宪环视着眼前这些或激动、或紧张、或期待的面孔,他没有说任何多余的废话,而是用一种缓慢但无比清晰的语调,说出了那句在心中演练了千百遍的开场白。

“诸位!”他的声音不大,却如同晨钟暮鼓,振聋发聩。“我朝鲜立国数百年,奉大明为宗主,衣冠文物,皆习华风。然自豪格此贼窃据国祚以来,君王被囚,百姓受难,宗庙社稷危在旦夕!我等身为食朝廷俸禄之臣,岂能坐视此贼,将我朝鲜数百年江山,拖入万劫不复之深渊!”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如刀,“我金尚宪可以死,但我朝鲜的国统不能绝!华夏的道统不能在此断送!今夜,镇国公顾昭殿下亲率天兵,已兵临城下,这既是我等的死期,亦是我朝鲜的生机!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正在今夜!”

他向前一步,苍老的身体里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声音陡然拔高!

“诸位!我等不能再坐视此贼窃据我国祚!今夜,天兵已在城外,我等当效仿古之义士,行‘反正’之举,开门迎王师,光复我朝鲜江山!诛灭国贼,以谢国人,以慰先王在天之灵!”

一番话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悲壮与决绝。在场的一名武将,兵曹判书李莞,当即单膝跪地,慨然应诺:“领议政大人!末将早已不堪此辱!只等大人一声令下,我手下三千忠义之士,愿为前驱,取那豪格留守国中亲信之首级!”

“好!”金尚宪的眼中闪过一丝激赏,“李将军,你的任务,是立刻控制宫城,将伪王以及豪格留下的家眷全部‘保护’起来,记住,是保护,他们将是我们献给镇国公的最好礼物!同时,在景福宫的庆会楼之上,点燃三堆烽火,以为号令!”

“领命!”

他又转向另一位官员,汉城府判尹崔鸣吉,此人原本是主和派,但豪格的所作所为早已让他彻底失望。

“崔大人,你即刻发动府内所有忠于我等的吏员,配合李将军的军队,迅速控制城中各处要道与武库,清除城中尚在犹豫和抵抗的八旗余孽。记住,动静要快,要狠,切不可给他们反应之机!”

“下官遵命!”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一个年轻人身上,那是他的长子,金景明。

“景明,”他的声音里多了一丝父亲的温情,但更多的是家国大任的沉重,“为父将最关键的任务交给你。你带上府中所有家丁死士,不惜一切代价,夺下南大门!然后,用我们约定好的灯号,向城外的大明王师发出信号。我朝鲜的国门,将由我金氏之子,亲手为王师打开!”

金景明虎目含泪,重重叩首:“父亲大人放心!孩儿若不能完成任务,便提头来见!”

“去吧!”金尚宪挥了挥手,眼中是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将整个家族命运押上赌桌的决绝,“为了朝鲜的‘新生’!”

子时,当风雪达到最猛烈的时候,汉城之内,行动开始了。

就在城中绝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景福宫的方向,三道粗大的火光猛地冲天而起,如同三支血红的利剑,刺破了浓重的夜幕。这烽火,不仅是城内反正开始的信号,更是对城外大明军队的无声呐喊。

几乎在同一时间,驻扎在城内各处的朝鲜反正军,在李莞等将领的带领下,对他们身边的“盟友”——那些尚在睡梦中的八旗兵和死忠于豪格的朝鲜旧部,发动了迅雷不及掩耳的突袭。曾经的“战友”在一瞬间变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营房里,惨叫声、兵刃碰撞声和火铳的爆鸣声混杂在一起,奏响了一曲血腥的交响。由于事发突然,加上豪格军主力已在平壤被歼,留守的部队本就人心惶惶,此刻更是兵败如山倒,几乎没有组织起像样的抵抗。

而在汉城的南大门崇礼门,则上演了最为激烈的一场战斗。金景明带着数百名家丁死士,如同一群沉默的夜枭,扑向了由八旗牛录章京亲自驻守的城门。守军虽然只有百余人,但却异常悍勇,双方在狭窄的城门甬道和城楼上展开了寸土必争的血战。金景明身先士卒,手臂中了一箭,却全然不顾,依旧挥刀砍杀。他知道,每耽搁一刻,城内的变数就多一分,父亲和所有人的身家性命,都系于此门。

终于,在付出惨重的代价后,金景明的部队全歼了守军。他颤抖着手,亲自爬上城楼最高处,点燃了三盏巨大的特制灯笼,按照约定的方式,向着城外明军大营的方向,摇晃了数次。

城外,明军中军大帐。

当城内烽火燃起的那一刻,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师长陈谦,便已经下令全军整装待命。而当南大门方向传来清晰的灯光信号时,他没有任何犹豫。

“信号确认!命令:陆战队第一团为先锋,多尔衮部为左翼,收拢的降军为右翼,目标南大门,入城!”

命令被迅速传达下去。沉重的城门在内部被缓缓打开,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嘎”声。迎接他们的,是浑身浴血的金景明和他那些同样疲惫不堪的部下。

“朝鲜义士金景明,恭迎大明王师入城!”他单膝跪地,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

陈谦翻身下马,扶起了他,言简意赅:“金义士辛苦了,城内情况如何?”

“豪格余孽已基本肃清,宫城已被我等控制!”

“好!”陈谦点点头,随即下令,“全军入城!以最快速度,控制王宫、武库、粮仓及所有战略要地!宵禁全城,任何抵抗者,格杀勿论!”

海军陆战队的士兵们以营连为单位,如同精确的机器一般,迅速而有序地涌入城内,沿着早已规划好的路线,扑向汉城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他们的效率之高,纪律之严明,让跟在后面的朝鲜反正军看得目瞪口呆。

多尔衮也率领着他的“新八旗”入城了。看着这座他曾经数次兵临城下却未能踏足的王城,此刻却以这种方式进来,他的心中五味杂陈。他的士兵们则更加复杂,他们麻木地跟随着陆战队的脚步,看着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八旗同僚的尸体被拖到路边,看着那些朝鲜人脸上既敬畏又仇恨的目光,一种巨大的虚幻感和迷茫感包裹着他们。他们赢了,但似乎又失去了一切。

这一夜,汉城几乎是在没有流一滴“明军之血”的情况下,被彻底占领。豪格在朝鲜苦心经营的政权,连同他的复国大梦,在金尚宪点燃的烽火与大明军队的高效运转之下,于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化为飞灰。

第二日,天光大亮,雪过天晴。

汉城的秩序,已经在海军陆战队的铁腕之下,恢复了表面的平静。只是街道上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明军士兵,和家家户户紧闭的门扉,宣告着这座城市已经换了新的主人。

前朝的景福宫勤政殿内,气氛庄严肃穆,却又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

殿堂之上,不再是君王的御座,而是临时摆放的一排太师椅。金尚宪、李莞等朝鲜“反正”功臣,与陈谦等多名大明高级军官分坐两侧。殿下,则是被连夜“请”来的朝鲜百官。

在所有人的“见证”下,一位面容憔悴、神情惶恐的中年人,被推举到了殿前。他,是多年前被豪格废黜的朝鲜王子,李晄。他以亲明着称,正是因此才被废,此刻,他自然成了金尚宪手中最合适的一枚棋子。

按照剧本,金尚宪率先出列,率领群臣,对李晄行三跪九叩之礼,拥立其为新的朝鲜国王。李晄在惴惴不安中接受了百官的朝拜,坐上了那张象征着无上权力的御座。

然而,他在这御座上还没坐热一刻钟,便在金尚宪的“提点”下,拿起了早已为他准备好的一份诏书,用颤抖的声音,当众宣读。

“孤……寡人窃据大位,诚惶诚恐。然纵观天下大势,共和之风,已自天朝而起,吹拂四海。君主之制,乃逆天而行,实非万民之福……为顺应天意,革新图强,寡人决意,自今日起,废除朝鲜君主之制,还政于民,改国号为‘朝鲜共和国’!”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朝鲜的官员们面面相觑,完全无法理解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废除君主制?这是数典忘祖!

但他们还没来得及发出任何异议,李晄便继续念了下去。

“自今日起,颁行《朝鲜共和宪章》,以立国本!寡人……不,本人,将不再是国王,而是由全体国民公议,担任朝鲜共和国第一任‘终身大执政’,总揽行政之权,为共和国之新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说着,他将那份模仿大明《帝国宪章》,但权力被大大削弱,且明确规定了诸多对明义务的《朝鲜共和宪章》展示给众人。

整个大殿,陷入了一片死寂。所有朝鲜官员都明白了,这根本不是什么“反正”,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禅让”,只不过,禅让的对象,不是另一个王,而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共和国”,一个悬在大明羽翼之下的新名词。而这位所谓的大执政,不过是比之前的伪王,更加名正言顺的傀儡而已。

金尚宪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一切,第一个站出来,高声拥护:“大执政顺天应人,实乃我朝鲜万世之福!臣等,坚决拥护!”

有了他和明军军官们的“表率”,其余的朝鲜官员哪里还敢有半句废话,纷纷跪倒,山呼“大执政英明”。

政治秀的高潮,是紧接着举行的《中朝友好互助与贸易条约》的签订仪式。

“朝鲜共和国大执政”李晄,代表朝鲜;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师长陈谦,则代表大明镇国公顾昭,在条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条约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方面面:朝鲜的国防将由大明“协助”;朝鲜全境对大明商人开放所有港口和市场,并给予最惠国待遇;朝鲜的对外政策,必须与大明保持“高度一致”……

一纸条约,彻底定义了朝鲜未来的命运——它将作为大明“新秩序”下的第一个样板,一个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被全面纳入大明体系的,忠实的附庸国。

金尚宪站在殿角,看着李晄在条约上颤抖着写下名字,他那苍老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复杂的,既如释重负、又带着无尽怅然的微笑。他知道,自己亲手埋葬了李氏朝鲜,但也为这个饱受苦难的国家,换来了一个或许更加光明,也更加身不由己的“新生”。

顾昭的棋局,已经不再满足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他要的,是彻底地改造这个世界,按照他的意志,建立一个全新的,由大明主导的天下秩序。

而朝鲜,只是这宏伟蓝图的第一块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