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禁睡区 > 第380章 今天不下雨,也别撑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80章 今天不下雨,也别撑伞

她没有走向厨房,只是静静地站在原地,目光穿透墙壁,落在那个空无一人的空间。

公寓外的城市,结束了一天的喧嚣,正沉入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宁。

这种安宁并非死寂,而是充满了生命脉动的沉睡,像一个终于摆脱噩梦的孩子。

“我不会关火的。”她对着空气,又说了一句。

这句没头没尾的话,却像是一份跨越生死的契约。

决战后的第一天,天晴了。

接下来的七天,每一天都是大晴天。

阳光炽烈,像是要把积攒了数年的阴霾与潮气彻底烤干。

城市上空的云层稀薄得像一层纱,天空呈现出一种近乎透明的、令人心安的蔚蓝色。

人们终于敢在午后拉开窗帘,让阳光毫无保留地洒满房间,而不必担心光影的角落里会滋生出什么不祥之物。

安宁局的工作量骤减。

曾经堆积如山的A级警报,如今只剩下一些鸡毛蒜皮的民间纠纷。

林小满作为新生代的骨干,依旧习惯性地进行着每日巡查,只是巡查的地点,从过去的灵异高发区,变成了现在的“历史遗迹”。

今天,他来到了城南的第三精神病院。

这里曾是“哭泣病房”事件的源头,怨气冲天,别说活人,就连野狗都不敢靠近。

可现在,林小满推开那扇锈迹斑斑的铁门时,迎接他的不是刺骨的阴风,而是一股暖洋洋的、混杂着尘土与猫毛的味道。

阳光透过布满污渍的窗户,在走廊里投下斑驳的光柱,无数微尘在光柱中欢快地舞蹈。

他走到曾经怨气最重的307病房门口,脚步一顿。

里面传来了轻微的、富有节奏的“咕噜”声。

林小满小心翼翼地探头望去,只见那张曾有无数病人挣扎死去的旧病床上,一只橘白相间的花猫正四仰八叉地躺在枕头上,肚皮朝天,睡得正香,喉咙里发出满足的呼噜声。

整个病房,俨然成了它的豪华单间。

林小满哑然失笑。

他本想将这只胆大包天的“闯入者”驱赶出去,目光却被床头柜上的东西吸引了。

那里摆着半碗已经冷掉的白米饭,饭粒干硬,显然放了一段时间。

碗边,压着一张从作业本上撕下来的纸条,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着一行字:

“阿黄,饭给你留着。”

字迹稚嫩,明显出自孩童之手。

附近小区的孩子,已经敢把这里当成秘密基地,甚至还给一只流浪猫留下了自己的“贡品”。

林小满缓缓蹲下身,伸出手,轻轻摸了摸那只名为“阿黄”的花猫的脑袋。

猫咪只是懒洋洋地晃了晃耳朵,连眼睛都未睁开,继续打着它的呼噜。

他收回手,环顾着这个被阳光与猫咪占领的“鬼屋”,脸上露出一抹复杂的笑容,轻声自语:“现在……连鬼都不抢饭吃了。”

旧的秩序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瓦解,而新的、属于人间的秩序,则在悄然萌芽。

司空玥收到了一份特殊的邀请。

不是官方会议,也不是学术研讨,而是一场由民间自发组织的“告别饭局”。

地点设在一栋老居民楼的天台,那里被改造成了一个半露天的公共厨房。

她到的时候,天台上已经挤满了人。

十几户人家,男女老少,各自端着自家做的菜肴摆在一张张拼起来的长桌上。

红烧肉的甜香、清蒸鱼的鲜美、麻婆豆腐的辛辣……各种味道混杂着鼎沸的人声,在蒸腾的热气里,构成了一幅活色生香的市井画卷。

饭局没有复杂的仪式。

开饭前,一个看起来是组织者的中年男人举起酒杯,高声喊道:“菜齐了!各位,老规矩!”

所有人,无论是在嬉笑打闹的孩子,还是在聊着家常的老人,都瞬间安静下来。

他们纷纷举起手中的杯子,里面装着酒、茶水或是饮料,目光望向远处万家灯火的夜空,齐声说道:

“我们记得你。”

没有提及姓名,没有摆放照片,更没有烧纸或祭拜。

只是一句简单的、郑重的宣告。

宣告那个存在过的人,并未被遗忘。

司空玥坐在最角落的位置,看着蒸汽氤氲中人们交杯换盏、互相夹菜的场景,心中忽然涌起一股暖流。

她研究了一辈子古代祭仪,深知那些繁复礼节的本质是为了安抚、净化、隔绝。

可眼前这一幕,却比任何她所知的古礼都更接近“净化”的本源——用生者的思念与热闹,去填补死亡留下的空洞。

临走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追了上来,不由分说地将一个塑料饭盒塞进她手里。

“姑娘,看你没吃多少。这个带回去吃,我们这儿的规矩,不许空手走。”老太太笑得一脸褶子,“凉了也是热的。”

司空玥握着那个温热的饭盒,郑重地点了点头。

城中村的清晨,总比别处来得更早。

那家早餐铺的老板娘依旧在凌晨四点准时开门。

当她熟练地抓起一把面条下进滚沸的锅里,习惯性地舀了一大勺通红的辣油准备加进碗底时,动作却猛地一僵。

她回头看了一眼那个熟悉的位置,空空如也。

老板娘愣了片刻,随即自嘲地摇了摇头,将多舀的辣油倒回罐子里:“傻了,都这个点了,他还怎么来呢。”

可当她收拾打烊,擦拭那张桌子时,却在那个空碗底下,发现了一张被水汽浸得有些发软的五元纸币。

不多不少,正好一碗面的钱。

她记得很清楚,昨天收摊时,这张桌子她擦了三遍,绝不可能有遗漏。

老板娘拿起那张纸币,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又将钱仔细抚平。

她没有把它放进钱箱,而是转身从柜子里找出一块干净的红布,将纸币小心翼翼地包好,用一根红绳系紧,挂在了灶台正上方的墙壁上。

“今天这碗,算我请的。”她对着那团安静燃烧的蓝色火焰轻声说,“钱就当你押在这儿了,往后,还在这儿吃饭。”

林小满申请了一笔特殊经费,在七处祭坛的原址上,各自立下了一块石碑。

石碑没有任何雕饰,更没有碑文,只是在正中央的位置,嵌入了一块从废井灶石上敲下的、颜色各异的碎片。

安宁局内部称之为“无名碑”。

一个周末的下午,有孩子跑到碑前,好奇地指着那块暗红色的灶石碎片问正在检查基座的林小满:“叔叔,这是什么呀?纪念碑吗?”

林小满转过身,看着孩子清澈的眼睛,想了想,回答道:“以前,有一个送外卖的叔叔,他总是要把饭送到最黑、最没人去的地方。后来,那些地方的路都修通了,大家自己就能回家吃饭了,他就走了。”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颗包装精美的水果糖,踮起脚,小心地放在了石碑的底座上。

“谢谢叔叔。”他认真地说,“请你吃糖。”

司空玥最终还是搬离了安宁局分配的宿舍,住进了母亲留下的那套位于老城区顶楼的老宅。

房子很大,也很空,充满了旧时光的味道。

她在翻修厨房时,清理一个被废弃多年的通风口,意外地在墙体的夹缝里,发现了一只被灰尘包裹的老旧录音笔。

她一眼就认了出来,正是许多年前,在那场决定无数人命运的会议上,她对着麦克风轻声说出“这一次,换我说话”时,用的那一支。

她吹掉上面的灰尘,按下播放键。

“沙……沙沙……”

里面传来的只有一片空洞的电流噪音,仿佛吞噬了一切声音与话语。

她却握着它,在厨房冰冷的地砖上坐了很久很久。

当晚,她第一次在新厨房里做饭。

打开燃气灶时,或许是管道里憋了太久的空气,“噗”的一声闷响,火焰猛地向上蹿起半尺高,映得她脸上一片暖红。

她没有丝毫惊慌,只是抬头看了一眼那团异常旺盛的火焰,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轻声自语:

“……火大点也好,饭熟得快。”

这烟火人间,似乎已经找到了它独有的、与过去和解的方式。

一切都显得如此平静,如此理所当然。

然而,也正是在这一天夜里,全球所有顶级天文台和深空探测中心,几乎在同一时刻,都收到了来自最高精度引力波探测器传回的、一组无法理解的异常读数。

无人察觉,在普通人视野之外的深邃宇宙中,那片曾被命名为“赤色流星”的庞大残骸带,其围绕太阳系边缘运行的既定轨道,发生了一次极其微小,却绝不应该存在的——角度偏转。

就像一个沉睡了万年的巨人,极其轻微地,翻了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