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梦回贞观,我成王珪次子 > 第96章 宫廷宴席(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陛下有旨!——宣!众臣进殿!——”

内监唱喏,众朝臣携嫡子入太极殿觐见。

王崇基与王玉瑱紧跟王珪的步伐,按照官职谏议大夫的位置比较靠后,但内监却特意走过来,将王珪引入靠前的位置。

小太监引荐完毕,刚要退下去,却被王珪叫住沉声问道:“站住,本官位在三品官员之上,是不是不合规矩?”

小太监急忙解释是陛下吩咐,王珪这才让他离去。

王崇基在王珪身后全程波澜不惊,倒是王玉瑱有点意外,自家老父亲好像对宫廷内的太监颇为不屑。

李世民还未到,太子李承乾和越王李泰先入了太极殿,众臣齐呼参见太子,却无人出声参拜李泰。李承乾心里得意,面色却不显,只隐晦的哼了一声。

李泰随即落后太子身位一步,表情变得阴郁。

而这一切都被王玉瑱看在眼里,他只知道李承乾和李泰有夺嫡之争,却不知道兄弟二人的交锋在这么早就已经开始。

李承乾理所当然的先见过长孙无忌,虽然司空之位长孙无忌已经辞去,但第一外戚的隐号可依然在。

只是长孙无忌对太子的态度不冷不热,既保持了君臣之间的礼仪,又隔开了舅甥之间的距离。

李承乾对长孙无忌这种行为早已暗恨在心,他时常暗想若是有朝一日他能登基为帝,第一个除掉这个碍眼的李泰,第二个就是这个摇摆不定的长孙无忌!

喜欢观望?喜欢揣摩圣意?若是孤临登大宝,定要你第一外戚的名头,跌到泥里!

时辰一到,内侍高唱:“陛下、皇后殿下驾到——”

霎时间,殿内所有目光齐刷刷望向御座方向。只见李世民身着十二章纹衮冕,龙行虎步,威仪天成;长孙皇后凤冠霞帔,雍容华贵,母仪天下。帝后二人携手款款登场,立于丹陛之上。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参见皇后殿下,千岁!”山呼海啸般的问安声在宏伟的太极殿内回荡,彰显着皇权的无上威严。

“众卿平身。”李世民抬手虚扶,声音洪亮,带着一丝节日特有的和煦。

“今日乃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去岁我大唐北灭突厥,四海宾服,内修政理,百姓安乐,此皆赖众卿同心协力之功。望新年之际,我等君臣继续同心同德,共铸大唐盛世!”

一番例行的、粉饰太平的勉励话语之后,李世民脸上的笑意微敛,语气转为正式。

一旁的内侍总管上前一步,展开手中明黄的诏书,尖细而清晰的声音响彻大殿:

“陛下有旨——!”

殿内顿时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凝神静听。

“门下:梁国公房玄龄次子房遗爱,性资敏慧,门着勋庸,可尚朕第十五女高阳公主,授驸马都尉。待公主及笄礼成之后,择吉日完婚。钦此!”

房玄龄立刻出列,躬身谢恩:“老臣(臣)领旨,谢陛下隆恩!”他面色平静,看不出太多喜怒。房遗直站在父亲身后,亦是垂首恭听。

内侍继续宣读:

“门下:秘书监王珪第三子王敬直,年少聪颖,家风清肃,可尚朕第十一女南平公主,授驸马都尉,封南城县男。着其冠礼之后,择吉日完婚。钦此!”

这一道旨意,让不少人的目光投向了王珪。

王家本就世家大族,今又出一驸马,圣眷之隆,可见一斑!

王珪面带荣耀,带着身旁的王崇基与王玉瑱出列,深深叩拜:“臣(臣子)领旨,谢陛下天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最后一道旨意,关乎另一大权贵之家:

“门下:赵国长孙无忌嫡长子长孙冲,温良恭俭,才德兼备,与朕嫡长女长乐公主婚期,定于本年六月初六。着礼部会同太常寺,详定仪注,妥善办理。钦此!”

长孙无忌与长孙冲亦出列谢恩,态度恭谨。长孙冲与长乐公主的婚事早已内定,如今只是正式公布婚期。

联姻,自古以来便是巩固权力、维系关系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陛下此举,在褒奖功臣、施恩皇室的同时,无疑也在重新编织着一张关乎权力平衡与未来格局的大网。

房家、王家、长孙家,通过这桩桩婚姻,与皇权的绑定愈发紧密。

然而,在这看似皆大欢喜的联姻背后,又有多少双眼睛在暗中审视、权衡、乃至忌惮?

帝后高踞御座,俯瞰着下方神色各异的臣子与子弟们。宫宴的欢声笑语之下,权力的暗流,已然随着这几道旨意,开始了新的涌动。这场除夕次日的宫宴,其意义,远不止于一场简单的庆典。

旨意过后,宴会自然开始。只是各色菜系都有些微凉,奇怪的是各位大臣好像丝毫没吃出来差别,饮酒作乐好不乐乎。

高台御椅之上,长孙皇后凑到李世民耳边,低声软语几句,李世民便向王珪方向看来,随后笑着点点头。

马上,一旁的小太监走了过来,恭敬道:“王丞,陛下宣您去近前谈话。”

由于王玉瑱太久没去太常寺,王丞这个称呼很久没人这么喊过了,他还没反应过来,正对着一道凉拌菜使劲呢。

王崇基摇头无奈笑了笑,拍了拍王玉瑱的肩膀:“二郎,陛下喊你过去。”

王玉瑱这才反应过来,擦了擦嘴整理了一下衣摆,跟着小太监走了过去。路过的众位大臣和嫡子们,也都纷纷侧目。

“臣,太常丞王玉瑱,参见陛下,见过皇后。”王玉瑱规矩的参拜道。

李世民今日似乎心情很好,又是饮了一些酒,状态有些微微兴奋,难得笑着打趣起小辈来。

他缓缓放下手中的酒盏,目光如古井无波,看向王玉瑱:“王爱卿,休沐可还舒畅?朕近日翻看前朝典籍,自隋至今,这青史之上,还未曾有过因内宅之喜而累月不朝的先例。爱卿,你此番可是开了朕的眼界了。”

王玉瑱被打趣的脸色一红,纵然是他脸皮厚如城墙,也抵不住这位千古一帝的出言调侃。

长孙皇后蹙起眉头似是不悦的推了一下李世民,她耳语叫来王玉瑱,是想见识见识这位酒谪仙的才华,可不是让你在这发人家牢骚的。

于是,长孙皇后从容进言道:“臣妾以为,王丞此举并无不妥。王玉瑱之妻既已为王家喜得嫡脉,乃是延续宗祧、承继家业的大功。初为人父,心系妻儿,亦是人之常情,舐犊之深,实可体恤。古人云‘家和万事兴’,陛下若能体恤臣下,成全这一段佳话,不也正是以仁德立政、以孝道治天下的体现吗?”

王玉瑱正暗自思忖该如何解释,未及开口,长孙皇后却已先一步为他出言开脱。

这一刻,他心中蓦然一动——原来史书所载不虚,这位皇后之贤,不仅在言,更在用心。

身为穿越者的他,虽早知道长孙皇后在青史中的美名,但亲历其境,才真正体会到何谓“一代贤后”的气度与温度。

他敛衣躬身,朝着皇后与皇帝深深一拜,语气诚恳而敬重:“臣,谢陛下、皇后成全之恩,袒护之情,此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