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汉祚永固:少帝刘辩逆袭录 > 第145章 吕孙联军伐南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长安城头的积雪尚未完全消融,初春的寒意依旧料峭,但比这天气更冷的,是宣室殿内几乎凝滞的空气,以及龙椅上那位少年天子眼中凛冽的杀意。

袁术僭越称帝,这不再是地方割据,不再是权臣跋扈,这是对汉室四百年江山的彻底背叛,是对他刘辩皇帝权威最赤裸裸的挑战!

此贼不诛,国将不国!

“陛下,讨逆诏书已明发各州郡,檄文亦由快马传递天下。

荆州刘表、徐州陶谦等均已收到,据报,刘表已下令加强北部防务,并上表朝廷,声称愿提供粮草,助王师讨逆。”荀彧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

他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之前听闻消息时急火攻心吐了血,但此刻强撑着病体,处理着繁重的政务。

“愿提供粮草?”侍中陈宫在一旁冷哼一声,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讥讽,

“刘景升坐拥荆襄富庶之地,带甲十万,如今国贼就在其卧榻之侧,他却只肯出些粮草?分明是首鼠两端,欲坐观成败!陛下,对此等拥兵自重的藩镇,日后亦需多加惕厉!”

刘辩端坐于上,手指轻轻敲击着冰冷的龙椅扶手,发出笃笃的声响,仿佛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他没有立刻评价刘表,而是将目光投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前将军吕布。

“奉先。”

吕布闻声,猛地踏前一步,甲胄铿锵作响,声若洪钟:“末将在!”他早已按捺不住,浑身杀气几乎要透体而出。

被颜良、文丑挡在河间的憋屈,此刻尽数化作了对袁术这个“软柿子”的滔天战意。

“三万讨逆大军,十日内可能整备完毕?”刘辩问道,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回陛下!无需十日!”吕布胸膛一挺,脸上满是傲然与急切,

“末将麾下儿郎,闻听袁术逆贼竟敢称帝,个个义愤填膺,恨不能立刻生啖其肉!

粮草军械,荀令君已优先调配,五日,只需五日!末将便可率精锐之师,东出武关,直捣汝阳伪巢!”

他这话虽有夸口之嫌,但也反映了军中普遍高昂的士气。

诛杀国贼,匡扶汉室,这是足以让任何有血性的军人热血沸腾的大义名分。

“五日……”刘辩沉吟片刻,摇了摇头,“不够。”

吕布一愣,脸上闪过一丝急色:“陛下!兵贵神速啊!若让袁术那厮稳固了伪朝,恐生变数!”

“朕知道兵贵神速。”刘辩目光深邃,扫过殿内群臣,

“但讨逆非同小可,袁术虽蠢,然其盘踞南阳、汝南多年,根基颇深,麾下亦有数万兵马。

单凭奉先一路大军,纵能破敌,亦难竟全功,若让其残部流窜,或据城顽抗,迁延日久,反而不美。”

他顿了顿,手指在地图上南阳以南的区域重重一点:“朕欲令孙坚,自豫州出兵,北上夹击袁术!”

“孙文台?”吕布眉头一皱,下意识地有些排斥。

他自认天下无敌,剿灭袁术这等“功劳”,岂容他人分润?

更何况孙坚也是以勇猛着称,两人之间隐隐存在一种竞争关系。

“陛下,孙坚远在豫州,调动需时,且其麾下多为步卒,恐不及末将铁骑迅捷。何不……”

“奉先!”刘辩打断了他,语气加重了几分,“此乃国战!非争强斗胜之时!

袁术称帝,天下瞩目,此战必须快、必须狠、必须雷霆万钧,以泰山压顶之势,将其伪朝彻底碾碎!

不仅要诛杀元凶,更要震慑天下所有心怀异志之徒!让所有人都看看,背叛汉室是何等下场!

孙坚所部久在江淮,熟悉地理,由其自南向北,可断袁术南窜之路,亦可牵制其部分兵力,使你北路大军更能长驱直入,直取核心!”

这话说得极重,直接将个人争功的心思提升到了国家大义的高度。

吕布虽然骄悍,但也并非完全不明事理,尤其皇帝将“震慑天下”的重任交给他,让他心中那股虚荣感得到了极大满足。

他悻悻地抱拳:“陛下深谋远虑,是末将短视了。末将……遵旨!”

刘辩脸色稍缓,看向荀彧和陈宫:“文若,立刻拟旨,加孙坚为征南将军,令其尽起豫州之兵,即刻北上,攻伐袁术!告诉孙文台,朕在长安,等着他的捷报!战后,朕不吝封侯之赏!”

“臣遵旨!”荀彧躬身领命。

“公台,”刘辩又对陈宫道,“你亲自负责与孙坚军的联络协调,确保南北两路大军消息畅通,配合无误。所需调令、关防,一应俱全,不得有误!”

“臣明白!”陈宫肃然应道。

“卢公。”刘辩最后看向太傅卢植。

“老臣在。”卢植颤巍巍出列。

“关中乃根本之地,大军远征,后勤辎重,民心稳定,至关重要。朕将长安与后方,尽数托付于您与文若了。”刘辩语气诚恳。

卢植德高望重,有他坐镇,可安人心。

卢植激动得老泪纵横,深深一揖:“陛下信重,老臣敢不效死力!必使陛下前线无后顾之忧!”

“如此,便各自去准备吧!”刘辩霍然起身,目光如电,扫视全场,“五日之后,朕将亲送大军出征!此战,必胜!”

“必胜!必胜!必胜!”殿内文武,无论心思如何,此刻皆被这股决绝的气氛所感染,齐声高呼。

……

五日时间,转瞬即逝。

这五日里,长安城如同一架高速开动的战争机器。

一队队士兵在军官的呼喝下进行着最后的操演,检查兵甲;民夫们喊着号子,将一袋袋粮草、一捆捆箭矢装上车仗;工匠坊里叮当之声不绝于耳,加紧修复着军械。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亢奋的气息。

荀彧不顾病体,与卢植、陈宫等人几乎是彻夜不眠,协调着各方,确保大军出征万无一失。

吕布更是吃住都在军营,亲自督促,他要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来洗刷河间受阻的郁闷,更是要向天下证明,他吕奉先才是陛下手中最锋利的剑!

第五日清晨,天色未明,长安北门外已是人山人海。

三万精锐将士列成整齐的方阵,鸦雀无声,唯有旌旗在渐起的晨风中猎猎作响。

刀枪如林,反射着初升朝阳冰冷的光辉,肃杀之气直冲霄汉。

刘辩身着戎装,外罩一件紫色貂皮大氅,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登上了临时搭建的高台。

他没有穿那身繁琐的冕服,而是选择了利落的戎装,表明了自己与将士同进退的态度。

他看着台下这些沉默而坚定的士兵,看着他们眼中那混合着对战争的敬畏与对功勋的渴望的光芒,深深吸了一口气。

他没有让内侍代劳,而是亲自走到了台前,运足了中气,声音清朗而有力,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军阵:

“将士们!”

简单的三个字,让所有士兵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你们的身后,是长安,是关中,是生养你们的大汉山河!你们的前方,是汝阳,是僭越称帝、祸乱天下的国贼袁术!”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愤怒与决绝:“袁术逆贼,无君无父,践踏宗庙,妄称天命!此贼不除,国无宁日,祖宗蒙羞,天下亿万黎民,亦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他目光扫过一张张或年轻或沧桑的脸庞:“你们当中,有随温侯百战余生的并州老卒,有在关中归附朝廷的西凉健儿,也有从洛阳一路追随朕的北军子弟!

今日,朕不问你们来自何方,只问你们,可愿随朕之剑锋所指,为这大汉天下,诛杀此獠,扫清妖氛?!”

“愿为陛下效死!!”

“诛杀国贼!!”

“汉军万胜!!”

短暂的沉寂后,是如同山崩海啸般的怒吼!

三万人的齐声咆哮,汇聚成一股无形的洪流,震得地皮都在微微颤抖,连天上的浮云仿佛都被冲散!

许多士兵激动得脸色通红,紧紧攥住了手中的兵器,恨不得立刻飞赴战场。

刘辩抬手,压下震天的声浪,继续道:“朕知道,沙场凶险,刀剑无眼!但朕更知道,你们是大汉的脊梁!是扞卫这社稷江山的勇士!

朕在此,对天立誓,此战凡有功将士,绝不吝啬封赏!凡阵亡者,抚恤加倍,子女由朝廷供养!若朕食言,天厌之,地弃之!”

这番掷地有声的承诺,更是将士气推向了顶点。

当兵吃粮,搏命沙场,求的不就是功名利禄,以及身后家人的安稳吗?

皇帝如此承诺,他们还有何顾虑?

“温侯吕布!”刘辩喝道。

“末将在!”吕布大步踏上高台,单膝跪地。

他今日一身崭新的鎏金明光铠,猩红披风如同燃烧的火焰,在晨曦中格外醒目。

方天画戟矗立身旁,寒光四射。

“朕命你为讨逆大将军,总领北路军事,张辽、高顺为副!率此三万精锐,东出武关,讨平国贼袁术!望你不负朕望,扬我军威,早日凯旋!”

“末将吕布领旨!”吕布声如雷霆,重重抱拳,“必提袁术狗头,献于陛下阶前!若不能成,甘当军法!”

他猛地起身,转向台下大军,方天画戟高高举起,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全军听令!讨逆伐罪,就在今日!出发!”

“出发!!”

“讨逆!讨逆!”

在震天的口号声和激昂的战鼓声中,庞大的军队开始移动。

吕布一马当先,赤兔马如同一团流动的烈焰,当先冲出。

张辽、高顺各率本部,紧随其后。

铁蹄踏地,如同闷雷滚动,扬起漫天尘土,遮天蔽日。

刘辩站在高台上,久久凝视着大军远去的方向,直到那最后一杆旗帜也消失在东方的地平线上。

“袁公路……你的末日,到了。”他轻声自语,语气冰冷如铁。

……

就在吕布大军誓师东出的同时,远在豫州颍川的孙坚,也接到了朝廷八百里加急送来的诏书和出兵命令。

孙坚的临时府邸内,气氛同样热烈。

与吕布军的骄悍不同,孙坚麾下的程普、黄盖、韩当、祖茂等将领,更多了几分江淮子弟的剽悍与务实。

“将军!朝廷终于下旨了!”老将黄盖抚掌大笑,声若洪钟,

“袁术那厮,早就看他不顺眼!竟敢称帝?真是不知死活!这下好了,咱们可以名正言顺地收拾他了!”

程普较为沉稳,仔细阅读着诏书,点头道:“陛下圣明,命我军北上夹击。袁术伪都汝阳,位于汝南郡北部,与我豫州接壤。我军自此北上,可直逼其巢穴,亦可切断其与南阳老巢的联系。”

孙坚端坐主位,他年近四旬,面容刚毅,颔下短须如同钢针,眼神锐利如鹰。

他放下诏书,脸上并无太多喜色,反而带着一丝凝重。

“陛下封某为征南将军,令我等北上讨逆,此乃信任,亦是责任。”孙坚缓缓开口,声音低沉有力,

“袁术虽狂妄无能,然其麾下张勋、桥蕤、纪灵等将,亦非易与之辈,且其兵力数倍于我。此战,需谨慎行事,力求必胜,方能不负陛下重托。”

他将“不负陛下重托”几个字咬得很重。

与吕布那种更注重个人武勇和功劳的将领不同,孙坚对汉室有着更深的认同感,也对皇帝刘辩迅速平定董卓、稳定关中的手段心存敬畏。

他渴望建功立业,但也深知忠义之名的重要性。

“主公所言极是。”韩当接口道,“袁术称帝,人心尽失,我军乃王师,讨伐逆贼,占尽大义。

当传檄汝南各州县,令其弃暗投明,如此,可分化瓦解其势力,减少我军阻力。”

“妙才此计大善!”孙坚赞许地看了韩当一眼,“立刻草拟檄文,散发汝南各地!告诉那些尚且追随袁术的官员将领,朝廷只诛首恶,胁从不问!

只要他们幡然醒悟,献城归顺,朝廷概不追究,甚至有功者赏!”

“是!”一旁的书佐连忙记录。

“诸位,”孙坚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地图前,手指点在汝南郡的位置,“我军主力,由我亲自率领,自颍川出发,经定颖、征羌,直逼汝阳!程普!”

“末将在!”程普出列。

“你率五千兵马为偏师,自汝南东部切入,攻占新蔡、褒信等地,扫清侧翼,并监视徐州方向,防止陶谦或有异动!”

“末将领命!”

“黄盖、韩当、祖茂!”

“末将在!”三将齐声应道。

“随我中军行动!黄盖为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得令!”黄盖兴奋地吼道。

“各部立刻回去整顿兵马,携带十日干粮,明日拂晓,誓师出征!”孙坚斩钉截铁地下令。

“是!”众将轰然应诺,斗志昂扬。

相比于吕布军纯粹的杀戮之气,孙坚军中更多了一份同仇敌忾的使命感。

他们很多是江东子弟,对汉室的认同感更强,对于讨伐袁术这种“国贼”,有着发自内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