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空气仿佛在周炜最后一个问题落下时凝固了。实验室里只剩下服务器低沉的嗡鸣,以及窗外夕阳彻底沉没后,城市远方传来的、模糊不清的交通噪音。

陈默的视线与周炜平静却极具穿透力的目光在空中短暂相接。那不是一个闲聊该有的眼神,里面藏着秤砣,要掂量出他回答里每一毫克的虚实。

“江州市……”陈默重复了一遍这个地名,语调平稳,仿佛在回忆一个寻常的旧地。他抬手,指尖无意识地擦过眉骨,像是在拂去一层并不存在的灰尘。“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具体哪一年记不太清了,大概……是我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年纪小,对年份没那么敏感。”

他微微偏头,目光投向窗外已然降临的夜色,霓虹灯的光芒开始点缀城市的轮廓。“只记得那次台风很大,叫‘黑格比’还是‘云娜’?名字记混了。夜里风像鬼哭,雨砸在瓦片上噼里啪啦响。第二天起来,看见堂屋漏了一地水,屋顶的瓦片被掀飞了好大一块,我父亲搬了梯子上去修补,我在下面给他递稻草和泥巴。”

他的描述带着一种久远记忆特有的、模糊却又带着几个清晰锚点的质感。语气里没有波澜,甚至带着一点孩子视角当时可能觉得“有趣”的残留印象,完全符合一个成年人对儿时琐事的回忆。

周炜听着,脸上那点闲聊的兴趣似乎维持着,但眼神深处的审视并未散去。旁边的吴倩,手指在平板电脑上无声地滑动,不知是在记录,还是在调取什么资料进行比对。

“小学三四年级……”周炜沉吟了一下,像是心算了一下年份,“那时候的陈教授,应该已经显露出不错的逻辑思维天赋了吧?听说你中学数学竞赛还得过奖?”

问题再次跳跃,从台风自然过渡到学业,却依然绕着“童年”和“天赋”这个核心打转。

陈默的胃部微微收紧,但脸上的表情依旧是恰到好处的、略带谦逊的回忆状:“领导过奖了。就是小时候对数字比较敏感,喜欢琢磨点东西,算不上什么天赋。竞赛也是老师鼓励,去试了试,运气好而已。”他将一切轻描淡写,归结为普通的聪明和努力,完美地融入千千万万个“别人家的孩子”的模板里。

他顿了顿,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自然而然地补充道:“不过要说真正对工科产生兴趣,还是后来中学时拆了家里一台旧收音机,又装不回去,被父亲训了一顿之后。觉得能把一堆零件变成能发声的东西,很神奇。”

他主动将话题引向一个更安全、更符合他如今职业轨迹的方向,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合情合理、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进一步冲淡了对方对更早时期探究的专注。

周炜的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两秒,然后缓缓点头,脸上露出一丝似是而非的笑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陈教授能从拆收音机走到今天,带领团队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不简单。”

他这句话像是一句总结,又像是一句含义不明的评价。

“我们今天的调研就到这儿吧。再次感谢陈教授的配合。”周炜终于结束了这次突如其来的造访,伸出手。

陈默与他握了握,手掌干燥稳定:“应该的。”

他将两人送到实验室门口,看着他们一前一后走入昏暗的走廊,脚步声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楼梯拐角。

实验室的门缓缓合上,隔绝了外界。

陈默背靠着冰冷的金属门板,一直没有动。窗外霓虹的光影透过百叶窗,在他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条纹。实验室里只剩下机器运行的低频噪音,反而衬得一种极致的安静。

他缓缓抬起刚才与周炜相握的右手,指尖微微蜷缩,指关节有些发白。胸腔里,心脏沉重地跳动着,每一次搏动都清晰地传递到耳膜。

台风。

江州市。

他们查到了那里。甚至可能查到了那一年。

那段被他刻意尘封、几乎快要遗忘的模糊岁月。那段……发生了一些无法用常理解释之事的时光。

他闭上眼,视网膜深处似乎闪过一些破碎的画面:暴雨如注的夜晚、窗外扭曲摇晃的树影、还有……一道撕裂夜幕、并非闪电的、温暖而奇异的光晕?那感觉太模糊了,更像是一个孩子受到惊吓后产生的幻觉,混合着恐惧和对某种未知力量的懵懂感知。

他从未对任何人提起过,自己也几乎将其归结为幼年的梦境或错觉。

可现在,这只来自国家层面的、冰冷而精密的手,却精准地探向了那片被时光深埋的尘埃之地。

他们怀疑什么?

他们到底想知道什么?

仅仅是一个天才教师的成长轨迹?还是……某些更不可思议、连他自己都无法确定的……源头?

一种前所未有的寒意,并非来自恐惧,而是源于一种对自身认知都可能被颠覆的未知,悄无声息地顺着他的脊椎攀爬。

实验室的灯光苍白而冰冷,照着他沉默的身影,在身后拉出一道长长的、孤寂的影子。

他站在这里,拥有着看似能点石成金的“系统”,带领着学生一次次创造奇迹,正与商业巨头展开深度合作。

可就在这一刻,他却感觉自己仿佛正站在一个巨大谜团的边缘,而谜底,可能深埋在他自己都未曾真正了解过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