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838章 兵智之三《诡道》08 李广&王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38章 兵智之三《诡道》08 李广&王越

李广&王越:古代“绝境稳局天花板”!凭“示暇惑敌+以静制动”,百人吓退千军、千人悄溜突围

李广:百骑遇千军,解鞍示弱定乾坤

李广带着一百多骑兵单独外出侦察,突然撞见匈奴几千骑兵。匈奴兵看到李广这一小队人,以为是汉军的诱敌先锋,全都慌了神,赶紧上山摆好战阵。李广的手下更是吓得魂飞魄散,扭头就想往回狂奔。

李广却镇定地说:“咱们离大军有几十里地,现在带着一百人逃跑,匈奴兵追上来一顿射箭,咱们立马就得全军覆没!要是咱们留在这儿,匈奴肯定以为咱们是大军派来诱敌的‘诱饵’,绝对不敢轻易进攻。”说完果断下令:“前进!”

队伍走到离匈奴阵不到二里地的地方,李广又下令:“所有人下马解鞍,原地休息!”手下骑兵急得跳脚:“敌人又多又近,万一他们发起攻击,咱们连马鞍都来不及上,咋办?”李广说:“他们本来以为咱们会吓得逃跑,现在咱们故意解鞍示弱,就是告诉他们‘我们不跑’——这反而能让他们更摸不透,更不敢动!”匈奴骑兵果然被这操作整懵了,始终不敢贸然进攻。

这时有个匈奴白马将领出来整顿军队,李广翻身上马,带着十几个骑兵直冲过去,一箭射死了白马将,然后淡定回到队伍里,继续解鞍,让士兵们放开战马躺下休息。天渐渐黑了,匈奴兵越想越觉得诡异,始终不敢动手。到了半夜,他们怀疑汉军埋伏了大军,想趁夜偷袭,于是悄悄率军撤走了。第二天一早,李广才带着一百多骑兵安全回到大军中。

王越:千人遇强敌,结阵悄溜脱险境

威宁伯王越和保国公朱永率领一千士兵巡视边境,突然遭遇敌军突袭,双方兵力悬殊,形势十分危急。朱永吓得想掉头逃跑,王越立刻拦住他,下令士兵们摆好战阵,坚守自保。敌军果然被这阵仗唬住了,怀疑有埋伏,不敢轻易前进。

到了傍晚,王越下令:“所有骑兵都下马,嘴里衔着枚(防止说话出声),排成一队鱼贯前进,不准回头张望!”他自己则率领精锐士兵断后,带着队伍从山后绕路,悄悄走了五十里地,成功抵达城池,敌军全程都没察觉。

第二天,王越对朱永解释:“昨天咱们要是一跑,敌军肯定会趁机追击,咱们一个都活不了!结阵坚守,是故意摆出‘从容不迫’的样子迷惑他们;让士兵下马衔枚、有序前进,是为了不发出声响,所以敌军才没发现咱们的动向。”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绝境遇敌+实力悬殊”困局,关键在“心理博弈+示暇惑敌+精准控势”

李广和王越能在绝境中脱险,核心逻辑是“不拼硬实力,靠‘反向心理战+迷惑性操作+精准控场’,以‘静’制‘动’,化解危机”:

- 看透博弈本质,反向操作:明白“绝境中,越逃越被动,越稳越安全”,利用敌军“怕中埋伏”的心理,放弃逃跑,用“坚守”“示弱”制造假象,让敌军不敢轻举妄动;

- 示暇惑敌,模糊虚实:通过“解鞍休息”(李广)、“结阵自固”(王越)的操作,故意摆出“从容不迫”的姿态,让敌军无法判断真实实力,陷入“怕中埋伏”的猜忌中;

- 精准控势,把握时机:李广射杀白马将“敲山震虎”,震慑敌军;王越趁夜色“衔枚悄行”,避开敌军视线,都是在关键节点精准发力,确保脱险或破局。

二、核心启示:遇“突发危机+实力不足”,别慌乱,用“稳局+惑敌+突围”三连招取胜

这种“以静制动、以智破局”的思路,对现代商业竞争、职场攻坚、危机处理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商业竞争遇“突发围剿+资源不足”:比如突然遭遇巨头围剿,自身资源有限,别盲目收缩逃跑。像李广、王越那样:“放弃‘仓皇逃窜’的被动策略,摆出‘坚守核心业务’的稳局姿态(示暇惑敌),让对手不敢轻易冒进;针对对手‘怕付出代价’的心理,适当展示‘局部优势’(如李广射杀白马将),震慑对手;趁对手犹豫观望的间隙,悄悄布局新赛道或渠道(如王越衔枚悄行),实现突围”;

- 职场攻坚遇“突发难题+人手不足”:比如突然接手紧急难题,自身人手、资源有限,别慌乱推脱。可以说:“先稳住节奏,摆出‘胸有成竹’的姿态(结阵自固),避免因慌乱导致决策失误;用‘阶段性小成果’(如李广坚守不逃)迷惑阻力方,让其放松警惕;趁各方注意力转移的间隙,集中核心力量攻克关键难点,或寻求跨部门支持(如王越悄悄突围),化解危机”;

- 危机处理遇“突发负面+舆论施压”:比如品牌突然遭遇重大负面,舆论压力大,自身应对资源不足,别被动辩解。可以说:“先公开回应,摆出‘积极解决’的稳局姿态(示暇惑敌),避免舆论进一步发酵;针对公众‘怕被欺骗’的心理,逐步释放整改进展(如李广射杀白马将的震慑),稳定公众情绪;趁舆论降温的间隙,推出重磅解决方案或正面成果(如王越悄悄脱险),彻底扭转局面”。

简单说就是:“面对突发危机、实力不足的情况,慌乱逃跑只会加速败亡。关键是先稳住阵脚,用‘示暇惑敌’的姿态迷惑对手,再抓住时机精准发力,用‘智劲’代替‘蛮力’,以最小代价实现稳局或突围。”

【原文】李广 王越

广与百余骑独出,望匈奴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乃令诸骑曰:“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疑汉伏军欲夜取之,皆引去。平旦,广乃归大军。

威宁伯王越与保国公朱永帅千人巡边。虏猝至,主客不当。永欲走,越止之,为阵列自固。虏疑未敢前。薄暮,令骑皆下马衔枚,鱼贯行,毋反顾。自率骁勇殿。从山后走五十里,抵城。虏不觉。明日乃谓永曰:“我一动,虏蹑击,无噍类矣。结阵,示暇形以惑之也。次第而行,且下马,无军声,故虏不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