蔿贾&师叔:春秋“反卷战神”!凭“以退为进+骄敌破局”,饿着肚子灭庸国
楚国遭遇大饥荒,庸国趁机带头拉着一群蛮夷部落反叛,麇国还领着百濮部落聚集在选地,准备联手攻打楚国。一时间楚国人心惶惶,申城、息城的北门都不敢打开。大臣们慌了神,商量着要迁都到阪高躲一躲(注:这主意也太没辙了)。
这时蔿贾站出来反对:“不行!咱们能跑到阪高,敌人也能追过去,迁都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不如直接攻打庸国!麇国和百濮之所以敢来打咱们,就是觉得咱们闹饥荒、派不出军队。要是咱们现在出兵,他们肯定会害怕,乖乖回去。而且百濮部落本来就分散居住,到时候各自逃回自己的地盘,谁还有心思跟咱们打仗?”
楚国于是出兵攻打庸国,一直打到庸国的方城。没想到庸国军队挺能打,把楚军打跑了,还活捉了楚国的子扬窗。子扬窗被关了三天,趁机逃了回来,急着说:“庸国军队人多势众,还有好多蛮夷部落帮忙,咱们不如再调派大部队,再请大王的亲兵赶来,合兵之后再进攻(注:这想法也太保守了)。”
师叔却反驳:“没必要!咱们不如再故意跟他们打几次,每次都假装败退,让他们骄傲起来。等他们飘了,咱们的士兵憋足了怒气,到时候就能一举攻克——这可是先君蚡冒当年收服陉隰的妙招!”
于是楚军故意和庸国军队交战,一连打了七次,每次都假装战败逃跑。庸国人彻底飘了,得意地说:“楚国军队也太菜了,根本不值得打!”从此再也不设防。楚庄王趁机坐着快车,率领大军在临品和先头部队会师,然后兵分两路攻打庸国。那些原本跟着庸国的蛮夷部落,见楚国势头正盛,纷纷倒戈和楚国结盟,楚国最终顺利灭掉了庸国。
冯梦龙点评:楚国因为没有迁都、主动出击而保住了国土;宋朝却因为南迁避敌,国力越来越弱。明朝土木堡之变后,徐有贞提议南迁,幸亏于谦等大臣没被他忽悠,不然明朝的命运真不好说!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饥荒危局+多国围攻”困局,关键在“反避战+骄敌+精准突袭”
蔿贾和师叔能以弱胜强,核心逻辑是“不被危机吓倒,靠‘反向破局+心理战术+精准控势’,以最小代价化解围攻”:
- 反避战破局:看透“迁都避敌=被动挨打”的本质,主张“主动出击”,直接攻击带头反叛的庸国,抓住“擒贼先擒王”的关键;
- 骄敌乱阵:利用庸国的轻敌心理,通过“七战七北”的假败操作,让其放松警惕、撤销防备,瓦解其作战意志;
- 精准突袭:在庸国毫无防备、蛮夷部落动摇之际,快速集结兵力、兵分两路,联合倒戈部落形成夹击,一举灭敌。
二、核心启示:遇“危机叠加+强敌围攻”,别逃避,用“以退为进+精准控势”取胜
这种“不避危机、以柔克刚”的思路,对现代商业竞争、职场攻坚、危机处理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商业竞争遇“行业寒冬+竞品围攻”:比如行业遭遇下行期,多家竞品联手打压,别想着“收缩避战”。像蔿贾那样:“拒绝‘迁都式’的被动收缩,聚焦带头打压的核心竞品(如庸国),集中资源精准反击;用‘假装让利、业务收缩’的假动作(如七战七北),让竞品骄傲轻敌、放松戒备;等竞品露出破绽,再联合行业盟友(如倒戈蛮夷),发起突袭抢占市场”;
- 职场攻坚遇“资源短缺+任务高压”:比如团队资源紧张,又面临多重任务围攻,别想着“拖延避责”。可以说:“拒绝‘等资源到位再推进’的保守思路,先挑核心任务(如伐庸)集中发力;用‘阶段性小败’(如主动暴露非关键短板)降低相关方的期待,让对手(如协作中的阻力方)放松警惕;等团队攒足精力、找到突破口,再联合跨部门支持(如蛮夷结盟),一举攻克核心任务”;
- 危机处理遇“负面叠加+多方质疑”:比如品牌遭遇多重负面,又被竞品趁机抹黑,别想着“沉默避战”。可以说:“拒绝‘逃避回应’的被动策略,主动回应核心负面(如伐庸),不被次要质疑带偏;用‘适度让步、缓慢改进’的姿态(如七战七北),降低公众和竞品的警惕,避免矛盾激化;等负面降温、竞品放松打压时,快速推出重磅解决方案(如突袭庸国),联合KoL、核心用户重塑口碑”。
简单说就是:“面对危机叠加、强敌围攻的情况,逃避只会让局势更糟。关键是拒绝被动避战,用‘以退为进’的策略麻痹对手,再找准时机联合盟友、精准发力,用‘柔劲’化解攻势,用‘狠劲’锁定胜局。”
【原文】蔿贾 师叔
楚大饥,庸人率群蛮叛楚。麇人帅百濮聚于选,将伐楚。于是申、息之北门不启。楚人谋徙于阪高。边批:无策。蔿贾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不如伐庸。夫麇与百濮谓我饥不能师,故伐我也。若我出师,必惧而归。百濮离居,将各走其邑,谁暇谋人?”及出师侵庸,及庸方城。庸人逐之,囚子扬窗。三宿而逸,曰:“庸师众,群蛮聚焉,不如复大师,且起王卒,合而后进。”边批:庸策。师叔曰:“不可。姑又与之遇以骄之。彼骄我怒,而后可克,先君蚡冒所以服陉隰也。”又与之遇,七遇皆北。庸人曰:“楚不足与战矣!”遂不设备。楚子乘馹,会师于临品,分为二队以伐庸。群蛮从楚子盟,遂灭庸。
楚以不徙而存,宋以南渡而削。我朝土木之变,徐武功倡言南迁,赖肃愍诸公不惑其言。不然,事未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