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透,杏花村还笼在一层薄雾里,谢知耕已赤脚踩进瓜田。
露水打湿了裤脚,凉意顺着小腿爬上来,他却浑然不觉。
蹲下身,指尖轻抚过蜜瓤瓜的藤蔓——那株由《耕食录》残页批注点化而出的奇种,如今枝叶繁茂如伞盖,金皮玉瓤的果实已有孩童拳头大小,香气清冽,仿佛能沁入骨髓。
他每日清晨必来此地,看叶脉舒展,听根须吸水,像守着一个不肯醒来的梦。
可今日,指尖忽然触到异样。
藤根处压着半片烧焦的纸,边缘碳化脆裂,一碰即碎。
他屏住呼吸,小心翼翼拨开覆土,将残纸捧出。
阳光斜照,字迹隐约浮现:
“……菌丝入土三寸,避午阳如避刀。”
谢知耕心头猛地一震!
这八个字,他认得!
是母亲苏晚晴早年翻阅古方时提笔记下的失传堆肥密法——以特定菌种混合草木灰、腐叶与发酵曲引,埋入地下三寸,可令贫瘠死土三月生肥,胜过三年轮耕!
当年她遍寻不得完整记载,只留下只言片语,后来战火纷起,连笔记都散佚大半。
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他攥紧残纸,转身就往回跑。
泥墙小院中,苏晚晴正俯身捣药,石臼声沉稳有力。
听见急促脚步抬头,见儿子满面惊疑,不由放下杵子:“怎么了?”
“娘!”谢知耕喘着气递上残纸,“这是不是您写的?是不是您藏的?”
苏晚晴接过,眯眼细看,眉头缓缓蹙起。
她指尖摩挲着焦痕,沉默良久,才摇头:“我没埋过。这纸……也不是我手迹。”
“可这内容,分明是《耕食录》里断掉的那一节!”
“我知道。”她声音低了些,带着一丝追忆,“那是我从一位老农口中听来的口诀,后来写在草稿边角,战乱时丢了。我以为……世上再没人记得。”
两人对视,皆从对方眼中看出震惊与疑惑。
若非她所留,又是谁?
谁能在今时今日,将这几乎湮灭的技艺重新送回土地?
当晚,灯芯摇曳,夫妻二人对坐于堂前。
谢云书素来寡言,此刻却轻轻接过那半张残纸,指腹缓缓抚过碳化的边缘,动作极轻,仿佛怕惊扰了什么。
烛火映着他清瘦的侧脸,眸色幽深如井。
“不是仇人留的。”他忽然开口,声音低哑,“是恩人。”
苏晚晴抬眼看他。
“若是想害我们,大可直接毁田放火,何须费心传技?”他淡淡道,“这纸,是怕这些活命的法子断了根,才悄悄送回来的。”
她心头一动。
是啊。
能懂这八字真言的人,绝非寻常百姓。
或许是霍一刀——那个曾在战火中背着她逃出废城的老卒,如今隐居山外,偶尔送来几包野菌种苗;又或许是阿芷,那个曾为她试药致残的小婢女,如今在医庐默默抄录验方;甚至……可能是某个不敢露面的老农,年轻时受过她施粮救命之恩,如今只能以这种方式回报。
他们不说名字,不求感激,只愿这活路,代代相传。
屋外风起,吹动檐下铜铃一声轻响。
苏晚晴望着窗外漆黑的田野,忽然笑了:“原来我们种下的,不只是庄稼。”
“是人心。”谢云书接道,指尖微微一顿,似有千言万语沉在喉间,终未出口。
而此时,村东童塾内,苏念安正趴在床头,手中炭笔飞快描画。
墙上贴着一张歪歪扭扭的图谱,画的是人体经络与呼吸节奏的对应关系,标题四个大字:战息十二式。
这是她偷偷记下的父亲口述之术——每夜入睡前,谢云书都会闭目调息,口中默念一段奇特韵律,像是某种古老的导引术。
她好奇追问,他只说:“练了不生病。”她不信,便偷偷记录,竟发现每一次鼓点般的呼吸,都恰好落在心跳间隙。
次日罗十七教孩子们打鼓,她鼓起勇气上前:“罗叔,我可以试试吗?”
众人哄笑。一个八岁女童,也敢碰战鼓?
她却不怯,站定鼓前,深吸一口气,依着“战息十二式”的节奏,双手落下——咚、咚、咚!
鼓声竟异常连贯,如潮水拍岸,层层推进。
罗十七脸色微变。
他旧伤在背,每逢阴雨便胀痛难忍,可此刻随着那鼓点起伏,体内气血竟隐隐疏通,疼痛减轻数分!
“你这丫头……哪学的?”
“我家传的!”她昂首挺胸,眉眼发亮。
消息传回,谢云书得知后久久无言,夜里独自坐在院中,望着满天星斗,指尖无意识轻颤了一下。
第二日,他取出一截青竹,用银针细细刻下一段简化导引术,题名《童子调息诀》,交予陆沉:“纳入学堂启蒙课,每日晨读前习三遍。”
陆沉接过,翻看片刻,猛然抬头:“这是……《地脉养生经》的根基篇!您怎肯……”
“有些东西,”谢云书垂眸,袖中手指悄然蜷缩,“捂着会烂,散出去才能活。”
与此同时,村西第三座脉亭。
李小豆巡夜至子时,忽觉灯火微晃。
他习惯性检查灯罩,指尖掠过内壁,猛地停住——
一道细痕!
借火光细看,竟是指甲刻出的一串符号,杂乱无章,却暗合规律。
他心头一跳,想起徐八百曾提过的“铃语记事法”——以符号记录地气波动,专用于预警山崩水患。
他连夜奔向医庐,叩开阿萤房门。
两人对照《脉动图》残卷,逐字破译。
三更灯火不熄,终于还原出一段信息:
“东岭土松,雨至必塌。”
翌日清晨,乌云压顶,暴雨倾盆。
苏晚晴正在作坊查看酒曲发酵,忽见李小豆浑身湿透冲进来:“苏娘子!快!东岭要塌!”
她瞳孔一缩,立刻下令鸣锣示警。
村民紧急转移,刚搬出粮仓,轰隆一声巨响——东岭山体滑坡,泥石冲垮半片坡地,幸无人伤亡。
事后,苏晚晴召来李小豆与阿萤,未奖未赏,反沉声问:“你们怎么敢自己做决断?万一错了呢?”
李小豆低头,声音却稳:“您说过,灯守不是看火的,是替大地听心跳的。我们……听见了。”
她凝视少年眼中那簇火光,良久,轻轻点头。
那一夜,风静月明。
谢云书独坐书房,手中握着一枚银针,欲在掌心绘制新式脉络图。
可指尖忽然一颤,针尖微偏,划过皮肤,渗出一点血珠。
他不动声色擦去,可袖下手腕已泛起一阵刺痛,似有寒流逆窜经络。
他知道——旧疾又要发作了。
窗外,苏晚晴正披衣走来,脚步轻缓,却坚定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