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阵风”建制初立,人员规模扩大,新的问题也随之浮现。不同背景的成员聚集在一起,难免会有摩擦。为争夺一口干净的水源,两名新兵险些动武;一名自恃勇力的丝长,在分配物资时试图多占份额;甚至有人私下议论,认为对待俘虏过于仁慈,应当全部处决以儆效尤。
这些看似琐碎的冲突,却让夏明朗意识到,仅靠战场上的同生共死和个人的威望,已不足以维系这支日益复杂的队伍。一支真正的强军,不仅需要锋利的爪牙,更需要统一的意志和铁的纪律。他需要为“阵风”立下规矩,一部能够深入人心、指引行为的法典。
夜色再次笼罩月牙泉,军帐内烛火通明。夏明朗面前铺着空白的羊皮纸,他手握炭笔,却久久未曾落下。赵铁山、王栓子、石柱等人静立一旁,神情肃穆,他们知道,将军正在思考关乎“阵风”未来根基的大事。
许久,夏明朗缓缓抬头,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无规矩不成方圆。‘阵风’欲成大事,需有上下共遵之法。此法不在繁复,而在核心明确,执行有力。”
他提起炭笔,在羊皮纸的最上方,郑重地写下了八个大字:
“护我同胞,诛我仇寇。”
笔力遒劲,透纸背。
“这八个字,便是我‘阵风’立身之本,行事之基。”夏明朗的声音在帐内回荡,“一切法令,皆由此衍生。”
他继续书写,一条条简明扼要的军规跃然纸上:
“凡‘阵风’所属,皆为我同胞。严禁内斗,严禁欺凌,严禁见死不救。违者,视情节轻重,杖责、苦役,直至逐出、斩首。”
赵铁山重重点头:“就该这样!自己人搞自己人,算什么本事!”
“凡西疆受狼骑及暴政欺凌之民,皆为我潜在同胞。严禁掳掠,严禁滥杀,严禁骚扰。取用物资,需以交易或征用凭证,违者严惩。”
王栓子若有所思:“此举可收民心,与狼骑形成鲜明对比,利于我们扎根。”
“凡战场俘获,弃械者不杀。严禁虐待俘虏,可令其劳作赎罪,或用于交换我被俘人员。负隅顽抗、罪大恶极者,经审定后方可处决。”
石柱轻声念着这条,眼中有所明悟:“将军是要我们与狼骑之流区别开来,不仅以力服人,更要以……德?”
夏明朗看了他一眼,微微颔首:“力可慑人于一时,德方可服人于长久。当然,德,需有雷霆为后盾。”
“军令如山,令行禁止。违抗军令、临阵脱逃、泄露军机者,斩!”
“一切缴获,归公分配。私藏战利品、贪墨军资者,视同背叛,严惩不贷!”
……
一条条军规写下,涵盖了内部关系、军民关系、战场纪律、物资管理等方方面面。文字简洁,界限分明,赏罚清晰。没有冗长的解释,只有必须遵守的铁律。
法典初稿拟定,夏明朗并未立即颁布。他召集了所有丝长及以上军官,包括黑熊在内,进行审议。允许他们提出疑问,甚至争论。
有人质疑对待俘虏过于宽厚,有人认为缴获归公会挫伤勇士的积极性。夏明朗耐心听取,逐一解释。
“善待可转化之俘,可削弱敌军抵抗意志,亦可彰显我‘阵风’气度。至于缴获,”夏明朗目光扫过众人,“今日你多占一把刀,明日他私藏一袋粮,长此以往,军心必散,公平何在?唯有归公分配,按功行赏,方能确保人人奋勇,杜绝私心!”
他的解释结合实际情况,入情入理,最终说服了绝大多数人。经过这番讨论,军官们对法典的理解更为深刻,也为后续的执行打下了基础。
三日后,一个晴朗的早晨,月牙泉绿洲中心,所有“阵风”成员,包括新加入的四百余人和黑鹰部战士,全部集结。
点将台上,夏明朗一身整洁的戎装,神情肃穆。他面前摆放着那张书写着法典的羊皮纸。
没有冗长的讲话,他直接拿起羊皮纸,面向全军,声音灌注了真气,清晰地传遍整个绿洲:
“今日,颁布我‘阵风’法典!凡我所属,上至我将,下至新卒,皆需严守!此乃我军魂魄所在,触犯者,绝不容情!”
他逐条宣读法典内容。每读一条,台下便是一片寂静,只有风吹旗幡的猎猎作响。士兵们凝神倾听,将这简单的字句刻入心中。
“……护我同胞,诛我仇寇!”当夏明朗最后念出这八字总纲时,他目光如电,扫过全场,“此八字,望诸位刻骨铭心!”
“谨遵将军号令!”台下,以赵铁山等人为首,所有将士齐声应诺,声震四野。
法典的颁布,如同为“阵风”这艘刚刚起航的舟船注入了稳定的压舱石。军中风气为之一清,摩擦减少,令行禁止的效率大大提高。所有人都明确了自己行为的边界,也清楚了这支队伍追求的是什么。
与此同时,另一项影响深远的工作也在夏明朗的主导下悄然展开。夜晚的军帐内,烛光下,他面前铺开了更多的纸张,上面并非军规法条,而是各种图形、注解和心得。
那是他结合《无字阵典》的玄奥与自身多次实战的感悟,开始系统编纂的《阵风纲要》。
《无字阵典》博大精深,但过于晦涩,对悟性要求极高,难以普及。夏明朗要做的,是将其简化、体系化,提炼出最基础、最实用的部分,作为“阵风”内部训练的通用教材。
他从最基础的“势”讲起,何为地形势,何为风势,何为水火之势。用简单的图形标注出如何观察山川走向,如何判断风向变化,如何利用水源和干燥物。
他整理了数种基础阵型及其变阵,如防守用的圆阵、进攻用的锥形阵、行军用的长蛇阵,并配以清晰的阵图和解说,阐明每种阵型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他还将自己领悟“心阵”的一些初级感悟写了进去,强调临机应变的重要性,教导士卒如何跳出固定阵图的束缚,根据战场环境进行微调。
这部《阵风纲要》语言通俗,图文并茂,由浅入深。夏明朗计划先将其传授给各级军官和如石柱这般有悟性的士卒,再由他们向下普及。他要让阵道知识,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成为“阵风”整体战斗力提升的基石。
法典立规,《纲要》传道。
一手握着约束行为的铁律,一手握着提升能力的知识,夏明朗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塑造着“阵风”的灵魂与筋骨。这支诞生于微末的军队,正在他的引领下,向着一条更加坚实、也更加辉煌的道路迈进。西疆的风,因他们而改变了方向,而他们自身,也在这风中不断蜕变,愈发强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