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隐藏在李锦荣脑海中的系统91号暗自松了口气,果然是它的宿主,这个小世界被主神空间限制了那么多,但神魂依旧强大。
没了记忆与那些学识又如何,公主殿下还不是一点就通?
而且,刻在神魂中的格局依然在;才嫁到上将军府,没了对李家与贵妃不利的影响,她便开始筹谋建立医馆;惠及天下人的大义,在她这里从来都不曾改变过。
再说夫妻二人,眼看着到了就寝时间,棋局却还不分胜负胶着;谢檀渊被挑起了兴头,凝神以对,李锦荣却犯起困意;轻轻打了个呵欠,少女放下手中棋子。
“夜深了,明日再下,先安置罢。”
睡的太晚,明早起来眼睛会不好看;爹娘给的绝世姿容,她当然珍惜的很。
谢檀渊却欲罢不能,难得眼中有恳求:“不如夫人与我下完这一局,明早并无什么事。”
府里也没有长辈,不用李锦荣早起请安;至于他自己,也是个不在意这些规矩的,小妻子想多睡一会儿也无妨。
多久没有这种棋逢对手的感觉,谢檀渊舍不得早早就寝。
少女却起身下了软榻,闻言不乐意道:“将军很难胜过我的,若是真要分出胜负,只怕天亮也做不到;再则,睡的太晚,会打破之前的习惯,我不要。”
才不管什么小心伺候夫君满意的教导与规矩,李锦荣任性惯了,话落便转入西次间,爬到拔步床上躺下,也不管谢檀渊如何想。
无奈笑笑,瑞凤眸还凝视着棋盘,越看谢檀渊越是兴奋;这局棋下到后来,他已使出了浑身解数,想不到小妻子竟还是游刃有余,可见她不只懂棋道,应是还精通兵法谋略。
宫里的贵妃娘娘他也稍加了解过,并无自己的小妻子这般卓绝才智;李家的教导并未有偏心之举,看来小妻子并未隐瞒,她真的天赋异禀。
若是个男子,只怕如今也可在朝堂翻云覆雨。
轻笑着摇摇头,谢檀渊都好笑,他竟对自己的小妻子生出惺惺相惜之感;不敢想象,若是当初他筹谋复仇的那几年,有个李锦荣这般的人在朝堂,只怕他的一腔筹谋会落空···
最后看一眼棋盘,这才依依不舍去了净室;再回到西次间,还未靠近拔步床,便听到小妻子的安稳呼吸声;眼中再次凝聚笑意,她还真是将既来之则安之做的淋漓尽致。
而后微微怔忪,谢檀渊意识到他这两日已是不知不觉便笑了好几回,还是从心而生的笑意······
当年上将军府惊变之后,数十年的时间,他都不曾这样从心而发的笑过;上了拔步床,轻手轻脚躺下后,目光凝在小小的人影儿后背,心中再次动容。
次日,用过早膳后,谢檀渊去了听松院忙碌公务,却还记得昨夜答应小妻子之事,令福伯去正院请示夫人意见;又格外叮嘱一声,想必夫人要拿嫁妆银子改建花房,这笔银子定要从将军府出。
娶了一位财大气粗的小妻子,偏她还在金银之上从不在意,但谢檀渊也心甘情愿为她花银子;府里如今只有他们两个主子,好容易小妻子有花用之处,他当然乐意之至。
自家将军终于懂得体贴妻子,福伯欣慰退下。
眨眼便到了三朝回门,一大早福伯便安排小厮装了整整几大车的回门礼;听过禀报之后,李锦荣不得不叹服这位老人家心细如发,几乎打听到李家所有人的喜好,准备的礼品照顾到了每个人。
车队在兴盛伯府正门停下,李金澜夫妻与两个儿子都等在门口;见上将军下了马车后还等着,伸手将李锦荣扶下来,夫妻二人暗自放心。
又见爱女气色极好,显然这两日并未受委屈,王氏微微点头,看来上将军也不是传言中那般冷淡疏离。
紧接着,谢檀渊上前一揖,温声叫了岳父岳母;李金澜忍不住退了一步,上将军给他行礼问安,根本想不到好吧,怪吓人的还。
到了中堂,李金澜父子陪着上将军说话;因两个儿媳早已张罗席面之事,不必王氏操心,便将爱女叫到正院,问起这两日在上将军府的日常。
少女没有娘亲那种忐忑,随意回话:“娘亲安心,女儿在将军府过的很自在,将军也没有那般冷淡。”
大致说了这两日的情形,还有进宫谢恩的经过,王氏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尤其得知上将军这几日都歇在女儿屋内,更觉欢喜,但还是忍不住叮嘱几声。
“到底上将军年长你不少,懂得心疼人;锦儿也需对夫君之事上心些,别的帮不到,妥善准备好日常起居便很好了。”
对于女儿的容貌王氏从来不担心,唯恐她年纪小,又被家里娇宠,去了上将军府还那般随性便不好;再有上将军身居高位,王氏相信,只要女儿做到温柔贤惠,他也不好挑理。
如此,日子安稳是可以保障的。
轻拍娘亲手背,少女娇嗔:“娘亲还不知我么,在家里时也不是跋扈的性子。”
她很讲道理的好不好,更何况是到了上将军府;只要没人惹她,李锦荣自然能安然享受自己的日子。
感慨一声,王氏也不怕女儿嫌弃她啰嗦,继续道:“锦儿是高嫁,上将军又是那等身份地位,小心谨慎些总没错。”
世间没几个人能做到自己的夫君那般,自始自终心中只有发妻一人,王氏怎能不担心;便是上将军性子冷清,但他手中的权势,最不缺趋之若鹜投其所好之人。
谁知何时便有人送上一个合心意的女子,到那时,女儿这性子哪里能忍?
也只能求女儿上心些,不为其他,便是将来上将军得了喜欢的人,也能念着正妻温柔贤惠,依然确保李锦荣的正妻地位。
李锦荣好笑:“娘亲也未免太过杞人忧天,您只管把心放在肚子里,我定能过好日子的。”
为了转移娘亲的忧心,便与她说起设立医馆之事:“虽说将军答应了,但我想着总不好与他要人,此事还需娘亲与爹爹帮我,从咱们家商行里找些合适的人手。”
王氏毫不犹豫便应下,不过是找些人手,李家最是不缺;她想到的还有一层,若是女儿的医馆建好,必然能在百姓中间得到不少赞誉,甚而还会被朝堂熟知。
如此,将来上将军更不好亏待正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