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 > 第311章 那位皇帝,有点双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1章 那位皇帝,有点双标!

李去疾清了清嗓子,在脑海里迅速组织了一下语言。

(评价朱元璋,怎么评?这是一个巨大的课题。)

(他是一个从底层爬起来的草根皇帝,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是一个勤政到变态的工作狂,也是一个手段酷烈、猜忌心极重的屠夫。)

(他的功与过,就像是阳光与阴影,相生相伴,根本无法分割。)

(既然如此,那只能从他的性格和思维模式上入手。)

想到这里,李去一疾有了主意。

他看着众人,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历史的沧桑感。

“从前啊,也有这么一位开国皇帝。”

“他跟当今陛下很像,也是布衣出身,也是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也是亲手结束了前朝的乱世,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统一的强大王朝。”

“这位皇帝,雄才大略,知人善任,身边更是聚集了无数当时最顶尖的文臣武将,君臣一心,开创了一个辉煌的时代。”

李去疾先是铺垫了一下,把这个“故事里”的皇帝,捧到了一个极高的高度。

朱元璋听着,心里不由自主地就代入了进去,脸上也露出了几分自得。

没错,咱身边,有李善长,有刘伯温,有徐达,有常遇春……都是一等一的人才!

“按理说,”李去疾话锋一转,“这样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又有这么多贤臣辅佐,本不该犯下什么太大的过错。”

“只是……”

来了!

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心,同时提了起来。

只听李去疾幽幽地说道:

“只是……人,终究是人,不是神。”

“这位皇帝,他也有两个绕不过去的坎儿。”

“一来嘛,是受时代所限,他的眼界,终究有其尽头。”

朱元璋听到这,眉头微微一皱。

换做是去年,他要是听到有人敢说他“没眼界”,他非得把那人的眼珠子挖出来,看看他到底有何等眼界!

咱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咱的眼界,就是这天下的尽头!

皇帝,特别是开国皇帝,怎么可能没眼界?没眼界能打下这偌大的江山?

可现在……

他脑海里不受控制地闪过了李去疾之前说的那些东西以及各种“仙器”。

什么“显微镜下的虫子”,什么“蒸汽机”,什么“电报机”……

还有刚才马皇后提出的那个,让他脑子到现在还有点嗡嗡作响的“百工大考”……

跟先生脑子里装的那个“新世界”,甚至是跟自家妹子比起来,自己这点眼界,好像……确实……

有点不够看啊。

想到这里,朱元璋心里的那点不快,瞬间就烟消云散了。

他叹了口气,竟是有些服气地点了点头。

第一条,他认了。

跟先生这位能“格物致知”,洞悉万物本源的“谪仙人”比起来,咱确实就是个乡下泥腿子,没见过啥世面。

“那……第二条呢?”

朱元璋忍不住追问道。

李去疾看了他一眼,嘴角勾起一抹莫名的笑意。

“二来嘛……”

他拖长了声音,慢悠悠地吐出了两个字。

“双标。”

“双标?”

这个词太新了,新到朱元璋、马皇后,包括旁边的朱棣几人在内,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

朱元璋下意识地问道:“先生,这‘双标’……是何意?”

李去疾笑了笑,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道:

“意思就是……两套标准。”

“那位皇帝啊,他对自己的家人,那是掏心掏肺,好得没话说,恨不得把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都给他们,生怕他们受一点点委屈。”

“可对外人,尤其是对那些跟着他打天下的文武百官,却又严苛到了极点,手段酷烈,动辄就是抄家灭族。”

李去疾说完,还特意找补了一句,试图降低这番话的刺激性。

“当然了,这种人之常情嘛,对自己家里人好,对外人狠一点,也算不得什么。”

“跟他的盖世奇功比起来,这顶多……就算个小小的瑕疵,真不算什么大问题。”

李去疾的话音不高,轻飘飘的。

却像一把看不见的小锤子,不轻不重地,一下,又一下,敲在了朱元璋的心口上。

“对家人太好,对外人苛刻……”

他反复咀嚼着这句话。

刚才还因为“功盖秦皇汉武”而有点飘飘然的心,瞬间就沉了下来,变得有些五味杂陈。

他脑海中,不受控制地闪过了自己希望子孙后代永远不用吃他的苦,让他们一辈子锦衣玉食的想法。

同时,又闪过了自己亲自下令,用剥皮、抽筋、凌迟等酷刑,处置那些贪官污吏时的冷酷决绝。

他本以为,这是爱憎分明,是赏罚分明,是再正常不过的人之常情。

可从先生这位“谪仙人”的口中说出来,虽然最后加了一句“不算大问题”,但朱元璋却能清晰地感觉到,那话语背后,有一种淡淡的,不易察觉的……

“格局不够”的意味。

就好像一个大人,在看一个护食的孩子。

虽然能理解,但终究觉得,有点上不了台面。

这让朱元璋的心里,顿时生出了一股强烈的不服气。

“先生!”

他忍不住开口辩驳道:“这‘双标’,难道不是很正常吗?”

“自古以来的皇帝,哪个不希望自己的江山传给子孙,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家人过得好一些?”

“对家人好,对犯了法的臣子严苛,这……这有何不对?!”

他的声音里,已经带上了一丝焦躁和固执。

李去疾看着他这副样子,心里暗笑一声。

他倒是能理解马大叔。

作为勋贵,跟着朱元璋打下来的天下,打出来的富贵,肯定是要向着朱元璋

李去疾脸上却依旧挂着温和的微笑,顺着他的话点头道:“马大叔您说得对,非常有道理。”

他这副“你说的都对”的态度,反而让朱元璋一肚子话憋了回去,不上不下的,难受极了。

就在这时。

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袖。

是马皇后。

她没有去看自己的丈夫,而是目光灼灼地看着李去疾,打断了朱元璋的辩解。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凝重。

“先生。”

“您不必顾虑我们的感受。”

“您就跟我们说说,故事里那位皇帝的‘双标’……”

马皇后深吸一口气,问出了那个让朱元璋心脏都停跳半拍的问题。

“后来,后来……可曾因为这个,而引发了什么事情吗?”

李去疾叹息一声,说道:。

“也不算什么大事……”

朱元璋下意识地挺直了腰背,两只手按在膝盖上,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凸起。

“那位皇帝,为了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永享富贵,也为了让他们替自己镇守四方,便将儿子们一个个分封到各地,成了手握重兵,权势滔天的藩王。”

李去疾的声音不疾不徐,像是在讲述一件与己无关的旧事。

朱元璋的瞳孔,却猛地一缩。

分封藩王,镇守四方……这不正是他正在做,并且准备大规模推行国策吗?

他的儿子们,将来都要去往边境,为他朱家看守门户!

李先生这是……又将讲来发生的事情了!

“可人一旦没了约束,就容易出事。”

李去疾的话,让朱元璋整个人绷紧。

“他的一些儿子,到了自己的封地之后,很快就成了当地的土皇帝。他们圈占良田,欺男霸女,甚至……草菅人命,为了些许小事就将人活活打死。”

“状纸,一封封雪片似的飞进京城,堆得像小山一样。”

“可那位皇帝呢?”李去疾顿了顿,

“念及骨肉亲情。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派人去申斥几句,罚些俸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他以为这是爱护,是宽容。”

李去疾轻轻摇头,语气里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惋惜。

“殊不知,这恰恰是在用自己的威信,为儿子们的罪行背书。他亲手为百姓打造的律法,就这么被自己的儿子,一脚一脚地,踩得稀烂。”

……

院子里,正在帮着着锦书学做月饼的朱棣、朱橚几个小子,原本还竖着耳朵听得津津有味。

当听到“藩王”、“草菅人命”这些词的时候,他们脸上的兴奋和好奇,一点点地凝固了。

朱棣正捏着一团月饼皮,手上沾满了面粉,动作僵在半空。

他傻傻地抬起头,看向自己的二哥朱橚,又看了看三哥朱棡,发现他们俩的表情比自己还呆滞,嘴巴微微张着,活像两只看到了老鹰的鹌鹑。

这……先生故事里的“藩王”,怎么听着……这么像说他们呢?

先生是神仙!

先生说的故事,都是会发生的!

那……那我将来,也会变成那种……草菅人命的坏蛋?

一想到这个可能性,朱棣的小脸“唰”地一下,白了。

而另一头,朱元璋的脸色,比他儿子的更难看。

那是一种铁青混杂着煞白的颜色。

他朱元璋这辈子最恨的是什么?

是贪官污吏!是为富不仁!是那些不把老百姓当人看的狗东西!

可先生的故事却告诉他,他最疼爱的儿子们,将来就会变成他最恨的那种人!

这怎么可能?!

这绝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