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3章 毒计暗酿 云台惊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沈知意那日坚定的表白,虽暂时安抚了苏墨卿不安的心,却如同一根导火索,彻底点燃了秦文昭心中的妒火与恶念。

他秦文昭想要的,从未有得不到的。无论是稀世的珍宝,还是倾城的佳人,只要他看上的,便一定要弄到手。苏墨卿一个穷酸书生,凭什么能得到沈知意那般死心塌地的倾慕?而沈知意那日的明确拒绝,更是深深刺痛了他身为富家公子的骄傲与自尊。

“既然你们情比金坚,那就别怪我手段狠辣了。”秦文昭眼中闪过一抹阴鸷,一个既能彻底斩断苏、沈情缘,又能让苏墨卿对自己感恩戴德、同时还能逼迫沈家就范的毒计,在他心中逐渐酝酿成型。

他开始更加频繁地出现在苏墨卿身边,言行举止一如既往的“仗义疏财”、“体贴入微”,甚至对苏墨卿因沈知意之事而产生的烦闷表示出极大的“理解”与“同情”,时常宽慰他:“苏兄,感情之事强求不得,但也需尽力争取。小弟看得出,沈姑娘心中是有你的,只是或许碍于父母之命,或是被那秦某人的财势所惑,一时犹豫也是有的。苏兄切莫灰心。”

他这般“推心置腹”,让本就心怀感激的苏墨卿更是将他视为难得的知己,对他毫无防备。

转眼秋深,天高云淡,层林尽染。这日,秦文昭又来找苏墨卿,见他坐在斋舍中对着窗外落叶发呆,便笑着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墨卿兄,瞧你近日精神不济,想必是连日苦读,心中又积郁难舒。如此下去,岂不伤了身子?小弟听闻城外的云台山,近来秋色极佳,尤其是山顶的‘望湖亭’,可俯瞰整个月湖,视野开阔,令人心旷神怡。不如明日我们一同去游玩散心如何?顺便带些酒菜,在山顶把酒临风,赏景赋诗,岂不快哉?”

苏墨卿本就因沈知意之事及秦文昭的纠缠感到烦闷,又见好友如此体贴邀约,心中一动,便点头应允:“文昭兄所言极是,出去走走也好,正好散散心中郁结。”

他哪里知道,云台山景色虽美,却因山势险峻、路径复杂,近年来时常有土匪出没的传闻,寻常百姓若非必要,很少会往深山里去。秦文昭选择此地,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次日清晨,二人各骑一匹马,带着准备好的酒食,出了清溪县城,往云台山而去。一路上,秦文昭谈笑风生,极力描绘山顶美景,苏墨卿受他感染,多日来的愁绪也似乎消散了不少,暂时将烦恼抛诸脑后。

行至山腰,林木愈发茂密,山路也愈发崎岖难行。四周寂静,只闻鸟鸣虫嘶,显得有几分幽深。苏墨卿看着周围环境,心中隐隐觉得有些不安,便开口道:“文昭兄,听闻这云台山近来不太平,似有强人出没,我们是否……”

他话音未落,忽听得山林间一声尖锐的呼哨响起!紧接着,便见十几条手持明晃晃刀棍的壮汉从两侧树林中唿哨着窜出,瞬间将二人团团围住!

为首的是一个身高八尺、腰粗十围的彪形大汉,满脸横肉,一道狰狞的刀疤从左眼角直划到嘴角,显得凶恶无比。他手中提着一把鬼头大刀,往路中央一站,声如洪钟地喝道:“呔!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识相的,乖乖把身上的银子、马匹,还有值钱的东西都给爷爷留下,否则,哼哼,就别怪爷爷我这口刀不认人,管杀不管埋!”

这群土匪一个个面露凶光,手中兵器寒光闪闪,显然都是些亡命之徒。苏墨卿一个文弱书生,何曾见过这等阵仗?当即吓得脸色惨白,冷汗涔涔而下,握着缰绳的手都在微微发抖,连话都说不利索了:“大……大王饶命!我……我们是读书人,身上……身上没带多少银子,还望……还望大王高抬贵手,放我们过去吧……”

那匪首周熊,早已得了秦文昭的授意和银钱,此刻自然是按剧本演戏。他铜铃般的眼睛一瞪,凶光毕露,用刀尖指着苏墨卿:“放屁!看你小子穿的人模狗样,骑的马也不错,像是没钱的?读书人?读书人更该懂得破财消灾的道理!少废话,再不拿钱,就先拿你小子开刀,给兄弟们祭祭旗!来人啊,先把这个细皮嫩肉的书生给我砍了!”

几个如狼似虎的小土匪立刻应声上前,就要动手去拉扯苏墨卿。苏墨卿吓得魂飞魄散,闭目待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秦文昭猛地向前一步,挡在了苏墨卿的身前,虽然脸色也有些发白,但强自镇定,对着周熊抱拳道:“这位大王,且慢动手!你们无非是求财,何必伤人性命?实不相瞒,在下乃是临安府秦百万之子,秦文昭!我秦家别的没有,就是银子多!你们若是伤了我这位朋友,我父亲恼怒起来,别说你们这几个,就是再来几倍的人马,也能请动官府把你们这云台山剿个底朝天!但若是你们肯放我这位朋友下山报信,我留在这里给你们当人质,我父亲得知后,必定会携带重金前来赎我!到时候,你们得到的,可比现在抢的这点零碎多得多!是得罪秦家,人财两空,还是拿一笔巨款,大家相安无事,还请大王三思!”

他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软硬兼施,既点明了自己显赫的家世和报复的能力,又给出了更大的利益诱惑。周熊佯装被他说动,摸着下巴的虬髯,故作沉吟状,目光在秦文昭和面无人色的苏墨卿之间逡巡。

半晌,他才瓮声瓮气地道:“好!秦百万的名号,爷爷我也听说过!就信你一次!小子,”他指向苏墨卿,“你速速下山,去秦家报信,让他们带五千两……不,一万两银子来赎人!若是敢耍花样,或者去报官,就等着给这位秦公子收尸吧!”说着,示意手下拿来纸笔。

秦文昭立刻接过,匆匆写下一封家书,言辞急切,说明自己被云台山土匪绑架,需一万两白银赎人,让父亲速速准备,交予苏墨卿带回。写毕,他将信塞到苏墨卿手中,用力握了握他的手,眼神“恳切”而“决绝”:“墨卿兄,一切就拜托你了!快走,不要管我!务必让我父亲带足银子来赎我!快!”

苏墨卿看着秦文昭那“视死如归”的模样,再想到他方才“舍身”相护的恩情,心中又是感激,又是愧疚,又是焦急,眼圈顿时红了,哽咽道:“文昭兄!你……你千万保重!我苏墨卿就是拼了性命,也定会尽快带救兵和银子回来!你等我!”说罢,他不敢再看那些凶神恶煞的土匪,翻身上马,狠狠一抽马鞭,沿着来路疯狂地向山下奔去,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快!快救文昭兄!

望着苏墨卿绝尘而去的背影,直到消失在山路尽头,秦文昭脸上那副“慷慨激昂”的表情瞬间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抹计谋得逞的阴冷笑容。

周熊和一众土匪也立刻收起了凶恶的架势,围拢过来。周熊嘿嘿一笑,对着秦文昭拱手道:“秦公子,您这出戏演得可真叫一个绝!那书呆子被您唬得一愣一愣的,怕是这辈子都要对您感恩戴德了!”

秦文昭得意地掸了掸衣袍上并不存在的灰尘,从怀中掏出一张早准备好的三百两银票,递给周熊:“周大王,今日辛苦你和兄弟们了。这是事先说好的酬劳,拿去给兄弟们分了吧。记住,今日之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若是走漏了半点风声……”他眼神一厉,闪过一丝寒光,“后果,你是知道的。”

周熊接过银票,眉开眼笑,连连保证:“公子放心!咱们兄弟在这道上混,最讲的就是信用!今日之事,绝不会有第四……不,绝不会有外人知晓!兄弟们,谢秦公子赏!”

另一边,苏墨卿一路策马狂奔,心几乎要跳出胸腔,脑海中不断回放着秦文昭挡在他身前的那一幕,只觉得这份“救命之恩”,比山高,比海深,此生此世都难以报答。他径直冲到秦家在清溪县的别院,几乎是滚鞍落马,踉跄着冲了进去,将书信交给闻讯出来的秦老爷。

秦百万是个身形富态的中年人,看到儿子亲笔所书的“求救信”,得知爱子被土匪绑架,吓得面如土色,捶胸顿足,嚎啕大哭:“我的儿啊!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跑到那土匪窝里去做什么呀!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

一旁的管家秦福,是个年约五旬、面容精干的老仆,跟随秦老爷多年,处事沉稳。他连忙扶住自家老爷,劝慰道:“老爷莫急,莫急!既然土匪只是要钱,少爷暂时应无性命之忧。当务之急是尽快凑齐银子,去把少爷赎回来才是!”他看了一眼惊魂未定、满脸愧疚的苏墨卿,心中虽觉此事有些蹊跷——少爷平日精明的很,怎会轻易涉险?但此刻救人为先,也来不及细想。

秦老爷这才如梦初醒,忙让账房赶紧准备银子。秦福又道:“老爷,土匪凶悍,人去多了反而容易激起变故。不如让老奴独自带着银子前去,见机行事,定将少爷平安带回。”

秦老爷此刻已是六神无主,全凭秦福安排,连连点头。很快,一万两白银被装成两个大箱,抬上马车。秦福安抚了苏墨卿几句,让他留在别院等候消息,自己则带着一名心腹车夫,押着银子再次前往云台山。

山中,秦文昭早已等得不耐烦。见秦福带着银子到来,他与周熊又按计划演了一出“验银放人”的戏码。周熊等人“清点”了银子,故作满意,便依言将秦文昭“释放”。

下山途中,秦文昭故意做出一副惊魂未定、却又强自支撑的模样,对秦福叹道:“福伯,今日真是多亏了墨卿兄了!若不是他拼死赶回去报信,我恐怕……唉,这份情,我秦文昭记下了!”

秦福看着自家少爷,虽觉他话语诚恳,但眼神中却无多少真正的惊惧后怕之色,心中那点疑虑更深,但他深知少爷性情,不敢多言,只躬身道:“少爷吉人天相,苏公子也确实义气。老爷在家中焦急万分,咱们还是快些回去吧。”

别院中,苏墨卿坐立不安,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不断向门外张望。直到夕阳西下,才见马车平安返回,秦文昭安然无恙地走了下来。

苏墨卿顿时喜极而泣,冲上前去,紧紧握住秦文昭的双手,声音哽咽:“文昭兄!你没事!真是太好了!太好了!你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我……我苏墨卿百死莫赎!”

秦文昭反手拍拍他的肩膀,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与“感动”:“墨卿兄,说什么傻话!今日若非你及时报信,我早已成了刀下亡魂!是你救了我才对!这份救命之恩,我秦文昭永世不忘!从今往后,你我就是过命的交情!”

苏墨卿看着他诚挚(伪装的)的眼神,听着他恳切(虚伪的)的话语,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只剩下满满的感激与愧疚。他紧紧握着秦文昭的手,重重点头,将这份“过命的交情”和“舍身相救”的恩情,深深地、沉沉地烙在了心底。

他却不知,这份他用真心铭记的“恩情”,实则是套在他命运之上最沉重的一道枷锁,即将引着他,走向亲手摧毁自己幸福的痛苦深渊。云台山的一场惊魂,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落下了帷幕,而真实人生的悲剧,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