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9章 修庙宇重塑金身,天下共尊都城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章 修庙宇重塑金身,天下共尊都城隍

皇帝的诏书如同一声春雷,惊醒了沉睡多年的城隍岭。昔日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顿时变成了一个庞大而繁忙的工地。来自朝廷将作监的大匠、地方征调的能工巧匠、以及数以千计的民夫,如同蚁群般,沿着新开辟或整修的山路,将无数的木材、石料、砖瓦、漆料,艰难地运抵山巅。

工程的总体规划由将作大匠亲自负责,他多次勘察地形,结合皇帝“务从弘敞”、“必极庄严”的旨意,精心设计了新的庙宇布局。原有的破败小庙被彻底拆除,但其基址被小心翼翼地保留并纳入了新的建筑群中,以示不忘根本。

重建工作充满了挑战。最大的困难在于运输。山势陡峭,道路险峻,巨大的梁柱、沉重的石碑、成捆的屋瓦,都需要依靠人力畜力,一点点地挪上山。民夫们喊着号子,汗流浃背,在陡峭的山路上艰难前行。遇到特别巨大的石材,则需要搭建临时的绞盘和滑道,耗费数日之功方能就位。然而,没有人抱怨,所有人都深知这是在为皇帝陛下还愿,为“天下都城隍”修建道场,内心充满了神圣感与自豪感。

工匠们则展现了惊人的技艺。他们依山就势,修建起层层叠叠的殿宇。主体建筑采用严格的汉代官式建筑风格,飞檐斗拱,气势恢宏。墙体以青砖砌就,外涂朱红,在青翠山林的映衬下,格外醒目。屋顶覆盖着烧制精良的黛瓦,在阳光下泛着乌黑的光泽,檐角高翘,如同凤凰展翅,欲上九天。梁柱之上,绘有精美的彩画,内容多是祥云、仙鹤、神兽等图案,色彩绚丽,栩栩如生。

庙宇的核心——主殿之内,更是倾注了无数心血。那尊原本模糊不清、斑驳陆离的泥塑神像已被请下神坛。来自洛阳的宫廷塑像大师,根据皇帝对神明“恩德”的理解以及“天下都城隍”的至高神职,重新设计塑造神像。

新的神像不再是不知名的山野小神模样,而是被塑造成了一位庄严肃穆、颇具威仪的帝王官宰形象。神像身形伟岸,头戴九旒冕冠(或进贤冠,依据等级),面容饱满,双目微睁,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善恶。身披锦绣蟒袍或高级官服,腰束玉带,手持玉质笏板于胸前,足蹬云头朝靴。整个神像仪态端庄,气度非凡,既体现了其作为“天下都城隍”的至高权威,又符合人们心目中正直、威严的冥界主宰形象。神像以珍贵的檀木为胎,外覆苎麻生漆,再施以金箔彩绘,宝光闪烁,令人望之而生敬畏之心。

在重建工程紧锣密鼓进行的同时,洛阳皇宫内的刘秀,也并未置身事外。他亲自挥毫,为这座即将重生的神庙题写了匾额。他饱蘸浓墨,凝神静气,在珍贵的金丝楠木匾上,写下了五个遒劲有力、气势磅礴的大字——“天下都城隍”。这匾额被精心雕刻、贴金,成为了庙宇最重要的标识。

经过数月的紧张施工,一座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雕梁画栋的新庙宇,终于矗立在了城隍岭之巅。它与周围的山川形胜完美融合,红墙黛瓦,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宛如天上宫阙,充满了神圣与庄严的气息。

吉日选定,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典礼与首次官方祭祀。皇帝刘秀虽因年事已高、国事繁忙未能亲临,但派遣了位列九卿的光禄勋作为钦差,代表皇帝主持大典。上党郡守及周边州县的主要官员、当地有名望的耆老、士绅,以及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成千上万的百姓,将山巅和山路挤得水泄不通。

典礼依最高规格进行。钟鼓齐鸣,香烟缭绕。钦差大臣宣读祭文,盛赞“天下都城隍”护佑圣驾、福国佑民之功德,并再次宣告皇帝敕封之神旨。随后,在庄重的乐声中,覆盖在皇帝亲题金匾上的红绸被缓缓揭开,“天下都城隍”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引来山呼海啸般的欢呼与赞叹。

人们涌入庙中,瞻仰那庄严伟岸的新神像,无不被其气势所震慑,纷纷跪地叩拜,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家庭平安。香火之盛,烟气直冲霄汉,终日不散。

刘秀皇帝与城隍岭山神庙的传奇故事,也随着这座庙宇的重生而迅速传遍天下。人们口耳相传,将当年蛛网救驾的神迹描绘得活灵活现,更加深信光武皇帝乃真命天子,受神明庇佑。而这座位于山巅、被皇帝亲封为“天下都城隍”的庙宇,其独特地位也立刻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可。各地的城隍庙,无论规模大小,皆以其为尊,视其为城隍体系的祖庭和最高管理机构。

“天下都城隍”不再仅仅是一座庙宇,它成为了刘秀“君无戏言”信义的象征,成为了连接皇权与神权、世俗与信仰的一个独特文化符号。它屹立于山巅,俯瞰着万里江山,也见证着一个崭新王朝的巩固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