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指挥中心,核心加密会议室。瓦西里耶夫、艾琳娜博士等寥寥数位联盟最高层,屏息凝神地看着王也身前悬浮的“寰宇星图”。那暗沉如夜的罗盘上,微缩的星辰缓缓流转,散发出神秘而浩瀚的气息。
王也指尖流淌着一缕微光,轻点在星图之上。随着他神念的引导,结合“伏羲”AI数据库中的情报以及星灵共同体、自由联盟共享的零星信息,星图上的光点开始发生显着变化。
首先被点亮并急剧扩张的,是一片令人心悸的、如同暗红色脓疮般的区域。它占据了星图显示范围的近三分之一,以某个遥远而炽烈的星辰为核心,向四周蔓延出无数扭曲、粗壮的“触须”和“斑块”。这些“触须”代表着帝国的主要扩张方向和控制的星际航道,“斑块”则是其直接统治的重要星域、资源星系和军事枢纽。
“这就是……格伦塔帝国?”瓦西里耶夫的声音干涩。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亲眼看到这个敌人疆域之广袤,依旧让人感到窒息。太阳系在这片暗红疆域的边缘,渺小得如同狂风巨浪旁的一粒沙。
“不错。”王也颔首,指尖在几处“斑块”上划过,“此处,能量反应死寂,星辰黯淡,应是其早期征服、资源已近枯竭的星域。此处,光芒刺目,灵能流转混乱狂暴,疑为其核心工业区或大型舰队锚地。而此处……”他的手指停留在太阳系外侧那片不断散发混乱波动的区域,“便是兵临城下之敌。”
星图清晰地显示,帝国主力舰队并非孤立存在,其后方有一条虽然纤细但持续不断的“能量流”与帝国腹地相连,显然仍在接受着后方的补给和支持,排除了其因补给断绝而停滞的可能性。
“看这里。”王也的指尖移向帝国疆域的另外几个边缘地带。在这些区域,暗红色的“脓疮”边缘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锯齿状的模糊状态,与帝国核心区域相对清晰的边界形成鲜明对比。星图上,这些区域隐隐闪烁着微弱的、不同颜色的光点,如同在帝国沉重的阴影下顽强闪烁的萤火。
“根据星图对能量属性与空间‘褶皱’中残留信息素的反馈,结合盟友提供的情报,”王也解释道,“这些区域,存在着对格伦塔帝国统治不满,或正在遭受其侵略、压迫的文明。”
他指向帝国疆域西部边缘,一片与“自由联盟”控制区接壤的星域。那里闪烁着数点不屈的湛蓝色光芒。
“克里克族,已确认。其母星位于此区域深处,光芒压抑,但其周边星域有零星的、活跃的湛蓝闪光,应是抵抗组织活动。”
接着,他指向帝国南部一片广袤但星辰稀疏的星域,那里有几处微弱的、带着草木生机的翠绿光点。
“卡兰族,可能性极高。其能量反应与艾琳娜博士记录的、我们曾有限支援过的那个原始文明有相似之处,但更加微弱,似风中残烛,符合其正遭受入侵、濒临灭亡的描述。”
然后,他的手指移向一个完全出乎众人意料的方向——在帝国疆域的东北侧,一个看似被帝国“触须”半包围,但并未被暗红色完全覆盖的星域,那里悬浮着几颗稳定的、散发着柔和白金色光晕的星辰。
“此处,星图反馈的信息最为奇特。”王也语气带着一丝探究,“其能量属性高度统一、协调,带着一种……非个体的、网络般的意识涟漪。且其对帝国能量的‘排斥感’极强,帝国疆域在此处的边界也最为模糊和‘退缩’。此文明,或许拥有不弱的实力,甚至能一定程度上抵御帝国的侵蚀。”
艾琳娜博士立刻调取数据库:“这个方位……星灵共同体共享的星图中有模糊标注,称之为‘静默星域’,提醒勿要轻易靠近。难道那里也存在一个强大的文明?”
王也沉吟片刻,指尖最后点在了一片位于帝国疆域、自由联盟和那片“静默星域”之间的三角地带。那里没有任何星辰光点,却呈现出一种怪异的、不断变幻色彩的“虚空旋涡”。
“千星之城,中立贸易城邦。”王也根据星图对空间流动性的感知判断,“此地空间结构异常活跃,充斥着大量杂乱的信息流和能量痕迹,符合鱼龙混杂、信息集散地的特征。”
星图之上,格局顿显。
庞大的、充满侵略性的暗红色格伦塔帝国如同匍匐的巨兽。在其阴影之下,或边缘之外,闪烁着几点微光:坚持抵抗的克里克族,濒危求存的卡兰族,神秘而可能强大的“静默星域”文明,以及中立的千星之城。
而地球,太阳系,则如同在巨兽爪牙边缘的一颗微小的、散发着淡蓝色与绿色交织光辉的顽强宝石。
“我们并非孤军奋战。”瓦西里耶夫看着星图上那些虽然微弱却真实存在的“光点”,眼中重新燃起锐利的光芒,“帝国看似庞大,但其内部有反抗的火种,外部有潜在的牵制力量,甚至可能存在能与之抗衡的文明!”
王也收起星图,室内流转的星辰幻象随之消失。
“星图所示,仅为大势与可能。具体如何,仍需谋划与行动。”他平静地说道,“然,敌之疆域虽广,其力有未逮之处;我之势力虽微,亦有合纵连横之机。”
会议的焦点,立刻从单纯的防御准备,转向了如何利用这张刚刚绘制的“星际战略态势图”,去寻找盟友,瓦解帝国,为地球争取最大的生存空间。
那星图上闪烁的微小光点,或许就是刺破帝国黑暗统治的黎明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