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关后的王也,并未立刻介入联盟的具体军务。他深知,个人伟力虽可扭转战局,但面对一个庞大的星际文明,精准的洞察与战略预判,往往比单纯的破坏力更为重要。帝国舰队那诡异的平静,以及其背后隐隐透出的、对空间规则的异常运用,让他心生警兆。
“需得一物,可观星海脉络,可辨吉凶于未萌。”静室之内,王也心中已有定计。他欲炼制一件辅助性仙器,并非用于攻伐,而是为了在茫茫星海中,为地球文明指引方向,窥探那一线天机。
此物,他命名为——“寰宇星图”。
念头既定,他便向联盟发出了资源调集请求。清单上的物品颇为奇特,并非寻常炼器所用的金铁玉石,而是:
· “星核碎片”:取自“碎星渊”战役中,那艘被“希望”重创的“戈尔贡”级无畏舰残骸深处,是帝国超空间引擎核心熔毁后凝结的奇异晶体,蕴含着极其微弱但本质极高的空间坐标信息与跃迁道痕。
· “虚空晶石”:由联盟深空采矿队在最危险的引力异常区边缘,冒着舰毁人亡的风险采集而来,天然蕴含一丝空间法则碎片,质地晶莹却仿佛能吸收所有光线。
· “观测数据库”:来自“伏羲”AI整合的,人类数千年来对星空的所有观测记录,以及近期“深空之眼”网络监控到的、包括帝国舰队动向在内的所有天体运行与能量波动数据。这些数据被以灵能符文的形式,刻录于特制的灵玉板中。
· “众生念力丝线”:并非实体,而是瓦西里耶夫特批,从全球灵能网络节点中小心剥离出的、一丝纯净的、带有对“未来”、“方向”、“家园”祈愿的集体无意识能量流。
材料齐备,王也于月背基地专门清空的一处巨大环形山内,开始了炼制。
他没有动用传统的炉鼎之火,而是直接引动了虚空之力。
只见他双手虚抱,那星核碎片与虚空晶石便悬浮于掌心之间。他周身气息变得缥缈不定,仿佛与周围的太空融为一体。下一刻,环形山内的空间开始微微扭曲,光线如同透过晃动的水波,变得光怪陆离。
他以神念为锤,以虚空道则为砧,开始“敲打”那星核碎片与虚空晶石。并非物理上的撞击,而是法则层面的融合与重塑。碎片中蕴含的混乱坐标信息被一点点梳理,晶石内蕴的空间法则被引导出来,如同丝线般编织、缠绕。
与此同时,刻录着海量数据的灵玉板纷纷飞起,在扭曲的空间中化作无数流淌着光芒的符文溪流,汇入那正在成型的核心之中。王也的双目中有星河幻灭,他在以自身对虚空的全新感悟,为这些冰冷的数据赋予“空间”的维度,将它们从平面的记录,转化为立体的、动态的星海模型。
最后,他引动了那一丝“众生念力”。这无形的能量流融入的瞬间,整个炼制中心的光芒骤然内敛,那团被虚空之力包裹的材料猛地收缩,化作一个巴掌大小、非金非玉、色泽暗沉如深夜苍穹的罗盘状物事。
罗盘表面,并非刻度的划分,而是无数细密如尘、不断缓慢运转的光点,仿佛将整片星空微缩其中。仔细看去,那些光点正是太阳系及其周边星域的星辰投影,甚至能隐约看到代表地球、火星、以及帝国舰队集结区域的模糊光斑。
王也伸手握住这“寰宇星图”,一股血脉相连的感觉油然而生。他闭目凝神,将神识沉入其中。
霎时间,他的“视野”无限拔高、扩展!不再是肉眼所见,而是以一种超越三维的视角,“看”到了太阳系及其周边数光年内的空间结构。星辰不再是孤立的亮点,而是被无形的引力线与空间褶皱连接成的巨大网络。他能清晰地“感知”到地球的坐标,火星基地的方位,小行星带防线的布局,甚至能隐约捕捉到太阳系边缘那片代表帝国舰队的、散发着混乱与压抑波动的区域。
功能一:记录与导航。 心念一动,星图上便可标记出任何已知或新发现的坐标,并能根据空间“纹理”,自动推演出数条安全性、效率不同的航行路线,远超现有任何星图或导航系统。
功能二:动态监测。 星图能一定程度反映现实星域的能量波动与大规模质量移动。王也注意到,代表帝国舰队的那片混乱光斑,其内部正有细微的能量在向某个中心点缓慢汇聚,这印证了他之前的感知——帝国确实在准备着什么。
功能三:模糊预测。 这是“寰宇星图”最玄妙,也最耗心神的能力。王也尝试将一丝心神寄托于星图,结合众生念力,推演未来的某种“可能性”。关于帝国动向,星图反馈回来的并非清晰的图像或信息,而是一种强烈的、充满毁灭与撕裂意味的“凶兆”,如同血色阴影,笼罩在太阳系边缘,并且这阴影正在缓慢而坚定地向内渗透。同时,星图也隐隐指向了某个远离帝国舰队主力的、看似无关的荒芜星域,传递出一丝极其微弱、却带着生机的“吉兆”,仿佛那里隐藏着一线变数。
“吉凶相伴,危中有机……”王也退出神识,看着手中这仿佛承载了一片星海的罗盘,目光深邃。“寰宇星图”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但它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趋势判断和线索。
他将星图收起,一步踏出环形山,身影出现在昆仑指挥中心外。
是时候,将他的发现与这件新炼制的仙器之力,融入到地球文明的最终备战之中了。星图所指的“凶兆”迫在眉睫,而那线“吉兆”,或许就是破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