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湾流G550平稳降落在跑道上,陈昊透过舷窗,看着外面熟悉的、带着北方特有干燥气息的天空。与洛杉矶的蔚蓝明媚不同,这里的天空显得更高远,底色是一种淡淡的灰蓝,蕴含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此行极为低调,没有通知任何媒体,只有国家体育总局安排了相关工作人员前来接待。陈昊在张志远和两名贴身助理的陪同下,快步穿过贵宾通道。他穿着简约的深色西装,没有打领带,表情平静,眼神却比在洛杉矶时多了几分锐利的审视。

下榻在奥组委附近一家不显眼的五星级酒店,稍作休整后,次日一早,陈昊便精神抖擞地前往位于东城区的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大楼。

与奥组委充满现代感和国际化的氛围不同,体育总局的大楼更显庄严肃穆,一种无形的、代表国家意志的力量感弥漫在空气中。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他来到了一个布置简洁而不失庄重的中型会议室。

“中国篮球改革特别顾问聘任仪式暨座谈会” 的红色横幅悬挂在会议室前方。

会场内已经坐了不少人,大多是体育系统内的官员、篮球管理中心的中高层干部、以及一些资深的教练员和专家。看到陈昊入场,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好奇、审视、期待、疑虑……种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这些目光中。

仪式简短而高效。体育总局的一位副局长亲自出席,发表了热情而官方的致辞,充分肯定了陈昊“在国际体育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和“深厚的爱国情怀”,并表达了对他助力中国篮球改革的殷切期望。

随后,陈昊从副局长手中接过了那份他已签署回执的、装裱精美的正式聘书。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记录下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时刻。

紧接着,便是他作为“特别顾问”的首次公开亮相——一场小范围的座谈会,也是他发表就任演讲的场合。

陈昊走到发言席前,调整了一下麦克风。他没有准备厚厚的稿子,只有一张列着几个关键词的卡片。他环视台下,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代表着中国篮球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中坚力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同仁们,”陈昊开口,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会场,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量,“非常感谢总局的信任,给予我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和责任。‘特别顾问’这四个字,于我而言,重于千钧。”

他稍作停顿,让开场白沉淀下去。

“在座的很多前辈,为了中国篮球的发展,倾注了毕生的心血。我作为一名后来者,首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微微鞠躬,姿态放得很低。

“我长期在海外,运营NbA和英超的俱乐部,对世界篮球最前沿的动态、最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模式,有一些切身的体会和思考。”他话锋一转,切入正题,“今天,我不想空谈情怀,也不想妄自菲薄。我想结合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谈一谈我个人对中国篮球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些粗浅看法。我的演讲题目是—— ‘从根基开始,拥抱世界’ 。”

这个标题,让台下不少人微微坐直了身体。

“何为‘从根基开始’?”陈昊自问自答,“我认为,核心在于 青训体系的彻底改革与重塑 。”他语气坚定,“我们不能再满足于过去那种依靠身体天赋‘拔苗助长’、过度强调早期专项化、忽视文化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旧模式。未来的篮球竞争,是天赋、球商、技术、体能、心理和科学素养的全方位竞争。”

他引用了湖人队青年球员培养的例子,提到了运动科学实验室、数据分析在选材和训练中的应用,强调了基础技术打磨和篮球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我们必须建立一套 科学化、系统化、数据化 的现代青训体系。从选材标准,到训练大纲,到竞赛设计,到球员成长跟踪,都需要用数据和科学来说话,而不是仅仅依靠教练员的个人经验和感觉。”

接着,他谈到了“拥抱世界”。

“闭门造车,永远无法追上世界的步伐。我们必须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融入到全球篮球的发展浪潮中去。”陈昊继续说道,“这不仅仅是送几个好苗子出去,或者请几个外教那么简单。我们需要的是 系统性、常态化的交流与合作 。”

“比如,我们可以与NbA、欧洲顶级俱乐部建立长期的青训合作项目,让我们的年轻教练、年轻球员,定期、成建制地出去学习、训练、比赛。同时,也要大胆引进国际上先进的训练师、体能师、康复师甚至数据分析师,不是作为点缀,而是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我们的体系建设中来,带来最前沿的理念和方法。”

他还提到了竞赛体系改革,主张建立更多层级、更具竞争性的青少年联赛,让年轻球员在高质量、高强度的比赛中成长。

陈昊的演讲,条理清晰,观点鲜明,案例具体,其视野的广度和思考的深度,明显超越了国内常见的务虚讨论。他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当前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基于国际经验的建设性思路。

演讲结束,会场内出现了短暂的寂静,随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但这掌声背后,含义却各不相同。有些年轻干部和教练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而一些资深的元老和官员,虽然也在鼓掌,但眼神中却多了几分深思和不易察觉的审慎。

陈昊知道,他的观点,就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必然会引起涟漪,甚至波澜。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他这番“从根基开始,拥抱世界”的宣言,已经成功引发了业内最核心圈层的广泛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