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民国二十三年,胶东半岛有个叫张家庄的村子,村西头住着个叫张老实的穷庄稼汉。张老实四十出头,娶了邻村王家的女儿,夫妻俩盼了多年,才在中年得子,取名张光熊。

这孩子出生时正值寒冬腊月,屋外却雷声大作,一道红光窜入屋内,村里老人都说这是异象,此子不凡。

张光熊自小聪明伶俐,七岁便能背诵《三字经》《千字文》。村里老秀才见他天资过人,便免费收他做学生,说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张光熊十二岁那年,张老实染上恶疾去世,家中顶梁柱倒了,他不得不辍学回家,帮母亲种地维生。

这年冬天,大雪封山,张家米缸见底,眼看年关难过。张光熊不顾母亲劝阻,冒着风雪上山砍柴,想换点米面度日。

行至半山腰,他见一只白狐被猎人的夹子夹住后腿,鲜血染红了雪地。那白狐眼中含泪,似在哀求。张光熊心软,费力打开夹子,又撕下衣襟为白狐包扎。

“小家伙,快回去吧,下次小心些。”张光熊摸了摸白狐的头,继续上山砍柴。

当日晚间,张光熊背着柴禾回家,忽见一位白发老翁站在自家门前。

“老丈有何事?”张光熊问道。

老翁笑道:“今日蒙你救我一命,特来报答。”

张光熊疑惑不解,老翁也不解释,从怀中取出一枚铜钱递给他:“将此钱放入米缸,明日自有奇迹。”

张光熊将信将疑接过铜钱,一转身老翁便不见了踪影。他回家后将铜钱放入米缸,翌日清晨,母子二人惊讶地发现原本空荡荡的米缸竟满满都是白米。

自此,张家生活日渐好转。每逢困难,总有人暗中相助。张光熊十八岁时,已是相貌堂堂,学问也不曾荒废,在老秀才资助下,重新开始读书。

某日,张光熊在村口遇到一位游方道士。那道士见了他,忽然驻足,仔细端详后说道:“小哥面相奇特,似有仙缘,三日后月圆之夜,若见东南方向有异光,可随之前往,必有大机缘。”

张光熊将话记在心中。三日后月圆,他果然见东南山头有紫光闪烁,便循光而去。

行至深山一处古宅前,只见门庭若市,灯火通明。一位白发老翁迎了出来,正是当年所遇之人。

“恩公来了,快请进。”老翁笑道,“今日是小老儿寿辰,特请恩公前来一聚。”

席间,老翁介绍在座宾客,皆是奇人异士。酒过三巡,老翁坦言:“实不相瞒,我乃山中狐仙,昔日蒙恩公相救,今日特来报恩。”

老翁取出三枚铜钱,道:“此乃‘运钱’,可助恩公改变命运。但切记,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第一枚铜钱投入水中,可治百病;第二枚埋入土中,可保五谷丰登;第三枚随身携带,可遇贵人,官运亨通。

张光熊收下铜钱,狐仙又叮嘱:“三枚铜钱各有禁忌,治病之钱不可用于将死之人,丰登之钱不可贪心多种,贵人之钱不可主动求官,否则必遭反噬。”

回家后,张光熊先试治病铜钱。邻家小孩高烧不退,郎中束手无策。他将铜钱投入水中,取水给小孩喝下,不过半日,孩子竟痊愈如初。

消息传开,四乡八邻都来找他治病。张光熊牢记狐仙叮嘱,只治可治之病,不接将死之人。

第二年春旱,庄稼枯萎。张光熊将第二枚铜钱埋入自家田地,当夜便降甘霖,秋收时他家粮食产量倍增。他还悄悄将铜钱轮流埋入邻里田地,使全村免于饥荒。

二十二岁那年,张光熊带着第三枚铜钱赴省城赶考。途中遇一老者病倒路边,他悉心照料,老者康复后,才知是省城高官。在老者引荐下,张光熊结识了不少文人雅士。

考试后放榜,张光熊中举,被任命为邻县知县。赴任前,他回山寻找狐仙致谢,却只见空山寂寂,再无古宅踪影。

张光熊到任后,勤政爱民,清正廉洁,用狐仙所赐铜钱暗中帮助百姓,治下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好景不长,同僚李县丞觊觎张光熊政绩,暗中调查,发现他常有异举。一日,李县丞买通张府仆人,偷走了治病铜钱。

李县丞得铜钱后,为显神通,公然宣称能起死回生。恰逢知府老母病故,李县丞便前去献技,结果铜钱入水后竟变黑失效,知府大怒,将李县丞革职查办。

风波过后,张光熊深感人心险恶,将剩余两枚铜钱深藏起来,只偶尔在夜深人静时取出使用,助人于无形。

三年任满,张光熊政绩卓着,升任知府。赴任前夕,梦中再见狐仙老翁。

狐仙道:“恩公这三年来恪守本分,不负所托,今日缘分已满,老夫特来收回铜钱。”

张光熊惊醒,发现枕边三枚铜钱已不见踪影,只留一缕白狐毛。

此后张光熊官运亨通,最终官至巡抚,一生清廉爱民,活到九十高龄。临终前,他嘱咐子孙:“人生在世,善恶有报。我一生际遇,皆因少年一善。你等须牢记,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张家后代谨记祖训,乐善好施,成为当地有名望的家族。据说每逢张家有难,总会有白狐现身相助,成为当地一段佳话。

至今,张家庄老人茶余饭后,还会讲述张光熊与狐仙的故事,告诫晚辈:举手之善,或得仙助;贪心不足,反遭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