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民国初年,关外长白山脚下有个叫靠山屯的地方,屯子不大,却因着是进山的必经之路,往来客商络绎不绝。屯东头有家“福来客栈”,掌柜的叫赵老六,五十多岁,为人老实本分。

这年腊月,天寒地冻,赵老六的媳妇得了急病,没几日就撒手人寰。儿子在奉天当差,一年半载回不来一趟,偌大的客栈就剩下赵老六一人打理,好不凄凉。

却说这日晚间,外面北风呼啸,雪花纷飞,赵老六正准备上门板打烊,忽见门外来了三辆马车,打头一辆车上下来个衣着体面的老管家,拱手道:“掌柜的,我家老夫人携家眷欲往长白县投亲,天色已晚,风雪又大,可否行个方便,容我们借宿一宿?”

赵老六为难道:“客官,不是我不留客,只是小店近日...唉,有些不太平,怕是冲撞了老夫人。”

老管家笑道:“掌柜的多虑了,我家老夫人走南闯北,什么阵仗没见过?但求一瓦遮头,不讲究那些。”

话已至此,赵老六只好开门迎客。只见马车上下来一位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夫人,身着墨绿色锦缎棉袍,手执紫檀木拐杖,虽不言语,却自有一股威严。身后跟着几个丫鬟仆妇,并两个年轻后生,看样子是老夫人的孙子。

一行人安置妥当后,老夫人唤赵老六上前,问道:“掌柜的,方才你说客栈不太平,所为何事?”

赵老六叹了口气:“不瞒老夫人,自打上月内人过世,这客栈就出了怪事。每晚子时一过,厨房便有动静,锅碗瓢盆叮当响,像是有人在做饭。起初我以为是贼,可每次查看,灶台干干净净,米面粮油却不减反增。更奇的是,次日清晨,桌上总会摆着热腾腾的早饭...”

老夫人闻言,微微一笑:“这是好事啊,有人替你操持家务,岂不省心?”

赵老六压低声音:“若是人也罢了,可我暗中观察多次,从未见人影,只见...只见灶台边偶尔有黄鼠狼的脚印!”

老夫人若有所思,点头不语。

当夜子时,果然厨房又传来响动。赵老六早已习惯,蒙头大睡。倒是老夫人带来的一个年轻后生起夜,听见动静好奇前去查看,不一会儿便面色惨白地跑回来,说话都结了巴:“奶奶...厨、厨房有鬼!我看见个黄衣老妇在做饭,一转身就不见了!”

老夫人淡淡道:“多管闲事,睡你的觉去。”

次日清晨,桌上果然摆满了丰盛早餐:金黄的小米粥、喷香的贴饼子、还有一碟罕见的山珍小菜。赵老六苦笑着招呼客人用饭。

席间,老夫人的小孙子嫌粥烫口,不小心打翻碗筷,溅了身旁丫鬟一身。老夫人顿时沉下脸,拐杖重重一顿:“没规矩的东西!可知这粮食来之不易?”

赵老六忙打圆场:“不妨事,孩子家难免毛手毛脚。”

老夫人却正色道:“掌柜的有所不知,这客栈里有灵物相助,乃是你的福分。我等凡人,当心存敬畏,不可轻慢。”

话音刚落,窗外忽然刮起一阵旋风,卷得雪花乱舞。老夫人若有所思地望了一眼,不再多言。

饭后,老夫人将赵老六叫到房中,递过一个红布包:“老身与掌柜的有一面之缘,此物赠你,贴身佩戴,可保平安。记住,今夜无论听到什么动静,切勿出门查看。”

赵老六还要再问,老夫人却已闭目养神,只得退下。

当夜风雪更大了,赵老六惦记着老夫人的话,早早熄灯假寐。约莫三更时分,忽听院中传来阵阵凄厉的惨叫,似人非人,伴随着打斗之声。赵老六心惊胆战,想起老夫人的嘱咐,愣是没敢出门。

天刚蒙蒙亮,赵老六急忙开门查看,只见院中积雪上血迹斑斑,却不见人影。正惊疑间,老夫人推门而出,神色疲惫:“掌柜的,烦事已了,老身也该告辞了。”

赵老六这才明白昨夜定是发生了不寻常的事,连忙鞠躬道谢:“多谢老夫人相助,只是不知...”

老夫人摆手打断:“实话告诉你,我乃长白山胡家弟子,与你祖上有些渊源。近日有邪祟盯上你这客栈,欲夺灵气修行。昨夜已被我赶走,日后当可安宁。”

赵老六大惊失色,他早听老人说过,长白山有狐仙家族,分为胡、黄、白、柳、灰五姓,统称“保家仙”,没想到竟让自己遇上了。

临行前,老夫人又道:“那厨房中的黄仙,是真心助你,莫要负了她一番好意。”说罢,上车离去。

自那以后,客栈果然恢复了平静。只是厨房的怪事依旧,赵老六也渐渐习惯了这位不留名的“厨娘”。有时他甚至会多备一份碗筷,次日清晨总能见碗底残留些许饭粒。

转眼到了清明,赵老六给亡妻上坟归来,心情低落。当晚独自饮酒,不觉醉倒在桌前。朦胧中,见一黄衣老妇走入厅堂,面容慈祥。

老妇开口道:“掌柜的莫要悲伤,老夫人在天有灵,不愿见你如此。”

赵老六醉眼朦胧:“您是...”

老妇笑道:“我本是山中黄仙,多年前遭劫,幸得老夫人相救。如今奉命暗中护佑此店,以报恩情。”

赵老六又问:“那日邪祟是何物?老夫人又是如何将其赶走的?”

黄婆神色凝重:“那是一只修炼百年的獾妖,专吸人精气。那夜老夫人与其斗法,虽赶走了獾妖,自己也受了重伤。她本是渡劫关键时期,为此损了百年道行。”

赵老六闻言,悔恨不已:“早知如此,我该留下老夫人好生照料才是!”

黄婆摇头:“因果循环,皆是定数。你祖上曾救过胡家幼子,如今胡三奶奶报恩于你,正是仙家作风。”

言罢,黄婆又道:“老身明日也要回山修行了,今日特来告别。柜中留有一坛酒,乃山中所酿,饮之可强身健体。你好自为之。”说完,化作一阵青烟消失。

赵老六惊醒,发现是梦,却又如此真实。他急忙打开柜子,果然有一坛密封的老酒,酒香扑鼻。

此后,厨房再无异动,客栈却因赵老六酿得一手好酒而名声大噪。有人说那酒中有一股特殊的香气,饮后神清气爽;也有人说深夜常看到一黄衣老妇在客栈周边巡视。

赵老六活到九十高龄,无疾而终。儿子将客栈改为酒坊,生意兴隆。坊间流传,赵家与保家仙有缘,得仙家庇佑。而关于胡三奶奶斗獾妖、黄婆报恩的故事,也在长白山下代代相传,越传越神。

只有老街坊还记得,每逢大雪之夜,福来客栈门前总会莫名出现一排小小的脚印,从客栈门口一直延伸到长白山深处,仿佛有什么人年复一年地回来探望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