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金兰厌胜劫 > 第1090章 进博的请柬(2018年9月25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90章 进博的请柬(2018年9月25日)

九月底的北京,秋意已浓,几场缠绵的细雨洗去了夏末的燥热,天空呈现出一种清透的湛蓝,几缕白云如丝如絮。窗外的梧桐叶边缘已染上浅金,风一过,便有几片打着旋儿飘落,带着一种沉静的诗意。

李玄策的办公室位于一座环境清幽、安保严密的院落内。阳光透过宽大的落地窗,斜斜地洒在宽大的红木办公桌上,照亮了桌上铺陈开来的巨大图纸——那是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整体规划图,精细到每一个展馆、每一条通道、甚至重要的景观节点。图纸上用不同颜色的笔迹做了密密麻麻的标注,像一张精心编织的网。

他的手指,骨节分明,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量,正沿着图纸上标注为“科技生活展区”的线条缓缓移动。指尖停留在几个重点区域,那里未来将汇聚全球顶尖的科技产品与理念。阳光落在他微蹙的眉峰上,投下一小片专注的阴影。窗外,偶尔传来一两声清脆的鸟鸣,更衬得室内一片宁静,但这宁静之下,是即将到来的万国风云际会。

“笃笃。” 轻微的敲门声响起。

“请进。”李玄策的声音平和,目光并未离开图纸。

门开了,秘书小陈轻步走进来,手里拿着几份文件和一个精致的信封:“首席,这是刚送来的进博会最终版安保协同方案,需要您过目签字。还有,”他将那个米白色、带着暗纹的信封放在图纸一角,“这是给斯坦福大学L教授(李长庚的化名)的特别邀请函草稿,按您的意思拟的。”

李玄策这才抬起头,目光落在信封上。他拿起信封,指腹能感受到纸张特有的温润质感。他抽出里面的邀请函,纯白的卡纸上印着进博会的官方标识,设计简洁大气,内页是中英双语的邀请词,措辞恳切而庄重。他的视线在“诚邀国际顶尖学者L教授拨冗莅临”一行字上停留了片刻。

“嗯,措辞很好。”他点点头,将邀请函放回信封,却没有立刻交给秘书,“先放这儿,我再想想措辞。”

小陈会意,知道首席顾问对这位“L教授”的邀请格外重视,便安静地退了出去。

办公室又恢复了安静。李玄策靠向椅背,目光投向窗外澄澈的秋空。贸易战的阴云从年初便开始积聚,如今虽未全面爆发,但山雨欲来的气息已弥漫在每一次国际交流的缝隙里。这场即将在黄浦江畔上演的盛会,其意义早已超越了一场普通的商贸展会。它是一个信号,一个姿态,一个在逆流中依然坚定张开的怀抱。

“开放也是改革……”他低声自语,声音在安静的室内几乎听不见,却带着千钧的力量。这不仅是对世界的宣言,更是对自身的一次淬炼与证明。如何在重重压力下,将这场盛会办成一场展示中国自信、决心与机遇的完美舞台,考验着智慧与担当。

他重新拿起图纸,目光锐利地扫过“技术装备展区”、“汽车展区”、“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最终,又回到了“科技生活展区”。他拿起桌上的红色签字笔,在“人工智能与未来生活”和“新材料应用体验”两个子区域的旁边,分别写下两个娟秀的名字:方清墨、李念墨。

方清墨,他的妻子,中科院院士,在生物材料仿生领域卓有建树。她的团队将在“新材料应用体验”区,展示一种基于仿生原理、具有革命性自修复性能的环保涂层材料。这技术并非国家核心机密,却代表着中国在前沿材料科学领域的创新活力,足够惊艳,又不至于引起过度敏感。

而女儿李念墨,加州理工归国的年轻天才,她的团队则将在“人工智能与未来生活”板块,带来一套面向智慧城市管理的边缘计算优化算法模型。同样,这是非核心领域的技术展示,却足以体现中国年轻一代科学家在AI应用层面的深度思考与实践能力。让她们母女在这样一个国际舞台上亮相,既是实力的展示,也是一种无声的传承与宣告——中国科技的未来,充满生机。

至于他的父亲,斯坦福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李长庚,以“L教授”的身份公开回国参加进博会,其意义更是深远。这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更是“长庚计划”成果的一次绝佳展示窗口。李长庚广泛的国际学界人脉,将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更多关注中国、对中国市场和发展机遇抱有好奇与善意的顶尖人才的目光。他的回归,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感召力。

李玄策的嘴角微微上扬,一个清晰的脉络在他心中形成。他拿起桌上的内线电话:“小陈,进来一下。”

小陈很快再次出现。

“邀请函,”李玄策将那个米白色信封递过去,“在‘拨冗莅临’后面,再加一句,手写。”他顿了顿,目光深邃,“就写:‘家乡的秋色正好,浦江之水静候故人,盼归。’”

小陈郑重地接过信封:“明白,首席。我立刻安排,用深蓝色墨水,楷体手书。”

“嗯。”李玄策点点头,目光重新落回那幅巨大的规划图上。他的手指点在代表上海位置的那个点上,指尖仿佛蕴含着一种无形的力量,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这里,”他像是在对图纸说,又像是在对无形的未来宣告,“要向世界传递一个最明确、最坚定的信号:中国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任何风浪,都阻挡不了我们拥抱世界、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决心和脚步。”

他的目光扫过标注着妻子和女儿名字的区域,又仿佛穿透图纸,看到了父亲李长庚在进博会现场与国际学者们谈笑风生的场景。李氏三代人的智慧与力量,将以各自的方式,融入这场国家级的宏大叙事之中。他拿起那份安保协同方案,开始逐页审阅,神情专注而沉稳。阳光在他身上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窗外,一片金黄的梧桐叶悠悠飘落,无声地融入秋日的静谧里。一场汇聚世界目光的盛会,正随着他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份心思,在精密的图纸和无声的期盼中,缓缓拉开序幕。那封带着手写温情的请柬,即将飞越重洋,去召唤一位游子,也召唤着一个更加开放、自信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