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金兰厌胜劫 > 第961章 归巢鸿雁的建言(2016年1月5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61章 归巢鸿雁的建言(2016年1月5日)

雪粒子敲打着国家基础科学中心的穹顶玻璃,十二米高的《万里江山图》砂岩浮雕下,李长庚抚平西装第三颗纽扣。青铜地砖倒映着他笔挺的身影与墙上两行鎏金大字:

周髀遗算 开寰宇之眼

墨经残卷 铸万世之基

“请诸位看三组数据。”老人指尖划过全息屏,斯坦福实验室的蓝色logo碎裂成漫天星斗:

“过去五年,全球顶级《自然》期刊论文中,华裔学者通讯作者占比31%,但归属中国机构的——”星斗骤然黯淡,“仅7%。”

台下响起压抑的抽气声。中科院数理学部主任的钢笔滚落在地,咕噜噜滑到李长庚脚边。

报告厅后排阴影里,李玄策将暖手炉递给父亲。

檀香木炉壁刻着《天工开物》碾碓图,热气蒸腾起旧事:

- 1983年渤海寒夜,打捞船探照灯下,李长庚攥着浸透海水的《梦溪笔谈》沉入深渊;

- 2007年斯坦福图书馆,白发教授将泛黄家谱推给少女李念墨:“你祖父叫李守义?他是我抗战时失散的...”

“隐形冠军们被困在玻璃牢笼。”李长庚敲击屏幕,某顶尖纳米材料学家的证件照被红色锁链缠绕,“托马斯·陈,祖父是蜀绣大家。他团队研发出室温超导薄膜,却被禁止参加上海学术会议。”

照片突然放大——陈教授实验室白板角落,隐约有敦煌飞天的草稿。

“所以您想用文化钥匙开科学锁?”前排的院士倾身追问。

李长庚微笑颔首。全息屏漾开水墨涟漪,浮现计划书封面:

《归巢计划:以文明血脉唤醒科学赤子》

扉页题着张载名言:为天地立心

战略部署室顷刻盈满茶香。

方清墨将热普洱注入三只天目盏,推给李长庚时盏底映出她腕间的蝴蝶结胎记——那是1987年大学迎新晚会,李玄策为她系上的红绸带。

“父亲这招攻心为上。”她展开一卷泛黄绢布,“苏州刺绣研究所刚复原了失传的‘慧纹’,用五万分之一毫米银丝绣出纳米电路图。”

绢布在投影仪下流光溢彩,凤凰羽翼竟是碳纳米管阵列。

李长庚眼睛倏亮:“陈教授祖母的绝技就是慧纹!快联系苏绣...”

“已经在了。”李念墨突然插话,笔记本转向众人。视频里白发绣娘指尖翻飞,银针穿刺的正是超导薄膜结构图!

“您怎么...”李长庚愕然。

“昨夜您起草计划书时。”少女狡黠眨眼,“我黑进您电脑备份了陈教授资料。”

李玄策忽然咳嗽一声,从公文包抽出牛皮信封:“文化部特批的战国错金铜尺复刻件,明天随苏绣视频寄给陈教授。”

三人目光相撞,方清墨噗嗤笑了:“你们爷孙三代打配合战呢?”

危机在温馨时刻突袭。

国安旧部撞门而入:“陈教授在旧金山机场被拦!借口是行李里‘可能携带蚕卵’...”

李长庚腕表突然震动,斯坦福老友的加密短信跳出:

【FbI正在搜查陈宅 目标:其祖父抗战日记】

青瓷茶盏哐当坠地。李长庚踉跄扶桌,腕部条形码刺青涨得血红——那是他被绑架到研究所时烙下的电子囚印。

“启动‘焦尾琴’。”李玄策声冷如铁。

李念墨十指在键盘翻飞,屏幕炸开无数古琴谱符号。国家大剧院地下密室,某台超级计算机将《广陵散》旋律转为激光密码,直射太平洋海底光缆。

三分钟后,陈教授手机震动。他点开视频:苏州绣坊里,九十岁的祖母抚摸着战国铜尺复刻件,哼唱起江南童谣:“蚕宝宝,吐银丝,织就霓裳...”

老人突然对着镜头说英文:“tommy,回家吧。奶奶教你绣凤凰。”

机场安检屏幕瞬间雪花纷飞!趁警卫揉眼时,陈教授闪入海关VIp通道——通道尽头,周卫国举着“德迅物流”接机牌憨笑。

当夜,观寰阁灯火通明。

李玄策将批文递给父亲:“教育部特批‘华夏文明与前沿科技交叉研究院’,您任院长。”

李长庚摩挲着公章红印,忽从内袋掏出半枚带血玉佩:“这该物归原主了。”

玉佩被按在李玄策掌心,断面刻着“守义”二字。

“当年沉船时,你祖父塞给我的。”老人泪滴在玉佩上洇开血丝,“他喊:‘把《梦溪笔谈》带给孩子们...’”

窗外风雪更骤。李天枢忽然奔来,将画板贴在玻璃上。炭笔绘出惊心动魄的一幕:

汹涌海潮中,古籍化作羽翼覆盖小舟,舟尾坐着捧书老人,衣襟滴落的血珠凝成北斗七星。

李玄策闭目轻诵:“文脉不绝,天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