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金兰厌胜劫 > 第827章 稀土博弈的“后手” (2014年6月26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27章 稀土博弈的“后手” (2014年6月26日)

京城夏夜,空气里沉淀着白昼的喧嚣余温。国家战略资源储备管理局大楼内,顶层那间铺着深色地毯、墙壁镶嵌着巨大电子屏幕的会议室,灯火通明,气氛却如同窗外凝固的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一场关乎国家未来战略资源的紧急会议,已持续了数个小时。

李玄策坐在长桌一侧,位置并不居中,却仿佛是整个空间的引力核心。他身着熨帖的深色衬衫,袖口挽至小臂,露出腕上一块略显陈旧却走时精准的机械表——那是他早年防汛时留下的习惯。作为国家安全战略智囊团首席顾问,他此刻的身份,是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的关键谋士。

巨大的屏幕上,滚动着复杂的数据图表和卫星地图,标注着全球稀土的分布、开采、贸易流向,以及近期某些国家政要、跨国矿业巨头异常活跃的身影。议题只有一个:针对近期国际上对我国稀土出口管制措施陡然升级的指责、施压,以及某些国家正紧锣密鼓地试图绕开管制、扶持替代来源甚至囤积居奇的动作,如何应对?

“……他们甚至将此事提交到世贸组织框架下讨论,措辞强硬,指责我们破坏自由贸易规则,损害全球供应链。”一位负责对外经贸事务的官员语速急促,眉宇间带着压抑的焦躁,“压力很大,几个主要贸易伙伴都在私下或公开场合表达了‘关切’。”

另一位来自工业部门的专家指着地图上的几处闪烁的红点:“更棘手的是这里、这里,还有这里。情报显示,他们在加速勘探我们周边的潜在稀土矿藏,甚至不惜重金投入一些回收技术尚不成熟的项目,目的就是尽快摆脱对我们的依赖。同时,国际市场上,尤其是黑市,针对我国特定品种稀土元素的私下交易量激增,价格被恶意炒高,囤积迹象明显。”

会议室里一片低沉的议论声,空气仿佛被无形的压力压缩着。被动防御?强硬回击?似乎都难以破局。

这时,李玄策微微前倾身体,指节在光滑的桌面上轻轻叩了两下。声音不大,却像投入静水中的石子,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眼神沉静,深邃如古井,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同僚,那目光里没有慌乱,只有一种历经风雨后的沉稳与洞悉。

“诸位,”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穿透了室内的凝重,“对方的动作,看似咄咄逼人,实则暴露了他们的焦虑和软肋——他们离不开我们的稀土,至少在短期内,没有任何替代方案能满足其高端制造业,尤其是军工和新能源领域的庞大需求。他们的施压,是‘攻心为上’,想让我们自乱阵脚,主动让步。”

他停顿了一下,拿起手边的激光笔,一道醒目的红点落在世界地图上代表我国的位置:“我们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压力被动挨打。这盘棋,要下三步。”

他竖起第一根手指:“明线: 据理力争,站稳立场。强调我们管控出口,是基于资源主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正当权利。国际规则不是单方面的枷锁。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出口配额制度,建立从矿山开采、加工分离到最终出口的全链条、可追溯体系。公开、透明、合规,堵住他们指责的口实。同时,外交层面要主动发声,讲好我们的故事,争取更多理解和支持。这条线,由外事和商务部门主导,务必堂堂正正,有理有据。”

红点移动,指向屏幕上的全球贸易网络和几个关键节点。李玄策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暗线: 由我们(他微微颔首示意国安及相关经济部门)主导。他们想囤积?想绕过管制?想炒高价格制造恐慌?那我们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启动国家战略储备调节机制。”

他语速平稳,却字字千钧:“利用我们庞大的储备优势,在关键时间节点、针对特定品种,进行‘精准滴灌’或‘定向泄洪’。当他们囤货待涨时,我们适度、分批释放储备,平抑价格,打掉他们的暴利预期;当他们扶持的替代项目刚有苗头,我们就加大相关品种的供应,用合理的价格挤压其生存空间。同时,加强国际执法合作,严厉打击稀土走私和非法交易网络,斩断黑市链条。记住,这是‘非对称反制’,动作要快、准、狠,目标明确,打痛那些试图浑水摸鱼、火中取栗的投机者。让他们明白,绕过规则的成本,远高于遵守规则。”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有李玄策沉稳的声音在回荡。不少人眼中闪过亮光,仿佛在迷雾中看到了方向。他竖起第三根手指,目光中透出一种超越当下的深远:

“长远线: 这才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他手指的红点最终落在了国内地图上,代表着科技研发和产业升级的区域。“我们不能永远靠卖矿石和初级产品。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不可替代的技术和产业优势!”

他看向屏幕旁一直沉默倾听的李长庚(以视频形式接入会议)。李长庚微微颔首,接过话头,声音通过清晰的扩音器传来,带着海外学者特有的严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玄策说得对。稀土的价值,在于它下游的应用。永磁电机、激光晶体、精密陶瓷、催化剂、储氢材料……这些都是未来科技和高端制造业的心脏。我们必须集中力量,攻克稀土高端应用的核心技术,打破国外的专利壁垒。同时,推动国内稀土产业链的整合与升级,从低端分离冶炼向高附加值材料制造和器件应用跃迁。”

李长庚的虚拟影像放大了,他调出了一份简略的图表:“我们的目标是,让国际市场,尤其是那些对我们施压的国家,最终离不开我们生产的高性能钕铁硼永磁体、离不开我们的高端激光晶体、离不开我们的高效汽车尾气催化剂!当他们发现,离开我们的高附加值产品,他们的电动汽车跑不动,他们的精密仪器失灵,他们的清洁能源设备效率大减时,谁还敢轻言‘脱钩’?谁还敢对我们的资源政策指手画脚?我们要让他们明白,卡脖子的绳索,并非只有他们能攥在手里。”

“李老所言极是。”李玄策目光炯炯,接口道,“这‘长远线’,需要举国之力。科技部、工信部牵头,整合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的力量,设立国家级攻关项目。资金、政策、人才,要全力倾斜。引进海外尖端人才,尤其是那些心系祖国的华裔科学家,刻不容缓。同时,严格保护我们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这步棋,是为未来十年、二十年布局,是真正的‘后手’!”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明线守正,暗线出奇,长远线固本。三线并举,方能破局。被动挨打,只会陷入无休止的指责和消耗;一味强硬对抗,也非上策。唯有将资源、智慧、科技和战略定力结合起来,才能在这场关乎国运的博弈中,掌握真正的主动权。”

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随即响起一阵低沉而有力的赞同声。主持会议的领导目光深邃,最终拍板:“玄策同志的思路清晰可行,长庚同志的建议极具前瞻性。就按这个方案执行!明线、暗线、长远线,同步推进,务必周密细致,确保万无一失!”

会议结束,已是深夜十一点多。走出大楼,京城的霓虹依旧璀璨,但喧嚣似乎被隔绝在另一个世界。李玄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让司机驱车前往父亲李长庚下榻的酒店。

推开套房的门,李长庚正站在落地窗前,望着京城的万家灯火。茶几上,一套古朴的紫砂茶具还氤氲着热气。老人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爸,还没休息?”李玄策脱下外套,在父亲对面的沙发上坐下,顺手拿起温热的茶壶,为父亲续上一杯清茶。

“睡不着啊,”李长庚坐回来,端起茶杯,深深嗅了一下茶香,仿佛在汲取力量,“今天的会,让我想起了很多。当年在斯坦福,看着他们的实验室拿着我们廉价的稀土原料,做出尖端的产品,再高价卖回给我们甚至限制我们……那种滋味,不好受。”

李玄策静静听着,他能感受到父亲平静语气下深埋的波澜。父亲离乡背井数十载,那份对故土科技落后的痛心与不甘,早已融入骨血。

“您今天的建议,点中了要害。”李玄策由衷地说,“把资源变成技术优势,才是真正的‘点石成金’。这方面,您是权威,还得您多费心,帮我们规划路径,引荐人才。”

李长庚放下茶杯,眼神锐利起来:“路径已经有了初步设想。首先,集中突破几个关键点:超高纯稀土金属制备、耐高温高矫顽力永磁材料、高性能稀土发光材料、新型稀土催化材料。这几个方向是应用最广、卡脖子最严重的。人才方面,我列了一份名单,都是相关领域的顶尖华人学者,不少人有回国意向,只是顾虑重重。需要国家层面提供足够有吸引力的平台、资源和保障,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另外,”他顿了顿,压低声音,“我通过一些私人渠道了解到,国外有几个重点实验室,在稀土替代材料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的苗头,虽然离实用还很远,但必须高度警惕,我们可以设法……”

父子俩的谈话一直持续到凌晨。灯光下,李长庚时而用笔在纸上勾勒技术路线图,时而列举关键人物的名字和特点;李玄策则凝神倾听,不时提出关于政策配套、资金保障、安全审查等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窗外夜色深沉,套房内却弥漫着一种专注而热烈的氛围。两代人的智慧、经验、视野,在这一刻紧密交融。李长庚的海外背景和国际前沿视野,为李玄策的宏大战略注入了精准的科技坐标;而李玄策立足国情的全局把控和铁腕执行力,则让李长庚的蓝图有了落地的坚实保障。

“……还有一点,”李长庚最后放下笔,语重心长,“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更是基础科研的竞争。要舍得在基础研究上投入,培养我们自己的顶尖人才梯队。念墨在量子领域,天枢在信息学上的天赋,都是未来的希望。我们这代人,要为他们铺好路。”

李玄策郑重点头:“我明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家的根基,终究在人才和教育。”他看着父亲鬓角的白发在灯光下愈发清晰,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与敬意。“爸,辛苦您了。有您坐镇后方,我心里踏实多了。”

李长庚摆摆手,脸上露出难得的轻松笑容:“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能看到自己这点微末之学,能为国家派上点用场,我这把老骨头,比什么都高兴。”他拿起已经微凉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玄策,记住,大国博弈,如同烹小鲜,火候差不得分毫。明处要稳得住,暗处要拿得准,长远更要看得清。你今天的‘三步棋’,有章法,有魄力。放手去做吧!”

李玄策看着父亲眼中那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期许,只觉得肩上的担子虽重,心中却充满了力量。窗外,东方天际已隐隐透出一抹极淡的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来临。而一场围绕着稀土的无声较量,也在这对父子的深夜谋划中,悄然布下了决定未来的关键“后手”。茶杯中的倒影,映照着两张坚毅而智慧的面孔,如同古老棋盘上两颗相互辉映的星辰,照亮着前行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