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安康县。

程毅正在城内巡视与善后。

而医疗营三人组也刚进城,就跟程毅撞了个照面。

“参见大帅。”三人也不敢怠慢,来到程毅面前行礼。

程毅看着他们微微颔首:“回来得正好,接下来你们回去各自的营房,接管营地之后,尽快与新拔擢士兵熟悉一下,半个月之后,你们依旧是主力,不过这一次的战场,放在洋州与西乡。”

程毅交代着但三人也有点古怪的看着程毅:“大帅,我们西线的战争,不该保守一点吗?”

“因为也速不花那边的消息。”程毅也没瞒着,“陕西行省直到现在,都没有拿到中书省调集西域军队的命令,反而是得到了一些关于宁夏方向的战报,蒙古草原出事了。”

此言一出,三人瞬间明白怎么回事了。

看来西线的战场压力,将会下降很多了。

程毅也是微笑着,之所以答应也速不花投降,就是因为他说他愿意拿陕西行省内部的信息作为交易,这才让程毅没有对他痛下杀手。

而这个消息,很有用。

随着中原红巾暴动,一连几个月,之前遭到忽必烈家族打压的草原蒙古族系,尤其是以阿里不哥一系的草原蒙古人,开始蠢蠢欲动了。

现在整个陕西行省能调动的阿速军与回回军,全部布防在宁夏与亦集乃路,根本动弹不得。

蒙元朝廷甚至下旨陕西方面,允许汉人地主做团练了。

也就是说,蒙元朝廷对于南方的整体失控正在加剧。

如此天赐良机,程毅再拖沓,那就是自讨苦吃了。

所以他把这三人调回来,让他们带着三营兵马,将战场推到洋州与西乡,而他自己要转向了。

他准备从紫阳出发南下,尝试突袭达州,然后攻入钓鱼台,将整个四川切成两半。

之所以敢玩这么大,就是因为他摸清楚了如今的四川兵成色。

只要他将战火烧到洋州与西乡,汉中一定会求援陕西,但陕西的兵马要防备草原动向,那么陕西一定会将这件事推到中书省。

到时候中书省绝对会从四川调兵。

只要四川兵全部堆到广元,程毅立刻就从山路直接打穿整个达州,然后是钓鱼城与重庆。

两条入川的通道都拿下来了,程毅就不用担心四川方向的进攻了。

打发了表忠心的三人去西边,程毅巡视完安康的建设之后,来到了州衙。

当然,如今的州衙已经下了牌子,正换上程毅亲笔所写的:“安康府衙”的牌匾。

郧阳与安康尽皆在手。

程毅一时间也觉得豪情万丈。

“大帅,也速不花在府内候着。”

亲兵来告诉程毅了情况。

他微微颔首踏入其中,然后在庭前,看到了一个换了一身宋式华服,戴着帽子,露出发黑耳朵,笑容谄媚的中年男人。

正是兴元路同知也速不花。

当然,他现在不叫这个了。

就看到他见到程毅,立刻下拜道:“臣骨公牛,参见大帅。”

程毅听到他的自称,坐上主位之后,略显无语的看着他:“是谁给你弄的这个名字?”

也速不花闻言有点尴尬的挠了挠脸,他虽然是蒙古同知,但不代表他真的不学无术,他是懂那么一些汉人文化的。

所以他的名字也速不花,也速是骨头的意思,不花是公牛的意思。

虽然不知道他的父亲为什么叫他骨头公牛,但按照汉人这边的翻译,骨公牛确实更像是汉人名字。

就是有点——俗。

“行了,待会给你赐一个合适的名字。”程毅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尴尬,“你来,就是说明本帅交代你的任务,完成了?”

“是!完成了!”也速不花赶紧上前两步,摸出了一张名帖说,“这上边都是臣这些年在汉中各地搜罗的匠作名单。

其中有炮匠六十户,铳匠三十户,甲匠百户,铁匠、刀匠等三百户。”

程毅的亲卫拿来名单检查了一下,然后送到程毅手中。

程毅只是翻了翻,笑容越发灿烂:“不错,你是个识时务的。”

“能为大帅的伟业做出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是臣的荣幸。”

也速不花表达自己的忠诚。

开什么玩笑,眼前这个程毅根本就是怪物。

他原本以为依托城池守着,能逼得对方在粮草断绝之后撤退。

可谁知道,这位一上手,就是对地方进行“犁地”,本地根深蒂固的大户,基本上难逃其手,全部连根拔起。

连支持他的人都没了,那金州就是一座空城,早晚要出事。

与其等死,不如换来好处。

再说了,他只是瓦烈部人,又不是孛儿只斤氏,才懒得为他们赴死呢!

“很好。”程毅再一次赞许,然后对他说,“方才说,给你赐名。正好本帅想到了一个。

便唤你骨犚(wèi),表字实明。”

也速不花赶紧下拜道谢,也不管程毅给他起的名字是不是有啥问题。

不过程毅本来想叫他骨犍来着,但犍是阉割过的公牛意思,有点过于隐晦的嘲讽,所以被程毅换了这个骨犚,犚是黑耳朵牛。

正好这个家伙的耳朵,是黑色的。

“行,那么之后你便是骨氏。将你的家人,全部迁往郧阳,然后你入郧阳府中学学习,希望你能摒弃胡俗,更始教化。”

程毅打发了他。

学校体系,是他接下来对地方进行系统性祛除胡俗的手段,不过他不会跟朱元璋一样,纯搞四书五经,而是对里头进行分化。

凡是之前父母三代内身份属于胡人的,全部归拢去读县小学与府中学的文科班,也就是纯四书五经教学。

而其他编户为汉人的,则会在小学之后分科,进入理科班读书。

至于理科,暂时学的是北宋理学,也就是还未被朱熹进行删改的理学系统。

这一套理学,其实更像是科学前身,虽然很多概念看不懂,但里头对于数学、天文地理、阴阳理解的化用,算得上是推动北宋一个时代高光的玩意儿。

程毅既然暂时没空整合与梳理,那么就用之前的系统来填补缺口。

至于南宋朱熹的理学系统,暂时不兼容就行。

反正他现在要做的,是尽快培养循吏,然后形成自己的人才梯队。

洗文化,也是他稳定地方必须做的事情。

“唐宋的法律……也不知道能不能搜到相关善本。”

程毅念叨着,但转头就放在一边了。

现在更重要的还是火器。

这是接下来速通川渝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