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光的河流平稳地向前流淌,冲刷着生活的河床,也沉淀下新的风景。陆宇在新的工作节奏中,逐渐找到了与自身状况和平共处的方式。药物治疗成了他忠实的伙伴,让他能够在大部分时间里维持着体面的稳定,尽管偶尔在疲惫或压力过大时,手指仍会不受控制地泄露一丝颤抖的痕迹,但他已能坦然面对,并学会在那一刻巧妙地转移注意力或短暂休息。

他的“整合管理门诊”逐渐有了口碑。那些带着一叠叠检查报告、满怀困惑和焦虑的慢性病患者,在这里找到了能耐心倾听、并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解释病情的医生。陆宇不仅开药,更开“方案”,涉及药物、营养、运动、心理乃至社会支持。他发现,这种更全面、更人性化的医疗模式,所带来的深层满足感,丝毫不亚于当年在导管室里打通一根闭塞血管的瞬间。他的战场,从一颗心脏的微观结构,扩展到了一个生命整体健康管理的宏观视野。

科室的质控和教学工作,他也做得风生水起。他牵头建立的“每月病例复盘”制度,选取典型或存在瑕疵的病例进行全科讨论,不追究责任,只聚焦于流程优化和知识更新,深受年轻医生欢迎。他带教的刘晓和王楠进步神速,已经开始独立处理大多数常见急症,眼神里充满了独当一面的自信。看着他们的成长,陆宇心中充满了“为人师”的欣慰,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也更深地理解了魏医生、张医生当年的苦心。

这天,医院举行一年一度的新职工入职宣誓仪式。陆宇作为优秀带教老师代表,被邀请出席。他坐在台下,看着一张张洋溢着青春、憧憬又略带紧张的面孔,听着他们用还显稚嫩却无比庄重的声音念出《希波克拉底誓言》:“……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 时光仿佛瞬间倒流,他看到了多年前那个同样怀揣理想、初次穿上白大褂的自己。

仪式结束后,科室为新来的几位实习医生分配带教老师。一个名叫周苒的女生,被分配到了陆宇名下。她看起来文静内向,但眼神清澈,带着一股认真的执拗。

“陆老师,您好!我是周苒,以后请您多指教!”她向陆宇鞠躬,声音不大,却很有力。

陆宇看着她,仿佛看到了某种熟悉的气质,温和地笑了笑:“欢迎加入心内科。不用紧张,我们一起学习。”

带教周苒的过程,让陆宇有了新的感触。与刘晓的机灵、王楠的沉稳不同,周苒基础扎实,善于思考,但动手操作时却显得有些过于谨慎,甚至笨拙。第一次让她尝试进行深静脉穿刺,她紧张得手都有些发抖,失败了。

“对不起,陆老师,我……”她满脸通红,几乎要哭出来。

陆宇没有责备,而是让她先停下来,放松一下。“记得我第一次独立穿刺时,比你还紧张,差点把针掉在地上。”他平静地分享着自己的糗事,“操作的关键不在于快,而在于稳和准。感受解剖层次,而不是盲目用力。再来一次,我帮你扶着。”

在他的鼓励和具体指导下,周苒第二次尝试成功了。看着她眼中迸发出的、混合着喜悦和难以置信的光芒,陆宇心中一动。他意识到,每个年轻医生的成长路径都不尽相同,需要的是因人而异的引导和足够的耐心。

一天下班后,周苒拿着笔记本来找陆宇,请教一个关于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的难点。陆宇没有直接解答,而是反问她:“你觉得对于这个病人,我们是应该更积极地利尿,还是更保守一些?为什么?”

周苒认真思考着,结合病人具体的情况,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虽然有些地方还不成熟,但思路清晰。

陆宇赞赏地点点头,然后才结合最新的指南和临床经验,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补充。他不仅讲“怎么做”,更讲“为什么这么做”,以及不同选择背后的风险和获益权衡。

周苒听得眼睛发亮,飞快地记录着,末了,她由衷地说:“陆老师,您讲的比书上清楚多了!感觉一下子打通了任督二脉!”

陆宇笑了:“医学是实践的学科,书本是骨架,临床经验才是血肉。”

随着接触增多,陆宇了解到,周苒来自一个偏远的山村,是村里走出来的第一个医学研究生。她选择回到本省的县医院工作,是希望离家乡近一些,能为像她父母那样的基层百姓做点事。

“我们那里,很多老人有病都拖着,怕花钱,怕麻烦儿女,也怕去医院。”周苒轻声说,眼神里有一种超越年龄的沉重,“我就想,如果能多一个理解他们、能耐心给他们看病的医生,也许就能多帮到一些人。”

这番话,让陆宇仿佛看到了当年在青石镇义诊时那个触动了自己的原点。他看到了另一种形式的“回归”与“坚守”,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方式,在这片土地上延续。

不久后,医院组织青年医师技能竞赛。心内科决定派周苒参加。备赛期间,陆宇利用休息时间,给她进行强化训练,从理论到操作,一遍遍抠细节,模拟各种突发状况。

“别想着比赛,就想着你是在抢救一个真实的病人。”陆宇在她因为紧张又一次操作失误后,平静地说,“你的每一个判断,每一个动作,都关乎他的生命。静下心来,感受它。”

周苒看着陆宇沉稳的眼神,深吸一口气,重新投入练习,眼神愈发坚定。

比赛那天,周苒表现出色,尤其是在模拟抢救环节,她沉着冷静,判断准确,操作流畅,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最终获得了二等奖。站在领奖台上,她捧着证书,目光在台下寻找,最终与陆宇欣慰的目光相遇,她用力地朝他点了点头。

赛后,陆宇送给她一件礼物——一本边角已经磨损、但保存完好的《实用心脏病学》,是魏医生当年送给他的。

“这本书跟我很多年了,里面有些我的批注,可能对你有点用。”陆宇说。

周苒双手接过,像是接过一件珍贵的传承,郑重地说:“谢谢陆老师!我一定会好好看的!”

看着周苒捧着书离开的背影,挺拔而充满希望,陆宇站在走廊的窗前,夕阳的金辉洒满一身。他忽然想起古时“授衣”的传统,不仅是赠与一件遮体之物,更是赋予一份职责与使命。

他曾从魏医生、张医生手中接过这份职责,如今,他也在将它传递给周苒,传递给刘晓、王楠,传递给“星火计划”里那些未曾谋面的基层同行。他的身体或许不再允许他像从前那样冲锋陷阵,但他积累的知识、经验和那份对医学、对患者的赤诚,却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源源不断地传递下去,在更多的生命里生根发芽。

疾病限制了他的某些可能,却从未剥夺他作为医者的核心价值。他依然是那个守护者,只是守护的方式,从直接的搏杀,变成了更悠长的点燃与传承。他的白大褂依旧雪白,胸中的信念,历久弥坚。

前路漫漫,薪火相传。这,或许就是他对魏老师“守住营盘”嘱托,最深刻、也最富生命力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