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 > 第210章 乡土沉醉与远洋召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0章 乡土沉醉与远洋召唤

接下来的两日,凤阳皇陵旁的流水席依旧是人声鼎沸,烟火气十足。

朱元璋仿佛彻底卸下了帝王的沉重甲胄,回归了一个游子回乡的本真。他不再仅仅高坐主位,而是兴致勃勃地端着粗瓷酒杯,穿梭于一张张摆满乡野佳肴的方桌之间。

“老哥,今年家里的收成咋样?谷仓可还堆得下?”他拍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的肩膀,用地道的凤阳乡音问道。

那老者激动得手足无措,连连道:“托陛下的洪福!用了那‘化肥’,亩产翻了一番还不止!家里那口老谷仓,今年得加盖半人高才够用哩!”

朱元璋闻言,开怀大笑,声音洪亮:“好!好!仓里有粮,心里不慌!这才是咱想看到的光景!”

他又走到另一桌,几个带着孩童的妇人连忙起身行礼。朱元璋摆摆手,弯腰逗弄着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娃娃,吃饱了没?肉可还够吃?”

那男孩胆子颇大,舔着油汪汪的嘴唇,大声说:“吃饱了!陛下,俺吃了三大碗饭,还有好多肉!”

“好小子!能吃才能长力气,将来像你祖辈一样,为咱大明出力!”朱元璋龙颜大悦,亲自夹了一大块红烧肉放到孩子的碗里,引得周围一片善意的哄笑和感激的目光。

他与宿老们回忆当年在皇觉寺为僧的清苦,感叹如今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聆听壮年汉子们对修路、对新农具的夸赞,仔细询问还有何不便;他甚至会关心谁家儿郎到了婚配年纪,戏言要亲自做媒。

这种毫无隔阂的互动,让“洪武皇帝”在乡亲们眼中,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生杀予夺的恐怖存在,更像是一个取得了巨大成就、回馈乡里的成功子弟。

那些“陛下圣明”、“洪武爷万万年”的欢呼,以及每晚必定响起的、颂扬太平的新版《凤阳花鼓》,如同最醇厚的美酒,让他深深沉醉,胸中块垒尽消,脸上焕发着一种发自内心的红光。

相比之下,王卓和朱高炽则显得有些精力不济。

连续三日的喧嚣与操持,面对络绎不绝的乡民、需要时刻维持的礼节、处理各种食材调配和人员安排,两人只觉得精神萎靡,脸上的笑容都几乎僵硬。

王卓私下对朱高炽苦笑道:“太孙殿下,我现在听到《凤阳花鼓》的调子,脑子里就自动开始盘算明天需要多少头猪、多少袋面。”

朱高炽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然而,再看朱元璋,虽年事已高,却如同汲取了故乡的土地精气一般,愈发神采奕奕,处理这些场面游刃有余,丝毫不显疲态。

王卓心下不得不再次暗叹:“不愧是历史上数得着的勤政劳模,这精力体力,真真是天赋异禀。”

流水席终于在一种圆满和感恩的气氛中落下帷幕。朱元璋意犹未尽,还想着在凤阳多盘桓几日,去看看他当年放牛的山坡,听听未经修饰的乡野逸闻,好好重温并享受这难得的、不带太多朝堂算计的纯粹乡土氛围。

然而,就在他准备下令仪仗多驻跸几日时,天际边传来一阵由远及近的、不同于任何鸟类或自然风的独特轰鸣声。

席间众人纷纷抬头,只见一架涂装着“东大”标志的直升机,正卷起烟尘,朝着行宫前的空地稳健降落。这超越时代的造物,引得乡民们一阵惊呼和骚动,许多老人甚至下意识地就要跪拜,口称“神鸟”。

直升机舱门打开,荀史墨快步走下,无视周围的骚动,径直来到朱元璋等人面前,敬礼后,将一份密封的电文呈给朱高炽。

朱高炽迅速拆阅,脸色立刻变得严肃,转身对朱元璋低声道:“皇爷爷,应天转来的急电。郑和船队发来消息,他们在‘东大’专家的协助下,已顺利抵达瑙鲁岛,并按计划初步平整了场地,建起了一个可供此等军用运输机起降的简易机场。万事俱备,只等姑父从‘东大’调集专业人员和开采设备前往,便可立即着手开发岛上的鸟粪……额,是那个‘磷酸盐矿’。”

王卓闻言,精神顿时一振,连日的疲惫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使命感和直升机的轰鸣声一扫而空。瑙鲁的鸟粪石(磷酸盐矿),是关乎大明农业未来持续增产的关键肥料来源,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他立刻看向朱元璋,等待最终决断。

朱元璋脸上的闲适与沉醉迅速褪去,那双刚才还洋溢着乡情与温和的眼睛,瞬间恢复了帝王的清明与锐利,如同鹰隼。

“呵,这郑和,动作倒是不慢,这‘铁鸟’来得也真是时候。”他轻笑一声,带着一丝对效率的满意,随即语气转为果决,对王卓下令道:“乡土之情虽暖,然国事重于泰山!王卓,你即刻乘此‘铁鸟’出发,返回‘东大’营地,调集精干人手与所需器械,火速前往瑙鲁!此事关乎天下粮仓,关乎大明根基,不得有丝毫延误!”

“臣,遵旨!”王卓肃然领命,心中已开始飞速盘算需要调集的人员和设备清单。

朱元璋又看向朱高炽,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稳:“大孙,传令下去,仪仗准备,咱们明日……也该起驾回应天了。这凤阳的酒,下次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