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我和扁鹊重生1970当医生 > 第204章 除夕夜和知青们畅谈七七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4章 除夕夜和知青们畅谈七七年

这次来的几个老干部的子女都在外地,过年期间也不需要离开,大家早就商量好在沂溪医院过年了。

赶在年前,陆续有老干部们的子女从外地过来探望,有外省的,也有南湘其他地区的。

虽然暂时不会有什么收获,但通过老干部们的嘴,让他们对沂溪医院有了个初步认识。

再加上亲身感受,假设今后有机会,请他们帮点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76年除夕到了,不出意外的是,美娟依然缺席家里的团聚。雷司令和杨光明邀请,雷阿姨带着全家都去了京城。

今年过年的气氛却最为轻松,老奶奶在玉蓉家住了差不多一年,终于在年前被接了回来。

团年饭还是在黄不凡家里吃的,兄弟四家人齐聚一堂,给老奶奶敬过酒之后,大家开始举杯畅饮。

每次酒桌上最能喝的还是老三玉春,或许也是受到形势改变的影响,黄玉春难得对两个大哥说了几句客气话:

“大哥,二哥,大家都知道,这今后的日子肯定好过很多。我家三个孩子都长大了,能不能帮我找一份好点的事,好歹也要拉扯他们啊。”

黄不凡哥呵呵笑道:“老三,你别急,凭你的机电技术,还愁养家糊口?据我估计,两三年后,你就能有大作为。”

黄玉春听说还要等两三年,脸色不由得一黑,心里又开始埋怨起大哥来。

黄玉明看出了端倪,赶紧说好听的:

“老三,你也别怪我和大哥,前几年这朝世,谁不是战战兢兢?你想做事不愁,前几天老曾和我说,大队准备安排一个电工,你看怎么样?”

黄玉春马上笑起来:“好啊,这个事我能干,可惜不如水泥厂……”

黄玉明拦住他继续说:“水泥厂虽然钱多点,可你能受得了那个管束么?只说一条,上班不能喝酒你就做不到吧?”

这一晚,兄弟几个聊得还算开心,小孩子们更是都有了鞭炮。

在美兵带领下,建志、备战、美文几个男孩子都在外面玩,建农、美芳、备芳几个女的也在堂屋里玩游戏。

老奶奶笑得合不拢嘴,左看看右看看,子孙满堂的,唯一遗憾的是几个女儿都没在眼前。

蒋小珍和高晓辉两妯娌关系最好,又是大嫂二嫂。

玉春的妻子黄春雪和玉星的妻子陈明娇都是粗人,虽然话不多,但对两个嫂子还是非常客气。

吃过饭就去“守岁”,撤掉酒桌,大家围着火炉烤火喝茶。

赵国庆和孙建国来了,身后还跟着黄雅芳和吴小迪,以及当时从西山峰农场过来的几个知青。

蒋小珍赶紧起身招呼,大家客套了一阵,互相说着好话,玉春玉星两家人先后起身回家。

没了‘外人’,大家说话就随便了许多。赵国庆当代表给老奶奶拜了年,又给几个小的发了红包。

老奶奶很懂人情,知道知青们有话要说,带着几个小的出去,说是要给老宅亮亮灯。

还是赵国庆先开口:“黄大哥,今年真的过了一个开心年,都七八年没有这么开心过了。您说,我们明年会不会更好?”

黄不凡哈哈大笑,也不再全部隐瞒他们:

“国庆、建国,我问你们一个问题,假如明年有机会上大学,你们会怎么办?是继续守在水泥厂,还是义无反顾地去读书?”

赵国庆和孙建国几个都沉默了,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上大学,毋庸置疑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可水泥厂发展到现在的状态,谁也做不到立即放下。

毕竟,上大学不就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做事业吗?

看到大家都左右为难,孙建国说话了:

“黄大哥,别人怎么想我不知道,但我自己可以表个态,如果真的有机会上大学,我也不会丢下水泥厂。

万一真的只能二选一,我还是宁愿选择留在厂里。”

孙建国一边说,眼神一边看向同来的几个知青,最后拉着吴小迪的手:“我留下来,小迪就可以安心去上学。”

有了他的开头,赵国庆和其他几个陆续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黄不凡呵呵笑着摆摆手:

“要我说,你们都想得太复杂了。要是换做我,我就要鱼与熊掌全都吃。”

看大家都有点不解,黄不凡继续说道:“我的意见,过完年,你们就要开始给自己培养副手。

也就是即使自己短时间不在,他们能代替你们管理水泥厂的生产运行。

到时候你们只要有本事,谁都可以去上大学。

只是到时候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可以选近一些的学校嘛,读书管理两不误。学成归来,水泥厂不更是如虎添翼?”

现阶段,知青们对于大学的理解还停留在“推荐工农兵大学”这个层次。对于黄不凡说的“就近选择”不是太理解。

吴小迪一贯和黄不凡比较亲近,说话就更随便一些:“黄大哥,难道我们还能自己选学校?”

黄不凡当然不能说恢复高考的事,只好摸了摸鼻子说:

“小迪同志,我们应该把眼光放远点。运动之前,高中上大学不都是自己填志愿么?如今扭转了乾坤,明年肯定会慢慢走上正轨的。”

赵国庆和几个知青赶紧商量起来,大家凭着自己的记忆搜肠刮肚,看有没有离得近的又适合自己的大学。

黄不凡哈哈乐了:“八字还没一撇呢,你们不用太着急,先要做好的就是复习好功课。

尤其是我刚才说的那个事,一定不能掉链子。

水泥厂既是你们的心血,也是黄家湾的心头肉,绝对不能因为你们上学就给糟蹋了哦。”

孙建国马上表态:“黄大哥放心,我们几个肯定要商量好,做出合适的安排。绝对不能拖水泥厂发展的后腿。”

说完了正事,黄不凡打量了大家一圈,笑吟吟地问赵国庆说:

“我没记错的话,你们几个都二十五六了吧,还没想着结婚过日子么?”

当时从西山峰农场过来的六个知青,除了付拥军因为家里有事,回去后没有再来之外,其他人都留了下来,吴小迪也顶上了付拥军的名额。

听到黄不凡问到这个话题,孙建国不好意思地说了:

“大哥,我们这不都是在等你当时说的大学的事么。你当时说了五六年,我们算了算也快期满了……”

黄不凡笑得更大声了:“上大学和结婚不冲突啊,你们真的把对方认成志同道合的伴侣,那就抓紧时间把喜事办了。”

在知青们的耳朵里,黄不凡的话几乎等同于圣旨,连黄玉明这个书记都没那么好使呢。见他这么说,赵国庆和黄雅芳对视一眼:

“黄大哥,这个简单,我们过两天请你给我们证婚,我和雅芳,孙猴子和小迪请大家吃喜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