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我和扁鹊重生1970当医生 > 第26章 上门报恩的人大有来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章 上门报恩的人大有来头

连续两天,黄不凡都留在卫生院,二期工程马上要完成了,自己这个院长也该回到正轨了。

他可不想做尸位素餐的人,如今沂溪卫生院已经初具规模,就像交到手上的一张白纸,就等着自己怎么去泼墨写画了。

前一世里,别说沂溪公社、就连整个富桥区乃至华安县,医疗资源一直就不怎么充足。

县城多少还有人民医院,可富桥区这样的农村乡镇,即使后来上级拨款修建了几栋大楼,可医护资源根本看不过眼,人们有点头痛脑热的,更愿意跑县城去。

如今自己有先发优势,一世为人当然要造福一方,怎么为几十年后的地方百姓谋划,自己一定要好好规划才行。

高俊人现在对黄不凡可以说是心悦诚服,他甚至有一种错觉:

这小子,以他的医术,却治不好他老婆的病,前几年是不是在扮猪吃老虎?虽然“医不自医”的古训有点道理,但怎么也不至于束手无策吧。

所以,黄不凡呆在医院的这几天里,高俊人总要和他凑到一起,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医学上的事。越是聊得多,高俊人就越是惊心。

主要是在他看来,黄不凡几乎是全能的人,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能系统而精确地阐述出来。

尤其在中医方面,很多时候都让高俊人得到“顿悟”,以前一直理解不通的地方,三言两语就让他得到启发,让他有种豁然贯通之感。

比如在舌脉之争的方面,黄不凡的见解让高俊人不得不叹服:

病者的舌苔和脉象与症状之间,很多时候必须进行取舍,尤其是在某些病情不重、却又缠绵难愈的慢病杂病方面。

那天接诊了一个从新山公社来的四十多岁的男人,就是脸上脖子上到处是红疹红斑,瘙痒难耐。

高俊人一番望闻问切,病人说自己这问题从去年开始就有了,在地里干活的时候晒了几次太阳就出现了这毛病。

这一年多来,富桥区几个公社稍微有点名气的医生都去看过了,甚至还去过县里的医院。

县里的医生说是“紫外线过敏”,内服外涂开了不少药。

吃药的时候,皮肤确实好了很多,有段时间甚至几乎完全好了。可停药几天,明明没有晒过太阳,那些斑疹又冒了出来。

再去找县里的医生,说给你开的药里有激素,长期吃的话有很大的副作用。

病人虽然不知道激素是什么东西,却听懂了“副作用很大”,于是就有点担心。

于是,就这么久不久吃点药,一晃就是一年多了,弄得如今睡觉都睡不好了,总要下半夜两三点才能睡着。

听说沂溪卫生院出了个神医,特意找了过来。

综合判断,高俊人心里有数,也同意县医院医生的诊治方案。可怎么才能帮病人彻底解决这个烦恼,却又觉得很棘手。

黄不凡原本只是在一旁看着听着,高俊人思考的时候,他边走过来看了看男人的舌苔,又抓了抓脉象,

问了病人一句话:你发病之前喜不喜欢出汗?

病人回答说:确实喜欢出汗,尤其是吃点辣椒菜的时候,不管天冷天热,整个头都冒汗,就像刚洗过澡没擦干水一样。

黄不凡马上就给出意见:

我们就先当不知道“紫外线过敏”是什么意思,病人的舌苔黄厚而腻,脉象浮滑,我认为就是心火炽盛,肝胆有热加气虚。

黄不凡用商议的口气和高俊人说:先用黄连温胆汤五剂,同时给他开半斤黄芪,回去一直用来泡水喝。

病人走后,高俊人“请教”黄不凡,黄不凡也不隐瞒,把自己“舌脉取舍”的理论解释了一遍:

舌苔和脉象有时候被症状掩盖,其实很多时候都能更准确反应病机病理,如果能确定准确掌握了舌脉,就可以暂时摒弃那些复杂的症状。

后来的结果果然如同黄不凡所料,病人吃完五付中药回来,头颈的斑疹真的消失了,晚上睡觉也逐渐恢复。等半斤黄芪泡水喝完,头上出汗的问题也完全没了。

再说高小鹰,自从离开后就没有再来过沂溪卫生院,也不知道忙什么去了。黄不凡却一直惦记着怎么把金砖变现的事,想破了头也找不到人帮自己变现。

最后心一横:实在不行,还是去找闫书记帮忙吧。

就说这东西是我祖上传下来的,王家湾大队想开个藕煤厂,自己拿出来给集体当本钱。

闫书记应该会帮忙,主要是不会打破砂锅问到底。

正准备走这一步路时,一个不速之客不请自来。

时间已经是八月中旬了,黄玉明正式上任黄家湾大队的副支书,带着乡亲们热火朝天开垦新开田。等这件事完了,黄不凡就得着手给高小鹰弄藕煤厂了。

那天正在诊室里和高俊人讨论着临床上的事,一辆北京吉普开到了卫生院门口。

细心的人还看到,这吉普车可不是公社的那种“黄包车”,军绿色的车身,还挂着部队的车牌。

车刚停稳,车上就下来了一个穿着四个兜干部装的军人,看样子也就四十来岁,那气质分明就是部队的干部。

可这个干部却小跑着去了另一边开门,恭恭敬敬地扶着一个人下了车,下来的是个60多岁的奶奶。

如果县医院龚院长在这里的话,肯定能认出这个老奶奶,就是花溪山那个伤势最重的伤员。

干部模样的人小心翼翼地扶着身边的老奶奶,朝司机挥挥手:小李,你去问一问那个黄医生在哪里。

司机一溜小跑进了卫生院,打量了一下,直接就朝高俊人的诊室走来,毕竟这间诊室刚好就朝着大门口。

小李客气地朝诊室里的两人问道:请问黄不凡医生在哪个屋里?

黄不凡站了起来:我就是,解放军同志找我有什么事?

这时候的黄不凡倒不慌,但自从玉明退伍后,自己就没有在部队干的熟人,而且还是坐小车来的部队干部,于是就问得有点迟疑。

小李赶紧敬了个礼:黄医生,我们司令找您有事,请稍等,我去请他们进来。

黄不凡和高俊人可不敢托大坐在诊室里等,也跟着小李出来,迎面就看到走到门口的部队干部扶着老奶奶。

高俊人完全陌生,黄不凡最先注意到的是那个四个兜的“司令”。

这也是人之常情,人群之中,肯定是领导模样的人最显眼。

发现自己不认识,黄不凡的眼光才移到了旁边的老奶奶脸上。这一看不要紧,马上就认出来,她就是自己在花溪山抢救的伤员。

都认出来了,脚下赶紧加快了几步,走到老奶奶面前,伸手扶住她说:老人家,您这么快就出院了?真是太好了。

老奶奶也很高兴,一把拉住黄不凡的手:黄医生,我今天是专程来感谢你的。

说完,指着身旁的干部说:这是我儿子,我这把年纪了,他不放心我一个人出来,说一定要自己陪着才放心。这不,早就要来当面感谢你的,却拖到今天才来。

算了一下时间,老奶奶受伤到现在已经两个多月,对老年人来说,能康复到这个样子确实很难得了。

身旁的干部马上放开老奶奶的手,啪地一声给黄不凡敬了个礼:小黄医生,感谢您救了我母亲,当时要不是有你在,她的伤情肯定无法及时发现。

这一个敬礼却把黄不凡吓了一跳,赶紧跳开一点:领导您怎么称呼?我可就是个乡下医生,当不起当不起。

干部敬完礼却呵呵笑了起来:救命之恩怎么当不起,你救了我的老娘,就算让我老杨给您下跪也能行。

看得出来,这个司令是个直爽汉子,黄不凡稍微放松了点,赶紧招呼杨司令和老奶奶去自己的宿舍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