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我和扁鹊重生1970当医生 > 第11章 扁鹊传承也失手,习惯性思维害人不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章 扁鹊传承也失手,习惯性思维害人不浅

第一个星期波澜不惊地过去了,富桥公社也没见有人过来叫高俊人回去挨批,黄不凡就约上他,今晚回去瞧瞧。

所谓的“回去”,当然只是回黄不凡的家,反正高大婶也在那里,总不能让老俩口这么见不着吧。

第一次从新单位回家,黄不凡做了点准备,去公社肉食站买了两斤肉,还在供销社买了一些零食和几包经济香烟,骑着单车搭着高俊人回了黄家湾。

回到家时已经是黄昏前后,老远就听到家里安安静静,偏偏却又亮着灯。

进了门一看,玉蓉在灶前做饭,美娟趴在桌子上写作业。美兵乖乖地坐在那里,高大婶怀里搂着美芳,正在给她和美兵讲故事呢。

一直以来,黄不凡以为高大婶就是个普通农妇,平常难得见她说几句话,想不到她的故事还讲得那么精彩,让美兵这个猴崽子都乖乖坐着。

高俊人却看了他一眼说:你可别小看我家老婆子,她曾经在省城上过女子师范呢……

看到黄不凡和高俊人进屋,三个孩子立马抬头喊了一声爹,又喊了声高爷爷好,竟然没有一个起身跑过来的。

黄不凡心里很高兴,这显然是高大婶的功劳。想不到短短的几天,人家就把自己的三个孩子教育得更规矩了。

倒是玉蓉跑过来接过黄不凡手里的东西,高高兴兴地去做菜。还把纸包里的零食解开,每个孩子手里塞一点,三个家伙竟然都没有开口闹着要更多。

高俊人看了也很开心,老婆子住到黄不凡家,他心里还是有点忐忑的,现在看到他和主人们相处融洽,心头的包袱才算彻底放了下去。

高高兴兴吃了顿饭,黄不凡又拿着那几包经济香烟去老宅给母亲“请安”。

回家的路上又遇到几个乡亲,得知他已经在卫生院上班了,大家又拉扯了几句,回到家已经九点多了。

美芳已经在床上睡着,高大婶还在辅导美娟读课文。

黄不凡心里一动:前世的大女儿,就那么平平凡凡过了一生,那也是受家庭条件限制。这辈子有了自己这个“新父亲”,难道她的命运就不可以被改变吗?

想到这里,黄不凡在美娟身边坐下,柔声地说道:美娟,今后要听高奶奶的话,好好读书。你现在读二年级,只要成绩好,将来就能上初中高中甚至上大学。要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人不能老守着这一亩三分地。

一旁的高大婶原本很平静,突然听到黄不凡说到“知识改变命运”时,眼前不由一亮:“小黄,你这话说得太好了,从哪里听来的?”

即使高大婶也只是认为,黄不凡这土包子自己绝对想不出这样提纲挈领的话来,还以为他从哪里道听途说捡回来的呢。

黄不凡摸着头不好意思地说:“就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啊,你看是不是这个理,想要有出息就得先学好知识,以前的状元不就是这个道理么?”

高大婶没有继续纠缠这个话题:“美娟的智力挺不错,成绩也不差,可惜遇到这个世道,不知道今后怎么样……”

黄不凡在心里算了一下:国家要到77年才正式恢复高考,还有七年时间,美娟那个时候也刚好上高中,难不成真可以当最早那两届的大学生?

转头对高俊人和高大婶说:“要我看,这世道不可能永远这样下去,顶多再挨几年,相信还是要回到正轨上去。现在就当是熬鹰吧,熬过去了就柳暗花明,我们可不能倒在黎明前”。

高俊人夫妻都意味深长地看着他,黄不凡的这番话,在他们心里燃起了一丝火苗。

像他们这样有知识有本事的夫妻,谁不希望有个用武之地?谁愿意成天提心吊胆被人批斗?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黄不凡和高俊人又得回卫生院。

临走前,黄不凡从兜里拿出十块钱交给高大婶:“现在家里你最大,我们不能每天都回家,放点钱在手里应急,大家想吃什么就去买,不用担心没钱。”

高俊人却在一旁戳了一句:“难不成你还能再找到狗宝?那一百块钱已经没多少了吧”?

气得黄不凡朝这个便宜师傅丢了一个大大的卫生眼。

回到卫生院没多久,高俊人马上开始打扫卫生,黄不凡在和卢院长说话。

外面突然闹哄哄地涌进来一群人,起头一个男人背着一个老妇人,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身旁还有人在喊:医生快来救命,王大娘肚子痛得打滚……

卢医生赶紧招呼把病人背到诊室里来,细心查看了一阵,又问了家属好些问题,却无法做出个具体的诊断,顿时急得满头大汗。

“卢院长,要不请黄医生过来看看?” 旁边有人提议,“据说前几天他给闫书记扎过针,很神呢”。

卢医生点点头,赶紧朝黄不凡招手:“黄医生,请你来看看,我有点拿不准”。

黄不凡连忙过来,先给王大娘把了把脉,偷偷又用透视眼扫视了一遍,发现王大娘的胆囊绷得紧紧的,看样子是急性胆囊炎。

可这个时候的沂溪公社卫生院,对胆囊炎这样危险的病基本就是束手无策,完全没有手术条件。

“我看是急性胆囊炎,得赶紧送县里的医院做手术。” 黄不凡说。

王大娘的家人急了:“黄医生,县里医院那么远,这可怎么办啊?”

黄不凡想了想,说:“你先别急,你赶紧去公社那边找闫书记要车,我先给王大娘扎几针,应该能暂时止住痛,但治不了根,还是得去县医院做手术。”

黄不凡熟练地拿起银针,在王大娘的足三里、阳陵泉等几个穴位上扎了一遍。

说来也真是神了,银针还没取出来,王大娘的痛就减轻了许多,甚至慢慢地就停住了呻吟。

“真是神了!”包括卢院长在内的所有人都在赞叹。

去公社找车的人很快回来了,直接找到闫书记说明了原因。知道是送病人去救命,闫书记当即就同意派出公社唯一的那台旧吉普车,送王大娘去县医院。

闻讯赶来的闫书记问清楚了情况,很是无奈地说:“能看准病已经够难了,更无奈的是明明知道怎么治,却无法动手。”

闫书记又转头对卢院长说:“卢院长,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卢院长想了想:“想要做手术就得筹建手术室,还得添置很多设备,更关键是要有能做手术的外科医生!”

大家都在摇头,黄不凡心里也是无奈,自己空有一身本事,可在条件限制的情况下,还是有所不能呢。

想到这里,心情不由得又有点低沉,这几天来的雄心壮志似乎被浇了一桶冷水。

高俊人却偷偷把他拉到一旁:“小黄,胆囊炎我们中医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啊,你既然用针灸止了痛,完全可以用中药试试后续的治疗嘛。”

黄不凡不由得又拍了一下脑袋:“自己真是守着金山讨饭吃,前世受西医的影响太严重,下意识地认为胆囊炎必须得做手术,为什么就没有想起扁鹊的传承呢?他那个年代可根本没有做手术的说法吧”。

看来,还真不能掉以轻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古人的话确实很有道理,得抓紧整理自己脑子里的知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