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逆流60年代 > 第452章 情报突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四月十日,午后。酒店套房书房内,光线被厚重的窗帘过滤,显得幽深而静谧。连续多日的高度警惕和被动防御,让时间仿佛凝固在一种压抑的等待中。萧亚轩坐在书桌后,面前摊开着几张近期的报纸,目光却并未停留在铅字上,而是投向虚空,脑海中不断推演着各种可能性和应对方案。谢亦菲则在旁边的沙发上,看似在翻阅一本时装杂志,但翻页的手指却长时间停滞,暴露了她内心的不宁。

门外,是廓尔喀保镖如同凋塑般凝固的守卫;更外层,是警方依旧森严的布控。然而,所有人都清楚,真正的威胁潜藏在城市的阴影里,不将其连根拔起,这座酒店永远是风暴眼中心。

一阵极其轻微、几乎难以察觉的震动声从书桌抽屉里传来。那不是电话铃声,而是一种类似老旧寻呼机,但频率更奇特、更短暂的嗡鸣。萧亚轩眼神一凛,迅速拉开抽屉,里面躺着一个巴掌大小、外壳没有任何标识的黑色装置——这是何先生提供的,用于极端紧急情况下的单线加密联络器。

她拿起装置,按下侧面一个隐蔽的按钮。装置顶端的细小缝隙中,吐出短短一截经过特殊化学处理的热敏纸条。纸条上的字迹并非打印,而是由模糊的点阵构成,显然是某种早期、不稳定的传真技术的产物,字迹边缘晕染,阅读起来需要仔细辨认。

几乎在同一时间,书房门外传来轻轻的叩击声,负责守卫的廓尔喀小组长用低沉的声音报告:“女士,有酒店侍应生送来一个包裹,标明是‘客房部补送的文具’。”

萧亚轩与谢亦菲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警惕与一丝期待。“检查后拿进来。”萧亚轩沉声应道。

片刻后,小组长拿着一个扁平的、印有酒店logo的硬纸板文件袋走了进来。文件袋已经过初步检查,确认没有危险品。萧亚轩接过,挥手让他退下。

她先快速浏览了那张热敏纸条,上面的信息极其简略,只有一组看似无意义的数字和字母组合,以及一个时间戳。这是解码钥匙。

接着,她拆开文件袋,里面是几张看似普通的酒店信笺和一支用过的铅笔。她拿起铅笔,用笔尖侧面的刮痕,按照热敏纸条上的密钥,在信笺空白处轻轻刮擦。很快,一行行隐藏的字迹和一幅简陋的草图逐渐显现出来。

谢亦菲也凑了过来,呼吸不由得屏住。

目标确认:跨国犯罪集团“蝮蛇”亚洲区负责人“黑曼巴”及其核心行动小队“清洁工”,目前藏匿于九龙城寨东区,原“永丰纺织厂”废弃厂房。

该厂房为三层砖混结构,部分区域可能经过非法加固和改造,窗户大多被封堵或缩小,易守难攻。内部结构复杂,通道狭窄。

情报依据:

1.技术侦察:何先生动用了萧亚轩请的英军SAS有关联的技术专家,使用了一种尚处于试验阶段的、噪音巨大的低空无人机(仅限深夜短暂操作),在城寨上空进行了有限的热信号扫描。永丰纺织厂区域检测到与人员活动相符的异常、集中热源,且模式不同于普通住户。

2.人力情报:何家手下混迹于城寨底层、信誉可靠的“线人”提供佐证:近期该厂房有不明身份的壮年男性(约8-10人)出入,行为低调但眼神警惕;采购大量即食食品和瓶装水(远超普通住户需求);深夜有未经标记的厢式货车短暂停留。

·附图:一张手绘的厂房大致结构草图,潦草但关键信息明确:标注了主入口、侧门(疑似被封堵)、后墙可能的薄弱点、主建筑位置以及周边巷道形成的几个观察死角。

萧亚轩的手指紧紧按在草图之上,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多日来积压的阴霾仿佛被这道情报撕开了一道裂口。她的眼中,不再是冰冷的戒备或无奈的坚韧,而是燃起了久违的、锐利如鹰隼般的主动出击的火光。

“找到了……”她低声自语,声音里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决绝,“终于找到这群老鼠的巢穴了!”

一直被动挨打,眼睁睁看着护卫牺牲、警察被杀、自身自由被限制的局面,第一次出现了扭转的可能。主动权,似乎终于看到了一丝被夺回的希望。

四月十二日,深夜。酒店套房的主卧室窗帘拉得密不透风,只留一盏书桌上的旧式台灯,散发着昏黄而集中的光晕,将伏在桌前的两道身影笼罩其中。

桌上,摊开着那张来自何先生的、略显潦草的“永丰纺织厂”结构草图。此刻,图纸上已经被用铅笔添加了许多新的标记、箭头和问号。

萧亚轩穿着丝质睡袍,头发随意挽起,眼神专注得可怕。她手中拿着一支削尖的铅笔,指尖点在图纸的主建筑三楼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根据线报的人员数量和活动规律,‘黑曼巴’很可能在这里。”她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原厂长的独立办公室,视野相对开阔,有独立的逃生通道可能性较大。核心的‘清洁工’应该分布在一楼和二楼,控制主要出入口和通道。”

谢亦菲站在她身旁,身上披着一件外套,眉头微蹙,同样全神贯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她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接受保护的女子,强烈的母性和守护欲驱使她必须参与进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亚轩姐,”她伸手指向草图上一楼侧翼一个标注为“旧仓库”的区域,“这里,如果敌人在这里布置火力点,会封锁从主入口进来的大部分角度。强攻会不会损失很大?”

萧亚轩赞赏地看了她一眼:“没错。所以不能单纯强攻。”她用铅笔在图纸上画了一条迂回的虚线,“我们需要声东击西。派一个小组,从后墙这个疑似薄弱点制造动静,吸引主力注意。同时,主力突击队从侧翼这个观察死角快速突入,直扑三楼目标。”

力量构成:核心主力是向太提供的四名廓尔喀保镖,他们的忠诚度和战斗力经过检验。但人数不足。需要通过向太或何太的渠道,秘密再雇佣2-3名有实战经验、背景干净且信得过的“退役人员”。萧亚轩倾向寻找来自前南越或英军的华裔老兵,他们对亚洲环境熟悉,且通常对佣金忠诚。

行动构想:利用夜色作为最佳掩护。突击小队化整为零,从九龙城寨多个不同入口渗透进入,在指定时间于目标厂房外围隐蔽集结。行动开始后,伴攻小组率先发难,制造爆炸或火灾等混乱,主力则趁乱突袭,目标明确——击毙或捕获“黑曼巴”,彻底粉碎“蝮蛇”在香港的指挥中枢。要求速战速决,绝不恋战。

最大难点:九龙城寨内部如同迷宫,法律真空,环境极端复杂。如何在不引起本地势力注意和抵抗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将一支武装小队带入、展开行动并安全撤离,是最大的挑战。“我们必须有一个熟悉城寨内部规则、巷道甚至暗道的向导。”萧亚轩强调,这是计划能否执行的关键前提。

“亚轩姐,”谢亦菲再次开口,眼神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除了烟幕弹,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准备一些催泪瓦斯?在伴攻或者突入房间时,能更有效地压制敌人。”她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带着一丝不确定但充满探索的意味,“还有……我们最近练习的‘气’……虽然还很弱,但在最关键的时候,比如需要瞬间爆发速度躲开子弹,或者需要额外力量破门的时候……能不能尝试引导它?”

萧亚轩闻言,微微一怔,随即认真思考起来。谢亦菲的成长速度超出了她的预期,不仅开始思考战术细节,甚至开始探索自身超常能力的实战应用。这不再是简单的勇气,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战士思维。

“催泪瓦斯是个好建议,我会让向太那边设法搞到。”萧亚轩肯定道,然后目光落在谢亦菲身上,带着一丝探究,“至于‘气’……理论上,它应该能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反应和力量。但如何主动、可控地在瞬间爆发,我们还没有任何经验。这很危险,可能会造成反噬。不过……这或许是我们的一张隐藏底牌。在行动前,我们需要在空间里,进行更危险的极限尝试。”

昏黄的灯光下,两个女人的影子投在墙壁上,交织成一幅坚定而决绝的图景。她们不再是等待救援的弱者,而是开始策划反击的暗影。复仇的火焰,以及对绝对安全的渴望,正驱使她们一步步走向一场深入虎穴的险局。地图上的铅笔痕迹,仿佛就是她们即将踏上的、布满荆棘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