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今天也在影视剧里打工 > 第48章 父母爱情之江德华48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日历一页页翻过,转眼就到了1958年的尾巴梢。

报纸上和广播里的口号依旧响亮,但生活在基层的普通人,尤其是像江德华、丁济群这样经历过困苦、对物资有着本能敏感的人,已经能从一些细微的变化里,嗅出不一样的气息。

合作社里凭票供应的东西,种类似乎没少,但分量开始变得“灵活”起来,有时斤两会悄悄短上一点。

厂里食堂的窝头,个头好像也缩水了,菜里的油星更是难得一见。偶尔有从农村来的工友私下嘀咕,说地里的收成不如往年,交公粮的任务却更重了。

这种变化像渐渐弥漫开的寒气,无声无息,却刺入肌骨。

晚上,哄睡了小跃华,江德华和丁济群坐在灯下,脸色都有些凝重。

“今年的年货,供应比往年紧。”丁济群沉声说,他负责厂里一部分福利采购,消息更灵通些,“我听粮食局的人透口风,明年……定量可能要调低。”

江德华心里知道怎么回事,早作准备吧。

她摸了摸身边儿子熟睡的小脸。大人苦点还能熬,孩子可不能受委屈!小跃华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口奶水一口粮都省不得。

“咱得提前想想办法。”江德华的声音很轻,“不能等到跟前抓瞎。”

丁济群重重地点了下头,眼神锐利:“嗯。我明天就去黑市……不,去周边农村转转,看能不能想法子换点粮食回来。厂里发的工业券、布票,能不用就先不用,留着换吃的。”

两口子都是行动派,说干就干。从那天起,他们家开始了悄无声息的“备战备荒”。

丁济群发挥了他以前在部队练就的本事和当生产科长的人脉,休息日就骑着自行车往远郊跑。他不像别人那样盲目乱撞,而是有目标地找那些看起来老实、家里劳动力多的农户,用积攒的工业券、肥皂票、甚至是一些厂里处理的劳保用品,小心翼翼地交换他们可能藏下的余粮。

每次不敢多换,怕引人注意,但次数多了,积少也能成多。

江德华则负责“内部挖潜”和“精打细算”。她把家里所有能装东西的坛坛罐罐都找出来,刷洗干净。

丁济群换回来的玉米碴子、高粱米、甚至是一些干菜叶、萝卜干,她都分门别类,仔细藏好。

她甚至开始在屋里有限的空间里想办法。窗台外搭个小木板,撒上土,种上几棵耐寒的小葱和菠菜。虽然产出有限,但关键时刻也是一点绿意和维生素。

家里的伙食水平,肉眼可见地下降了。以前偶尔还能见点荤腥,现在基本是粗粮当家,菜里难得见到油花。

但每顿饭,江德华总会想方设法给石小海和小跃华碗里多留点稠的。给小跃华冲奶粉,更是严格按照量,一勺都不敢浪费。

石小海也懂事得让人心疼。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纪,他却从不吵着要吃的。看到碗里的粥稀了,他会默默把自己碗里的米粒拨一些到小跃华的奶糊里。放学回来,他会偷偷跑去挖野菜,虽然挖回来的大多是不能吃的杂草,但那份心意让江德华鼻子发酸。

丁济群每次看着儿子津津有味地吮吸着奶糊,看着石小海懂事的样子,再看看江德华明显清减了的脸颊,心里就像压了块大石头。他更加拼命地往外跑,想多弄回一点粮食。

有一次,他冒着雨回来,浑身湿透,车后座上却绑着一个小布袋,里面是好不容易换来的几斤细玉米面。他献宝似的拿给江德华:“给跃华熬点糊糊,这个细发。”

江德华看着他冻得发紫的嘴唇和疲惫的神情,什么也没说,赶紧给他熬姜汤,心里又暖又涩。

江德华和丁济群虽然早有准备,靠着之前的囤积和精打细算,勉强能维持个半饱,但看着日渐空瘪的米缸和菜窖,心里那根弦也绷得紧紧的。尤其是小跃华,正是需要营养的时候,偶尔因为奶水不足或者辅食单调而哭闹,都让江德华心疼得像针扎一样。

她想起远在部队的哥哥江德福。部队的供应相对好些,但哥哥嫂子那边也有两个正能吃的半大侄子,负担也不轻。可眼下,自己这边眼看要见底,孩子不能饿着……

哥哥那边,她了解哥哥的性子,要是直说这边困难,哥哥肯定想方设法省下口粮寄过来,那嫂子侄子们就得挨饿。她不能这么干。

她铺开信纸,开始给哥哥写信。字迹工整,语气轻松:

“哥,嫂子:见信好。好久没通信了,家里都好吧?两个侄子肯定又长高了不少!俺们在东北这边一切都好,别惦记。去年秋天收成还行,俺和老丁又有先见之明,提前囤了些粮食,现在虽然供应紧张,但咱家底子厚,还能应付。小跃华也挺壮实,能吃能睡……”

写到这里,她笔锋一转:

“就是听说今年各地情况都不太好,哥你们在部队,供应有保障,但嫂子带着两个孩子,开销也大。俺这当姑姑的,也帮不上啥忙,就寄点东北的杂粮和干菜过去,给孩子们添补点。东西不多,是俺一点心意,哥和嫂子千万别推辞……”

她随信真的寄去了一个不算小的包裹,里面是她和丁济群从牙缝里省下的一部分玉米碴、高粱米和晒干的豆角丝、茄子干。分量掌握得恰到好处,既显得是“有余力”的帮衬,又不至于让自家立刻陷入困境。

另一边,她对丁济群的说辞则是另一套。

几天后,她拿着一个收到的包裹,一脸“惊喜”地对丁济群说:“老丁,你看!我哥嫂子给寄来的!说是他们部队节省下来的,给咱们应应急!”

就是靠着这样的两遍哄,大家过的都还不错。至少,都能吃得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