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水浒,猎国之武正 > 第262章 汴梁换帅固防线 宗泽临危守中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2章 汴梁换帅固防线 宗泽临危守中原

真定惨败的消息传回汴梁时,满城风雨。十万大军折损过半,先锋韩世忠被俘,童贯带着残兵狼狈逃回。消息像野火般窜过街巷,茶坊酒肆里的喧嚣瞬间凝固,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怒骂。

百姓们涌上街头,手里攥着残破的灯笼,脸上满是悲愤与惶恐。有人指着皇宫的方向高声痛斥:“蔡京、高俅这伙奸贼,整日只知搜刮民脂、蛊惑圣心,把我大宋的兵戈搞得朽烂不堪!”“童贯那阉贼,凭什么统领十万大军?他除了谄媚逢迎,还会什么?”人群越聚越多,顺着御街向宫门涌去,“诛杀权奸!重整朝纲!”的呼声此起彼伏,震得宫墙都在微微颤抖。禁军将士手持长戈拦在宫门外,面对激愤的百姓,却个个面露难色——他们心中,何尝没有对权奸误国的怨怼?

紫宸殿内,檀香与墨香混合着压抑的怒气,弥漫在金砖铺就的大殿中。宋徽宗赵佶面色惨白如纸,原本捏在手中的御笔“啪”地坠落在地,浓黑的墨汁溅在案上一幅刚完成的《瑞鹤图》上,将那几只姿态飘逸的仙鹤污成了墨团。他猛地站起身,龙袍下摆扫过案几,上面的玉砚、笔洗哗啦啦摔落一地,碎裂声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刺耳。

“废物!都是废物!”宋徽宗的怒吼声震得梁上的灰尘簌簌掉落,“十万大军!朕给了你们十万精锐,粮草军械堆积如山,竟被燕云那几万残兵打得落花流水!韩世忠被俘,全军折损过半,你们让朕的脸面往哪放?让大金、让西夏如何看待我大宋?”

蔡京、高俅、童贯等人齐刷刷跪在地上,锦袍沾了尘土,却顾不上拍打。童贯的官帽早已掉落,花白的头发散乱着,额头在金砖上不停磕着,“咚咚”作响,很快便渗出血迹。“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啊!”他声音颤抖,带着哭腔,“燕云军太过悍勇,那杨再兴手持长枪,连挑我军十七员偏将,岳飞更是少年猛将,率轻骑夜袭大营,用的是疲兵之计啊!我军长途奔袭,将士们早已疲惫不堪,才会中了他们的埋伏!臣罪该万死,还请陛下再给臣一次机会,臣定能募集新兵,收复真定,将功赎罪!”

“再给你机会?”宋徽宗冷笑一声,语气中满是失望与讥讽,“你若还有半分本事,也不会败得如此狼狈!当初你拍着胸脯保证,说燕云军不堪一击,如今却让朕的十万大军埋骨他乡!”他转头看向站在殿侧的李纲,神色稍稍缓和了些,沉声道:“李爱卿,如今燕云军士气正盛,恐会乘胜南下伐宋,你认为该如何应对?”

李纲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声音沉稳有力:“陛下,童贯将军轻敌冒进,未察敌情便仓促进军,又加之军纪涣散,将士们离心离德,才导致此番大败。如今宋军士气低落,兵力受损,已无力再发起进攻。当务之急,是换帅固防,收缩兵力,坚守中原重镇,同时整顿吏治,安抚民心,恢复国力,待元气渐复,再图后续。”

“换帅固防?”宋徽宗眉头紧锁,在殿中踱了几步,“可如今朝中,谁能担此重任?”

“臣举荐宗泽大人!”李纲抬起头,目光坚定,“宗泽大人忠心耿耿,智勇双全,历任多县的知县,政绩卓着,深受百姓爱戴。他深谙军事,早年曾在西北边境抵御西夏,多次击败盗贼流寇,威名远播。更重要的是,宗泽大人刚正不阿,体恤将士,若让他主持河北、河南防务,定能凝聚军心民心,守住中原防线,阻挡燕云军南下。”

蔡京与高俅交换了一个隐晦的眼神,心中暗喜。宗泽向来与他们政见不合,多次在遥奏他们贪赃枉法、误国误民,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如今让宗泽去前线,若是胜了,可解汴梁燃眉之急;若是败了,正好将罪责推到他身上,趁机除掉这个心腹大患,可谓一石二鸟。两人连忙附和道:“陛下,李大人所言极是!宗泽大人确是守城良将,素有威望,定能担此重任!”

宋徽宗见状,点了点头——他深知宗泽的才干,也知道百姓对他的爱戴,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宗泽确实是最佳人选。“好!传朕旨意!”他沉声道,“免去童贯河北宣抚使一职,贬为庶民,流放琼州;任命宗泽为河北、河南路宣抚使,节制各路宋军,即刻前往大名府坐镇,统筹防御事宜;调拨五万禁军、十万石粮草、五万支箭矢、三千副甲胄支援前线;严令各州府加固城防,招募乡勇,不得擅自出战,坚守待援!”

重和元年(1118年),宗泽升任登州知州。登州邻近京师,权贵势力伸手其间。如登州仅宗室官田就有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纳租万余缗,都转嫁到当地百姓身上。宗泽上奏朝廷,为百姓免去了这项负担。登州道士高延昭恃势犯法,宗泽依法于以处置,因此很受当地百姓的欢迎。

这日,宗泽正在府衙内批阅公文,讨论如何安置流民,忽然听到门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名驿卒翻身下马,手持金牌,高声喊道:“圣旨到!登州知州宗泽接旨!”

宗泽心中一凛,连忙整衣焚香,跪接圣旨。当听到自己被任命为河北、河南路宣抚使,节制各路宋军抵御燕云军时,这位年近六旬的老者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随即化为沉甸甸的责任感。他叩首领旨后,当即吩咐下人收拾行装,只带了几名亲信随从,便星夜赶往大名府。

沿途州县的百姓们得知宗泽受命主持防务,纷纷自发前来迎接。在相州城外,数百名百姓提着灯笼,捧着热气腾腾的米粥、馒头,候在路边。见到宗泽的车马,百姓们纷纷围上来,“宗大人,您可一定要守住我们的家园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拄着拐杖,将一个包裹塞到宗泽手中,里面是几件棉衣和一袋干粮,“大人路上吃,天冷了,保重身体。”

宗泽翻身下车,对着百姓们深深一揖:“诸位乡亲放心,宗泽此行,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绝不辜负朝廷的信任,绝不辜负百姓的期盼!”他看着百姓们眼中的期盼与担忧,心中感慨万千——大宋江山,终究是靠这些朴实的百姓支撑着。他暗下决心,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守住中原这片土地,护佑百姓们的安危。

三日后,宗泽抵达大名府。大名府是中原的门户,城高池深,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可如今,这座重镇却一片萧条。城门处的守军衣衫不整,脸上满是沮丧之色,见到宗泽的仪仗,也只是有气无力地行了个礼。城内的街道上,商户大多关门闭户,偶尔有行人走过,也都是行色匆匆,面带惶恐。

宗泽刚入城,便径直前往宣抚使司衙署。他没有休息,当即下令召集各路宋军将领议事。议事厅内,十几名将领分坐两侧,有的低头看着地面,有的唉声叹气,神色萎靡不振。真定惨败的阴影,像一块巨石压在他们心头。

“诸位将军!”宗泽身着青色官袍,虽年近六旬,却精神矍铄,目光如炬,缓缓扫过众将,“真定惨败,固然可惜,五万将士埋骨他乡,是我大宋的耻辱!但这绝非末日!”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穿透力,让众将不由自主地抬起头,“燕云军虽胜,却也伤亡不小,据探报,他们至少折损了三万兵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北境有金军猛攻会宁府,腹背受敌,绝不敢贸然南下深入!如今我等的任务,便是坚守中原重镇,安抚民心,整肃军纪,待时机成熟,再图收复失地!”

众将闻言,心中稍稍安定。一名副将小心翼翼地问道:“宗大人,如今我军兵力不足,各州府人心惶惶,城防也多有破损,如何能守住防线?”

“本帅自有安排!”宗泽沉声道,“从今日起,我宣布三条军令,尔等务必严格执行!第一,严整军纪!凡士兵骚扰百姓、克扣军饷、临阵脱逃者,无论官职大小,一律军法处置!第二,加固城防!各州府即刻组织士兵与百姓,日夜修缮城墙,挖掘壕沟,在城墙上架设床弩、投石机,储备足够的滚石、箭矢、火油、粮草等防御物资!第三,招募乡勇!凡年满十六至五十岁的男子,皆可参军,参军者家中免除三年赋税,战功卓着者,不仅有丰厚的赏赐,还可授予官职!第四,开通粮道!派精锐部队清除沿途的盗贼与燕云军游骑,确保各州府的粮草、军械能够顺利转运,相互支援,形成联防之势!”

“遵命!”众将齐声领命,声音比之前响亮了许多。宗泽的话语掷地有声,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心中对这位新任宣抚使多了几分敬佩。

宗泽当即展开行动。他没有留在衙署内发号施令,而是亲自巡查大名府的城防。登上城头,他发现多处城墙年久失修,有的地方砖石松动,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缺口。“这样的城防,如何能抵御敌军进攻?”宗泽眉头紧锁,当即下令:“传我命令,全军将士与城内百姓分段负责,三日之内,必须将城墙破损之处修缮完毕!凡参与修缮者,每日赏米二升,铜钱五十文!”

命令传出,城内百姓纷纷响应。男人们扛着砖石、木料赶往城头,女人们则烧水做饭,送到施工现场。宗泽也亲自加入修缮队伍,与士兵、百姓们一起搬砖石、运泥土。他年近六旬,身形略显消瘦,却干得格外卖力,汗水浸湿了官袍,也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宗大人都如此拼命,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懈怠?”士兵们士气高涨,百姓们也愈发踊跃,原本需要三日完成的修缮工作,两日便顺利完工。

巡查军营时,宗泽发现了更严重的问题。部分军官克扣士兵军饷,中饱私囊,导致士兵们衣食无着,怨气冲天。在一处军营内,几名士兵衣衫褴褛,蜷缩在帐篷里,见到宗泽前来,眼中满是麻木。宗泽心中一痛,当即传唤该营统领。

“大人,您找我?”那统领神色慌张,显然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

宗泽面色铁青,指着那些士兵,厉声质问道:“军饷是朝廷拨给士兵们的活命钱,你竟敢克扣?士兵们连饭都吃不饱,衣都穿不暖,如何能上阵杀敌?”

那统领吓得双腿发软,跪倒在地:“大人饶命!小人一时糊涂,再也不敢了!”

“军法如山,岂能容你糊涂!”宗泽厉声下令,“将此人拖下去,重打五十军棍,革去官职,贬为庶民!所克扣军饷,三日之内务必补齐,发放到每一位士兵手中!”

随后,宗泽又在其他军营中查出了几名克扣军饷的军官,一律从严处置。他还下令,将朝廷调拨的粮草、衣物优先发放给士兵们,自己则与士兵们同吃同住,每日只吃粗茶淡饭,睡在简陋的帐篷里。士兵们见宣抚使大人如此体恤下属,心中的怨气渐渐消散,士气也日益高涨。

与此同时,宗泽派人前往各州府,传达招募乡勇的命令。百姓们听闻宗泽招募乡勇,且待遇优厚,纷纷踊跃报名。在阆州,一名名叫张宪的好汉,带着数百名绿林好汉前来投奔,声称愿意听从宗泽调遣,保卫家园。短短半个月内,便招募了三万余名乡勇。

宗泽将乡勇与禁军混编,进行严格训练。他任命经验丰富的将领担任教官,教士兵们基本的武艺、射箭、阵法。每日天不亮,军营内便响起嘹亮的号角声,士兵们列队训练,呐喊声震天动地。宗泽也经常前往训练场视察,亲自指导士兵们演练阵法,鼓励他们勤学苦练,保卫家国。在他的悉心调教下,这支由禁军与乡勇组成的军队,很快便形成了颇具战斗力的部队。

为了打通粮道,宗泽派大将王彦率领五千士兵,前往清理沿途的盗贼与燕云军游骑。王彦是西军一员猛将,作战勇猛,且颇有谋略。他率领部队一路北上,击溃了盘踞在太行山一带的盗贼团伙,王彦身先士卒,手持长枪冲入敌阵,士兵们紧随其后,奋勇杀敌。盗贼仓皇逃窜。经此一战,粮道彻底打通,各州府的粮草、军械得以顺利转运,中原防线的联防体系初步形成。

真定城内,燕云军大营中,气氛格外凝重。杨再兴与岳飞相对而坐,面前的案几上摆放着一份情报,正是关于宋廷换帅、宗泽主持中原防务的消息。

杨再兴手持长枪,轻轻敲击着地面,沉声道:“宗泽此人,可不是童贯之流可比。他在地方任职多年,深得民心,且善于治军,当年在西北抵御西夏时,便以防守严密、军纪严明着称。如今宋廷收缩兵力,坚守中原,我们想要南下,怕是有些困难。

岳飞点了点头,年轻的脸上满是凝重:“杨将军所言极是。宗泽到任后,加固城防,招募乡勇,打通粮道,整顿军纪,短短数月便稳住了中原局势。如今中原各州府相互呼应,大名府、开德府、相州、卫州互为犄角,防线严密。我们虽在真定大胜,但也伤亡不小,万余弟兄埋骨沙场,士兵们也需要休整。更重要的是,北境的金军仍在猛攻会宁府,王爷需要我们牵制宋廷的兵力,不能贸然南下深入,否则一旦陷入宋军重围,后果不堪设想。但是 他们在这里构筑防线的这一条线,没有在太原之北的几个州,你要不要拿着几千人马去一下?也好打开一下局面。”

杨再兴赞同道:“鹏举所言极是。宗泽坚守不出,我们硬攻只会徒增伤亡,得不偿失。不如旁敲侧击声东击西,与中原宋军形成对峙之势,既可以牵制宋廷兵力,为北境的弟兄们减轻压力,也可以趁机休整军队,补充粮草军械。”

当下,两人下令,西向取忻州等地,同时加固真定城防,派出多支探马,深入中原各地,打探宋军的防御部署与动向。

宗泽得知燕云军并未南下,心中稍稍安定,但他并未放松警惕,又听得仿佛有动军的打算,他知道,燕云军的实力远在宋军之上,如今只是因为两线作战才没有贸然进攻。一旦燕云军解决了北境的金军,定会挥师南下,届时中原防线将面临巨大的压力,现在最好的方法就是弃车保帅,不好多加损失兵力。

他一边继续加固城防、训练军队,一边派人前往汴梁,上书宋徽宗,劝说他整顿吏治、改革弊政,罢黜蔡京、高俅等权奸,减轻百姓赋税,恢复国力。可此时的宋徽宗,早已被真定惨败吓得魂飞魄散,哪里还有心思改革弊政?他整日沉迷于书画、音律,将朝政大权依旧交给蔡京、高俅等人。蔡京、高俅则趁机排除异己,贪污腐败,百姓们的生活依旧困苦不堪。

在大名府的宣抚使司衙署内,宗泽设立了忠义堂。堂内供奉着历代忠臣义士的牌位,从狄青到范仲淹、韩琦等北宋名将,每一块牌位都擦拭得干干净净。宗泽每日都会前往忠义堂祭拜,激励将士们忠君爱国、奋勇杀敌。他还亲自撰写了《论兵十策》,详细阐述了防御燕云、恢复中原的策略,从治军、筹粮、练兵到战机把握,字字珠玑。可这份饱含心血的奏折送到汴梁后,却如石沉大海,再也没有回音。

数月后,中原的防御体系已基本成型。大名府、开德府、相州、卫州等重镇城防坚固,城墙上架设着密密麻麻的床弩、投石机,壕沟内灌满了水,设置了尖刺;城内粮草充足,足以支撑一年之久;士兵们士气高昂,经过严格训练,战斗力大幅提升;乡勇们也已训练有素,成为了宋军的重要补充力量。各州府之间开通了快速通讯渠道,一旦某地遭遇进攻,周边州府便可迅速出兵支援,形成严密的联防网络。

燕云军的探马多次深入中原,传回的消息如出一辙:中原宋军防线严密,士气高涨,各州府相互呼应,若贸然进攻,定会陷入苦战,甚至可能被宋军包围。杨再兴与岳飞将中原的情况详细禀报给远在幽州的燕云军主帅范正鸿。

范正鸿在幽州接到禀报时,正站在城楼上,望着北方金军的大营。北境的金军攻势渐缓,完颜吴乞买因宋廷真定惨败,对宋廷愈发轻视,原本达成的联宋伐燕联盟已名存实亡。金军为了让我们优先被宋朝牵制,虽未直接进攻燕云,却也在边境囤积重兵,虎视眈眈。

“宗泽确实是位难得的良将。”范正鸿沉吟道,“能在短时间内稳住中原防线,凝聚军心民心,实属不易。如今北境的金军虽攻势渐缓,但实力仍在,我们暂时无法抽调过多兵力南下。宋廷内部腐朽不堪,宋徽宗昏庸无能,蔡京、高俅误国,仅凭宗泽一人,也难以改变大局,一个人精力毕竟有限,鹏举他们顺手取了忻州,宪州,岚州,看来宗泽想弃车保帅。还有一个,他们之前打败的韩世忠让他们有时间把这个人给我送回来,此人是个人才,本王要亲自收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