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无冕之相 > 第220章 梅开二度?枭雄的决断(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0章 梅开二度?枭雄的决断(下)

建安十年,四月,襄阳丞相府正堂。

炭火依旧噼啪,却驱不散那自北方蔓延而来的、渗入骨髓的寒意。曹操背对众人,身影在巨大的舆图前显得异常凝重。那份来自南方的捷报和北方的血书,如同冰与火,在他心中激烈灼烧。

良久,他缓缓转过身,脸上已不见方才的震怒与惊悸,只剩下一种深沉的、仿佛瞬间苍老了几分的疲惫与决断。他目光扫过堂下济济一堂的文武,声音低沉而沙哑,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北疆之事,诸公……都已知晓了。南征之举,是进是退,今日,需有一个了断。”

他话音刚落,曹仁便猛地踏前一步,双眼因激动而布满血丝,抱拳洪声道:“丞相!不可退啊!子宁在建业外江大破周瑜,江东水师主力尽丧,士气崩溃!只要丞相再给末将一支兵马,末将愿立军令状,一月之内,必破建业,生擒孙权!届时携大胜之威回师北上,胡人跳梁小丑,何足道哉!” 他声若洪钟,带着武将特有的、对胜利的直接渴望。南征数年,多少同袍血洒长江,如今胜利在望,岂能因北方变故功亏一篑?

蒯良亦出列附和,语气沉稳却坚定:“元让将军所言极是。丞相,我军为南征,倾注国力,格物院心血,将士汗水,皆在于此。如今江东已成惊弓之鸟,刘备独木难支。若此时放弃,非但前功尽弃,更恐孙刘缓过气来,凭借长江,再成割据之势!日后欲再图南下,难矣!”

他们的主张,代表了军中大批渴望建功立业、眼见胜利果实即将到手却要被迫放弃的将领的心声。放弃,意味着无数牺牲付诸东流。

然而,以荀攸为首的文臣谋士,以及部分出身北方的将领,对此反应极为激烈。

“荒谬!” 荀攸平日温厚的面容此刻因激动而泛红,他须发皆张,几乎是指着夏侯惇和于禁,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尖锐与痛心,“尔等只知江南一隅,可知河北于我,意味着什么?!那是根基!是钱粮之所出,是兵源之所在,是数十万将士的父母妻儿所居之地!如今胡骑数万,长驱直入,所过之处,屠城戮民,鸡犬不留!柳城之惨状,犹在眼前!若邺城有失,则河北震动,中原门户大开!前线大军闻听家眷罹难,家园被毁,军心瞬间崩溃,届时莫说平定江南,我等皆成丧家之犬,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他转向曹操,深深一揖,声音已带哽咽:“丞相!攸非不欲平定江南,然事有轻重缓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根基若毁,纵得江南,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徒耗国力耳!请丞相以大局为重,即刻回师,先定北疆,再图南征!”

刘晔也阴沉着脸,补充道:“公达所言,字字泣血!且据报,袁熙勾连的乃乌桓、鲜卑等多部联军,其势浩大,绝非疥癣之疾。高顺将军虽勇,然邺城兵力空虚,夏侯渊将军自西线回援尚需时日,若迁延不决,恐邺城不保!届时,悔之晚矣!”

“请丞相回师!” 众多北方出身的官员、将领齐声请命,声浪盖过了主南派。

堂内顿时吵作一团。主南派强调胜利在望,放弃可惜,孙刘必趁机坐大;主北派则力陈根基重于一切,北疆危若累卵,不容有失。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气氛紧张得如同绷紧的弓弦。

曹操沉默地听着,目光在激辩的双方之间移动。他看到了夏侯惇、于禁等人眼中的不甘与战意,也看到了荀攸、程昱等人脸上的焦虑与决绝。他何尝不想一举平定江南,完成夙愿?周晏的捷报如同最醇的美酒,诱人无比。但荀攸那句“千里无鸡鸣”和信使描述的惨状,如同冰水,不断浇灭他心头的炽热。

他缓缓走到堂中,抬起手。争吵声渐渐平息,所有人都望向他。

曹操的目光最终落在荀攸身上,落在那份被血浸透的北方军报上。他仿佛看到了烽火连天的北地,看到了被焚毁的村庄,看到了惨死的边民,看到了摇摇欲坠的邺城……那里有他起家的根基,有他倚重的士族,有他麾下将士的家人,也有他曹孟德经营半生的基业!

南方的诱惑再大,若失去了北方的根基,一切都将是空中楼阁。孙刘尚可凭借长江喘息,但北方的胡人,是要掘他的根!

一股巨大的、混合着痛惜、无奈与决然的情绪在他胸中翻涌。他猛地拔出腰间佩剑,寒光一闪!

“咔嚓!”

紫檀木案角应声而断!

“噤声!” 曹操持剑而立,声音如同万载寒冰,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沉痛,响彻整个大堂,“南征之事,到此为止!”

所有人屏息凝神。

他目光扫过满脸不甘的曹仁,蒯良等缓缓道:“子孝,蒯良,尔等之心,孤岂不知?然公达所言,方是老成谋国之道!根基不存,枝叶必枯!北地烽烟,关乎存亡,岂容迟疑?!”

他深吸一口气,斩钉截铁地下达命令:“即日起,南征各军,分批交替掩护,全线北撤!放弃荆州所有新占郡县,收缩兵力!”

他看向曹仁:“子孝!”

曹仁踏前一步:“末将在!”

“命你总督荆州撤军事宜,荆州全境让与孙刘二家相争,愿随我等北上的荆州家族随我等一起走,不走的且让他们归附孙刘,你等最后断后,坚守樊城,确保我军主力及重要物资安然北返!若孙刘来攻,务必将其挡在汉水之南!”

“末将遵命!必不辱命!” 曹仁慨然领命。

最后,曹操的目光投向南方,仿佛穿透重重山水,看到了那个刚刚取得辉煌胜利的年轻都督:“传令周晏……由他总揽江夏及东路撤军全局调度。告诉他……孤,在邺城等他。”

话语末尾,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与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