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痴傻王妃复仇崛起 > 第369章 太子监国、承泽小君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9章 太子监国、承泽小君子

几位觊觎储位的宗室亲王见状,趁机发难——为首的便是皇上的弟弟,越王慕延。

他出列躬身,语气看似恭敬,实则暗藏锋芒:“皇上,太子殿下虽有才干,但自古权重者易骄,若将政务尽数托付,恐危及皇权稳定。臣以为,不如分权给几位皇子,各司其职,相互制衡,方能保朝廷安稳。”

其他几位附和越王的亲王也纷纷出言,有的说“太子年轻,恐难当重任”,有的说“分权共治,方显公允”,一时间,殿内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慕卿晨早已洞悉他们的心思,却并未动怒,反而从容起身,目光扫过殿内众臣,沉声道:

“父皇,儿臣以为,治国当以民生为本,而非纠结于权位之分。如今边境安稳、吏治清明、国库充盈,皆因上下同心推行新政,百姓方能安居乐业。若贸然分权,各皇子权责不明,政令不一,不仅会让新政半途而废,更会累及天下百姓,此非治国之道。”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坚定:“儿臣愿以太子之位立誓,此生必以江山社稷为重,以百姓福祉为先,绝无半分私心。日后处理政务,必事事请示父皇,件件公开透明,接受众臣监督,若有半点懈怠失职,甘受惩处!”

话音刚落,秦越立刻出列附议,高声道:“陛下,太子殿下推行边境新政,使边民安居乐业,边境再无战事,此等功绩有目共睹!臣以为,太子殿下心怀天下,能力出众,足以托付政务!”

林高阳也紧随其后,躬身奏道:“陛下,太子殿下提拔贤才、整顿吏治,才有今日户部清明、国库充盈。太子之心,天地可鉴,恳请陛下信任太子!”

紧接着,朝中大部分官员,无论是新提拔的贤才,还是感念慕卿晨功绩的老臣,都纷纷出列,历数太子近年来的举措与成效,恳请皇上打消疑虑,将政务托付给太子。

皇上坐在龙椅上,看着殿内众臣同心支持太子的景象,又看向慕卿晨沉稳坚毅、毫无私心的眼神,原本的疑虑尽消,龙颜大悦:

“太子所言极是!朕果然没有看错你!即日起,朕将朝政大权托付于你,任你调度百官、处理政务,望你不负朕的信任,不负万民的期盼!”

“儿臣遵旨!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慕卿晨躬身领旨,声音铿锵有力。

散朝后,慕卿晨回到东宫,韩曦钰早已在书房备好热茶,又让人端来精心烹制的点心。

听闻朝堂之上的经过,她拿起茶杯递到慕卿晨手中,浅笑颔首:“夫君今日之举,既以诚意打消了父皇的疑虑,又以功绩震慑了宵小之辈,既显担当,又藏谋略,实为高明。”

慕卿晨接过茶杯,握住韩曦钰的手,指尖传来熟悉的温度,心中满是感慨:“若无夫人在身后为我稳固后方、打理家事,让我无后顾之忧,又时常在政务上为我出谋划策、点明关键,我亦难有今日。如今朝堂已定,储位稳固,只待日后承泽长成,我们便能真正卸下重担,共享这太平盛世。”

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夫妻二人相视而笑的脸庞。

冬去春来,京郊的桃花开得如火如荼,皇宫之内更是张灯结彩,一派喜庆肃穆。

经过朝会之上的一番博弈,皇上对慕卿晨的信任愈发坚定,决意举行隆重仪式,正式册封其为监国太子,托付全部朝政大权。

册封大典定在春分之日,太和殿内香烟缭绕,龙旗招展。

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按品级排列整齐,神情肃穆。

慕卿晨身着绣着十二章纹的太子朝服,腰束玉带,头戴翼善冠,一步步从丹陛之下走上前,身姿挺拔如松,面容沉稳如玉。

韩曦钰则身着太子妃正装,端坐于东侧偏殿的观礼席上,一身翟衣绣纹繁复,却难掩她眉宇间的从容大气,目光始终追随着慕卿晨,满是信赖与骄傲。

皇上高坐龙椅,手持圣旨,声音洪亮如钟:“皇太子慕卿晨,仁孝敦厚,聪敏睿智,辅政三年,功绩卓着,安民定邦,朝野归心。今朕年迈体衰,特册立其为监国太子,总揽朝政,代朕处理天下事务,百官皆需遵其调度,钦此!”

慕卿晨躬身接旨,声音铿锵有力:“儿臣谢父皇信任!定当恪守本分,励精图治,不负江山社稷,不负万民所托!”

话音落下,百官齐声跪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监国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声音震彻大殿,久久回荡。册封仪式过后,慕卿晨正式开启监国生涯,东宫议事殿成为除太和殿外最忙碌的地方。

每日清晨,慕卿晨在东宫处理政务,韩曦钰便在一旁的偏室等候。

她虽不直接干预朝政,却常在慕卿晨处理完棘手事务后,为他分析利弊、提供新思路。

这日,慕卿晨正因江南漕运堵塞之事烦忧——江南漕粮无法及时运抵京城,恐影响民生安定,几位官员的解决方案要么耗时过久,要么耗费巨资。

韩曦钰端来一杯温茶,轻声道:“夫君,江南水系发达,漕运堵塞多因河道淤塞与官吏推诿所致。不如让林高阳牵头,联合地方官员疏浚河道,同时设立专门的漕运监管署,明确权责,奖惩分明,再调动沿途驿站协助转运,或许能事半功倍。”

慕卿晨眼前一亮,细细思索后连连点头:“夫人所言极是!林高阳在户部素有威望,又擅长整顿吏治,此事交给他再合适不过。驿站转运之法更是巧妙,能大大加快漕粮运输速度。”

当即召来林高阳,将此事托付于他,又按照韩曦钰的建议补充了细节。

不出半月,江南漕运便恢复通畅,京中粮价稳定,百姓拍手称快。

百官见状,愈发敬佩韩曦钰的智谋,也更信服慕卿晨的知人善任

东宫书房内的慕承泽,在周鹤年先生的教导下,愈发显露过人聪慧。

四岁的他早已能熟练背诵《三字经》《百家姓》,更能对先生讲解的《论语》片段说出自己的见解。

这日,周鹤年教他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问他:“承泽,你可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慕承泽坐在小小的书案前,小手托着下巴,认真思索片刻,奶声奶气却条理清晰地回答:“先生,这句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能强加给别人。就像我不喜欢被哥哥们抢玩具,所以我也不会去抢妹妹的小皮球,对吗?”

周鹤年眼中满是赞许,又追问:“那若是遇到别人欺负同伴,你该怎么做?”

“我会告诉先生和爹娘,还会保护同伴!”慕承泽挺直小腰板,眼神坚定,“爹爹说,男子汉要顶天立地,保护弱小,这才是君子所为。”

周鹤年哈哈大笑,抚着胡须道:“太子殿下与太子妃娘娘教导有方,承泽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见识,日后必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