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痴傻王妃复仇崛起 > 第368章 慕承泽启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秋意渐浓,东宫后院的梧桐叶被秋风染得层层叠叠的金黄,午后的阳光透过叶隙洒下,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三岁的慕承泽早已褪去了蹒跚之态,穿着一身剪裁精致的明黄色小锦袍,时而在草坪上追逐翩飞的蝴蝶,时而蹲在花坛边拨弄花草,清脆的笑声穿透庭院,为这秋日添了几分鲜活气息。

按照皇室惯例,稚子三岁需启蒙入学,东宫特意在儿童乐园旁辟出一间雅致的书房——雕花窗棂糊着洁白的宣纸,窗外种着几竿翠竹,风吹过便沙沙作响;

屋内靠墙立着定制的矮书架,摆满了图文并茂的启蒙读物,案台上砚台、毛笔、宣纸一应俱全,连座椅都是按照慕承泽的身高特制的,处处透着用心。

此刻,书房内却静悄悄的,只待一位良师,开启稚子的求学之路。

这日午后,韩曦钰与慕卿晨并肩坐在书房的罗汉床上,手边的小几上摊着厚厚的一本名册,上面罗列着内务府与礼部筛选出的启蒙先生人选。

韩曦钰身着藕荷色绣竹纹长裙,外罩一件月白色轻纱坎肩,发丝松松挽成发髻,仅簪一支羊脂玉簪,眉眼间尽是温柔娴静。

她指尖轻轻划过名册上的名字,目光专注,细细斟酌:“夫君你看,这位国子监的王博士,虽学识渊博,通熟经史,但听闻授课极为古板,弟子稍有差错便严厉斥责,承泽性子活泼好奇,恐会被这般严苛束缚了天性,反倒失了求学的兴致。”

慕卿晨身着藏青色常服,腰间束着玉带,褪去了朝堂上的威严,多了几分居家的温润。

他接过名册,顺着韩曦钰的指尖看去,点头附和:“夫人所言极是,启蒙教育,重在引导兴趣,而非刻板灌输。”

他目光继续下移,掠过几页后,停在其中一页,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倒是这位致仕的周老先生,周鹤年,你且看看。”

韩曦钰接过名册细看,只见上面记载着:周鹤年,年届六旬,曾在江南讲学三十年,门生遍布朝野,上至朝廷官员,下至乡野书生,皆对其赞不绝口。

他不仅通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更难得的是深谙因材施教之道,对顽劣孩童有耐心,对聪慧子弟不捧杀。

更令人敬佩的是,他早年在朝为官时,曾因上书直言时政弊端,得罪权贵而主动致仕,归隐后潜心办学,拒绝了无数权贵的招揽,品性刚正不阿。

“周老先生确实是良选。”韩曦钰看完,不由得浅笑颔首

“既有扎实的学识功底,又有灵活的教学方法,更难得的是这份不慕权贵的风骨。能教给承泽的,何止是书本上的字句道理,更有为人处世的准则、心怀天下的格局。”

两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邀请周鹤年担任慕承泽的启蒙先生。

为表诚意,慕卿晨特意推掉了次日的朝会,与韩曦钰一同备上厚礼——并非金银珠宝,而是几卷珍贵的宋版古籍、一方上等端砚,以及韩曦钰亲手绘制的竹石图,亲自登门拜访。

周老先生的居所坐落在京城郊外的小巷中,院落简朴却整洁,院内种着菊花与青菜,透着几分归隐田园的清雅。

听闻太子与太子妃亲至,周鹤年虽惊讶却不失从容,穿着素色布衣出门相迎。

待听闻二人来意,又感受到他们对教子的用心与对学问的敬重,周鹤年沉吟片刻后,欣然应允:

“太子殿下与太子妃对稚子教育的重视,老夫深感敬佩。能为东宫嫡子启蒙,是老夫的荣幸,定当倾尽全力。”

择定吉日,慕承泽的启蒙礼办得简洁而隆重。

当天,东宫书房内檀香袅袅,周鹤年端坐于主位,慕承泽穿着小小的藏青色儒衫,在慕卿晨与韩曦钰的指引下,恭恭敬敬地行拜师礼——先是双手奉茶,再是三叩首,奶声奶气地喊了声“先生”,声音虽稚嫩却格外认真

引得在场的宫女太监忍俊不禁,又连忙屏息忍住。

慕卿晨与韩曦钰站在一旁,看着儿子小小的身影,眼中满是期待与欣慰。

启蒙课后,韩曦钰时常会在处理完内务后,悄悄去书房外查看。

只见周老先生并未刻板地让慕承泽端坐读书,而是常常带着他在庭院中识草木、辨节气,指着院中的翠竹讲解“未出土时先有节”的道理,拿着沾了露水的花朵教他认读“露”“霜”二字,偶尔还会教他背诵浅显的诗,用生动的故事讲解诗句含义。

慕承泽听得津津有味,时常追着先生问个不停,小脸上满是求知的光芒。

慕卿晨下朝归来,见状也常常驻足观看,心中甚是欣慰,对韩曦钰道:“当初选择周老先生,果然没错。承泽在他教导下,不仅识了不少字、背了不少诗,性子也愈发沉稳懂事,日后定能成长为有学识、有担当之人。”

经过三年的沉淀与历练,慕卿晨的威望早已在朝中稳固,麾下更是聚集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贤能之士——秦越在边境推行粮草新政后,又上书建议开设边境学堂,教化边民子弟,不仅安抚了边民之心,更从根源上减少了边境冲突,强化了防御,因功绩卓着被擢升为兵部侍郎,成为朝堂上少有的年轻派武将代表;

林高阳在户部任职期间,清查陈年贪腐案十余起,整顿了户部吏治,随后推出的赋税改革更是因地制宜,减轻了百姓负担,又增加了国库收入,惠及万民,被破格提拔为户部尚书,成为慕卿晨打理财政事务的得力干将。

这日朝会,太和殿内气氛格外凝重。

皇上坐在龙椅上,面色带着几分疲惫,缓缓开口道:“朕已年迈,精力日渐不济,欲将部分政务交由太子处理,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话音刚落,殿内便响起窃窃私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