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进不过昔年一介屠夫,不明所以,听宣之后便要进宫,幸得司马潘隐闻讯前来在宫门外阻拦。
“大将军,万万不可入宫,蹇硕欲谋杀于公。”
“什么!来人,速速护我归去。”
何进闻言顿时大惊,急忙率领麾下将士返回大将军府,召集麾下文武幕僚,商议如何才能尽诛宦官。
“宦官之势,起自冲质之时,在朝中的势力,根深蒂固,安能尽诛。
若此事败露,必有灭族之祸,还请大将军详细说明何故如此?”
曹操闻言顿时便站了出来,拱手说道。
“哼,汝小辈安知朝廷大事!”
何进见到是典军校尉曹操,不由眉头微皱,随即喝斥道。
曹操虽然投靠于他,但众所周知,曹操乃宦官之后,虽然和十常侍不是一路人,但也多有仪仗,何进如今欲尽诛宦官,他自然不乐意。
曹操听到何进喝斥,正不知如何回话之时,便见潘隐突然赶至大将军府,说道:
“陛下驾崩了,如今蹇硕正与十常侍商议,密不发丧,矫诏何国舅入宫,欲绝后患,册立皇子协为帝。”
话音刚落,府外便有宦官前来宣旨,命何进入宫,以定后事。
何进接旨后,顿时便再次回到内府,与麾下文武幕僚商议对策。
“为今之计,只有先宜正君位,然后图贼。”
曹操见状不由再次站出来提议道。
何进闻言倒是没想再行喝斥,微微点头随即便道:
“谁敢与吾正君讨贼?”
“司隶校尉袁绍,愿借精兵五千强闯皇宫,册立新君,尽诛阉竖,以安天下。”
袁绍见状顿时请命而出,拱手道。
袁绍身为四世三公司徒袁逢之子,袁隗之侄,又为司隶校尉,他肯出头,何进顿时大喜,不由说道:
“好,命汝率五千御林军速速入宫,正君讨贼,尽诛宦官。”
袁绍遂点御林军五千,全身披挂,带头强攻皇宫,里应外合轻易进入皇宫。
何进引何颙,荀攸,等大臣数十,相继跟随袁绍而入,袁绍闯入宫中,便直接前去捉拿蹇硕等人。
张让等十常侍闻讯,一面派中常侍郭胜配合何进袁绍斩杀蹇硕,一面请求何后站出来为他们求情。
一众大臣则跟随何进来到帝棺前,扶持太子刘辩继位皇帝。
“宦官结党营私,祸乱朝纲,今日可趁机将他们尽皆除去。”
袁绍得到消息后,不由返回面见何进说道。
何皇后深居内宫,儿子刘辩又刚刚继位皇帝,还需仰仗宦官势力扶持,因此二者倒是一拍即合,于是传旨何进前来商议。
“我与兄长皆出身寒微,今后若无张让等人在背后支持,焉能一直享此荣华,今日蹇硕不仁,既已伏诛,吾等又何必听信世家之言,尽诛宦官?”
何进闻言,顿觉颇有道理,于是传令下去道:
“蹇硕设计谋害于我,可灭其三族,其余宦官此番也有出力,不必妄加残害。”
“若不斩草除根,必为丧身之本。”
袁绍见状,顿时双目微眯,随即看向何进说道。
“吾意已觉,汝勿多言。”
何进不以为意,随即说道。
百宫闻言,尽皆退去。
不料,次日,宦官便密谋董太后,奏请董太后垂帘听政,封皇子协为王,加封国舅董重为车骑将军,掌握军权,重用十常侍等人。
何皇后虽然颇有心计,却也挡不宦官反复无常,见此不由请董太后赴宴,好心劝道:
“我等皆妇人也,参预朝政,非其所宜,昔日吕后宗族因此皆被屠戮,我等当引以为戒,深居九重,朝中大事当由诸位大臣自行商议。”
“哼,汝当年心存嫉妒,设计毒死王美人,今又扶持汝子为帝,借汝兄之势就敢教我做事?吾若下令车骑将军斩汝兄首,易如反掌尔!”
董太后闻言,却是直接拍案而起,怒声喝斥道。
“本宫以好言相劝,太后何必动怒?”
何皇后闻言,顿时无奈起身道。
“汝家不过屠沽小辈,有何见识!?”
董太后见状,不由继续出言嘲讽道。丝毫不将何皇后放在眼中。
何皇后何时受过这种憋屈,闻言便欲出言反驳,不过张让等人却是在此时站出来劝说,言语之中对董太后颇有维护。
何皇后见状,哪里还能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心中惊疑之下也就暂且作罢。
回宫之后,何皇后心中越发不安,想到董太后那嚣张的模样,便有些心中没底,露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
何皇后下意识借酒消愁,眉眼突然注意到瓶身英雄酒的字样,顿时眼前一亮,不由展颜自语道:
“你有车骑将军,我也有骠骑将军,吾这就让人通知骠骑将军率兵入京,扶持我们母子。”
近两年来,她与刘晁来往还算密切,刘晁在洛阳的生意,也多是仰仗她和大将军何进。
刘晁当年未曾起势之时,在朝中遇到难事,也多是仰仗于她。
因此,当日晚上,收到苏双送来的何皇后密旨,刘晁便立即召集麾下文武群臣,商议对策。
此时的洛阳,虽然犹如龙潭虎穴,但刘晁却是不能见死不救,因此一开始便提出了自己的决定。
去是一定要去的。
谁也拦不住。
这是他做人的底线。
因此他召集麾下文武群臣商议,也只是商议要如何去。
他清楚,如果洛阳的一切,还是按照原有历史轨迹发展,这次,何皇后虽然不会因为董太后身死,但她和何进也会背上杀死董太后的骂名。
用不了多久,这兄妹二人便会被宦官和早就虎视眈眈的董卓杀死。
“主公此行若是非去不可,当只派遣少数兵马前往洛阳,不可大动干戈。
不然即便能够从中获利,最终也会被天下群雄,群起而攻之。”
徐庶轻摇羽扇,随即沉思片刻,率先分析说道。
按照他和郭嘉的稳步发展政策,自然是不想刘晁出头干预当今朝政,做那风口浪尖的弄潮儿。
但如今何皇后求援,刘晁却是有不得不去的道理。
这既是个人底线问题,也是势力政治问题,若是刘晁不去,定然会名声受损,极大影响日后的前程。
那些本欲投靠他的人,若是知道他是一个忘恩负义之人,也不会再来投靠他。
在这个时代,名声极为重要。
当然,除了何皇后之外,刘晁本身在洛阳也有产业,还有岳父老师卢植一家,都在洛阳,他若是不去,他们未来定遭遇不测。
好在刘晁本身就是个知恩图报之人,何皇后待他不说是恩重如山,也算是有提拔相助之恩,他自然不能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