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鼎:九州同脉,定界立心,祭天重器,镇运安民,龙气护身。】
鼎声回荡在山谷,宛若龙吟,无形中一条气运金龙,随着鼎成沉入太行地脉,永镇并州地界。
一时间,大汉极其周围,不少能人异士都仿佛是心有所感,面色惊疑的看向并州方向,感慨连连:
“嗯?并州不过化外之地,竟也诞生出了龙脉?”
“龙脉出世,自此之后,并州将不再是化外之地,寸土必争啊!”
“龙脉诞生之处会有龙气扩散,若是谁能担任并州牧,便可有气运加身,万法不侵,邪祟不入啊,中丘侯当真是好运道。”
天柱山。
“可恶!这些千年世家还真是废物,竟然任由其做大。
此人不除,日后定成大患,看来贫道也只好前往江东布局,防止此人日后对贫道不利。”
左慈面色难看,随即便开始收拾行囊准备离开太行山,暂避锋芒,前往江东定居。
刘晁成为一州之牧,乃牧民之官,掌一州之政,总揽军民政事,集一州的行政、军事、监察权力于一身,拥有开府之权,相当于地方的封疆大吏。
在东汉末年,州牧权力达到顶峰,可自主掌控辖区内的军队、赋税与官吏任免。
哪怕是并州境内的千年世家,也不敢在明面上和他作对。
当然,这也是因为刘晁手中拥有着真理的原因,不然以世家的底蕴,哪怕是州牧也要依靠世家才能治理好地方。
刘晁一步一步走来,底蕴雄厚,显然不用去顾及当地世家的感受,说一不二。
左慈自然不敢在太行山多待。
不过刘晁想要治理好一州之地,也并不是一件易事,还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他去处理。
……
自此,刘晁占据并州之地,开始安心发展民生。
并州失去匈奴侵扰,又有并州鼎镇压气运,再加上刘晁的治理,百姓无不对其称赞有加。
期间,求贤馆也不断有人来投,刘晁也趁机收拢了不少人才。
有的擅长医术,有的擅长厨艺,有的擅长农业,有的擅长天工,不一而足。
两年后。
刘晁安心发展民生,并州百姓安居乐业,大汉各地却是不断发生各种灾难,唯独并州例外,不少流民纷纷前往并州落户。
因为求贤馆,他的英魂值也在这两年期间而持续增加,虽然并未遇到历史上那些顶级人才,但也有不少紫色词条的人才,使得他的英魂值再次达到了5000点英魂值。
他并没有急于提升自己,而是在韬光养晦,等待一个时机。
在这天下,他也并非一家独大。
这两年期间,他并没有因为成为并州牧就急于扩充兵力,反而裁减了不少兵力,实力增长有限。
原因无他,供应不起。
并州贫瘠,毕竟不比其他大洲,哪怕是近两年来,快速发展,耕地面积也是远远比不上冀州司隶。
不过好在经过两年时间的发展,土豆种植得以普及整个并州,并州农业也在旱地曲辕犁的作用下有了很大进步。
他也终于拥有了再次扩兵的底气。
中平五年,刘晁扩军三万,分散进入并州各地军中,护境安民。
算上各地守军,整个并州已然拥有近十万大军,除了雁门郡需要一万五千大军常年留守,防止鲜卑乌桓南下劫掠之外,他的可用之兵,已然达到了五万之巨。
这些兵力虽无扩张之力,但却是自保有余,足以保证他在未来成为一方诸侯,成就霸业之基。
这两年,他在休养生息的同时,也没少出兵攻打鲜卑和乌桓,直接无视了汉朝的柔和政策,三者之间也是打出了真火。
刘晁虽然未曾取得太大的战果,但以战养战之下,也训练出了不少精锐骑兵。
整个天下,除了董卓的西凉铁骑,在骑兵数量上,几乎无人出其左右,哪怕是幽州公孙瓒,也要差上不少。
这些都是以异族之血,磨练出来的。
因此不论是出于安全还是其他考虑,在未曾解决异族之前,他都要常年派兵镇守雁门,防止异族南下。
这也是他目前将并州作为根基之地,发现的唯一缺点。
历史上,之所以没人将并州当做根基之地,这点也占据了很大原因。
若是他没有提前一步驱逐匈奴,封狼居胥,那光是雁门和西河郡二地,便至少需要五万以上的大军,常年坐镇。
这种对于诸侯来说,无意义的军费粮草开销,任何人来了都要肉痛不已。
这也是刘晁为什么急于驱逐匈奴的主要原因。
虽然现在依旧肉痛,但至少还能接受。
之所以说只有五万可用之兵,还是因为一年前,为了限制他的发展,巩固洛阳中央安危,灵帝任命了丁原为河东太守,屯兵三万,和如今的西河太守张辽互相牵制。
……
随着刘晁继位并州牧,他麾下诸将的身份也都个个水涨船高。
张辽为西河郡太守,身边有全能型人才武行,郡丞辅佐,赵云为上党郡太守,身边也有阮瑀陈琳相助。
关羽为雁门郡太守,身边有郡丞顾雍,刘备为太原郡太守,身边也有徐庶。
如管亥,高顺,周仓,廖化等将也都各自有着各自的官职。
在上郡,云中,五原等失地诸郡任职。
经历这些后,刘晁也有所成长,第一次发现争霸天下,并非一蹴而就,治理起来更是无比困难。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缺少文官,也是刘晁势力目前最大的痛脚。
好在如今也到了天下大乱之时,这些弊端并不会立即显现出来。
因为忌惮刘晁的缘故,灵帝提前设置西园八校尉,进而导致十常侍的权利,空前膨胀,进一步激发宦官和外戚的斗争。
两年期间,随着随着十常侍专权,不断差人问各地将领索要金帛,不从者奏请罢职。
皇甫嵩,朱儁尽皆不从,赵忠等俱奏请罢其官。
灵帝封赵忠等为车骑将军,张让等十三人皆封列侯。
宦官当政,朝政日益衰弱,袁家趁此机会再次教唆渔阳张纯张举二人反叛,举称天子,十常侍藏匿不奏,进一步引发朝臣不满。
为了汉室江山延续,汉室忠臣谏议大夫刘陶,司徒陈耿皆拼死谏言,撞阶而谏,尽皆被十常侍所害。
一时间,天下群雄并起,孙坚,公孙瓒皆立大功,平定各地叛乱,进而封侯。
灵帝自以为高枕无忧,贪图享乐,身体也开始每况日下。
这日,灵帝病危,比之历史上还要早了一年。
灵帝召集大将军何进入宫,商议后事。
实则却是灵帝欲立刘协,故而听信中常侍蹇硕之言,欲要铲除何进,以绝后患。
……
(ps:过渡章节,求五星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