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鲁军的粮车滚滚前行,马蹄扬起的尘土裹着粮食燃烧后的焦糊味,在宋国土地上蔓延。曹复骑在战马上,腰间的鲁公剑随着颠簸轻响,耳边却不断传来士兵的窃窃私语。

“现在百姓都在骂咱们,说咱们是抢粮的强盗……”

“可不是嘛,好多流民见着咱们就跑,明明没抢他们的东西。”

这些话飘进耳朵,曹复眉头微蹙。他抬手扯了片路边的野草,在手里慢慢搓碎,苦涩的汁液沾着掌心的汗。

叔方策马跟上来,脸上带着难色,手指反复摩挲着剑柄:“安国君,属下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曹复头也没回,目光落在前方的村落。

“咱们抢宋国粮仓,本是为了耗其国力,可现在名声传得太臭了。”叔方压低声音,“鲁国是儒学发源地,最讲周礼教化,境内的士人都在议论,说咱们背弃礼乐,纵容士兵劫掠,怕是会被人抓住把柄秋后算账。”

他顿了顿,补充道:“战国虽乱,可舆论也能杀人。宋国那边正到处散播谣言,说咱们‘屠城掠粮,无恶不作’,周边小国的百姓都怕了,万一联合起来反抗,对咱们不利。”

曹复心里一沉,指尖的野草碎末簌簌落下。他倒是没顾及这些,只想着速战速决,却忘了鲁国的文化根基——儒学重仁政,周礼讲教化,这样的“掠夺”之名,确实会动摇国内人心。

“你说得对,是我考虑不周。”曹复勒住马,转头看向叔方,“战争是残忍,可咱们是为了鲁国,不是为了做强盗。民心向背,才是根本。”

他翻身下马,走到路边的流民聚集地。几个衣衫褴褛的百姓缩在树后,眼神里满是恐惧,怀里抱着瘦弱的孩子,地上放着空空的陶碗。

曹复捡起一块干净的粟米饼,递了过去。流民吓得往后缩,半天没人敢接。他把饼放在地上,后退几步,声音放缓:“我们只抢宋国公仓的粮,不抢百姓的一针一线。之前多有惊扰,是我们的不是。”

看着流民犹豫着拿起饼,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曹复心里有了主意。

回到大营,他立刻召集将领们议事:“传我命令,从今日起,调整战术,严明军纪!”

“第一,劫掠宋国粮仓后,能带走的粮草装车运往前线,带不走的,全部留在当地,设棚帐赈济流民;”

“第二,严禁士兵劫掠百姓财物、伤害平民,违者军法处置,斩首示众;”

“第三,每到一座县城,派军官联合当地乡老,登记流民人数,按人头分粮,告诉百姓,我们只针对宋国国君和贵族,不害平民。”

将领们闻言,纷纷点头。有个校尉迟疑道:“安国君,这样一来,咱们的粮草会不会不够?而且分粮给敌国百姓,会不会……”

“不会。”曹复打断他,“宋国公仓的粮草本就搜刮自百姓,现在还给他们一部分,既能断宋国的补给,又能收民心,何乐而不为?”

他心里嘀咕:战国时期的舆论,全靠人口口相传,只要百姓得了好处,谣言自然不攻自破,比任何辩解都管用。

“另外,让工匠们做些简易的木牌,上面刻‘鲁军赈粮,不扰平民’,插在赈粮点旁,让百姓看得明白。”曹复补充道,“再派识字的士兵,向百姓宣讲咱们的军纪,打破宋国的谣言。”

命令下达后,鲁军的行动立刻变了样。攻下一座县城的粮仓,士兵们不再一味烧杀抢掠,而是快速清点粮草,装车后,将剩余的粟米、麦谷堆在城外空地上,搭起简易棚帐,由军官和乡老一起分发。

曹复亲自到赈粮点监督,看着百姓们排着队领粮,脸上的恐惧渐渐变成感激,有人甚至对着鲁军的方向行礼,他心里踏实了不少。

有个老妇人捧着满满的粟米,颤巍巍地走到曹复面前,屈膝行礼:“将军仁慈,救了我们全家的命。之前听人说鲁军是强盗,是老身错信了谣言。”

曹复扶起她,声音温和:“老人家不必多礼,我们是鲁国的军队,只为抗击宋国的侵略,不为伤害百姓。”

旁边的士兵们看着这一幕,士气也更高了。之前被人骂“强盗”,他们心里也不是滋味,现在得到百姓认可,个个精神抖擞。

消息很快传开,宋国内部的舆论渐渐变了。越来越多的流民主动涌向鲁军的赈粮点,甚至有百姓悄悄给鲁军带路,告知宋国粮仓的位置、守军的布防。

“安国君,好消息!”一名斥候兴冲冲地跑来汇报,“南边有个县城的百姓,不堪宋国贵族压迫,联合咱们的士兵,打开城门献城了!”

“还有,宋国的一支运粮队,被咱们的士兵截获,押粮的士兵听说咱们分粮给百姓,直接倒戈投降了!”

曹复闻言,嘴角露出笑容。他走到赈粮点旁,看着百姓们领粮后脸上的笑容,鼻尖萦绕着粟米的清香,心里清楚,民心这步棋,走对了。

叔方凑上前来,脸上满是敬佩:“安国君,您这一招太高了!现在不仅没人骂咱们是强盗,还有百姓帮咱们,宋国的谣言彻底没用了!”

“这只是开始。”曹复摇头,“宋国贵族压榨百姓多年,民心本就不稳,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他转头看向商丘的方向,眼神锐利:“等百姓都站在我们这边,宋国的根基就彻底垮了,到时候再攻打商丘,就容易多了。”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匆匆跑来,递上一封密信:“安国君,曲阜传来消息,说国内的士人都在称赞您仁政爱民,之前反对您的大臣,也没人再敢说闲话了!”

曹复接过密信,指尖划过粗糙的竹简,心里涌起一股暖流。鲁国的儒学之士最重仁政,他的这些措施,正好契合了他们的理念,自然没人再能抓住把柄。

夕阳西下,赈粮点的百姓渐渐散去,留下的空地上,木牌上的“鲁军赈粮,不扰平民”几个字,在余晖中格外清晰。曹复骑上战马,看着身后满载粮草的车队,还有百姓们感激的目光,心里坚定了信念。

战争不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民心的争夺。他要让鲁国的军队,不仅是战无不胜的劲旅,更是民心所向的仁义之师。

风从远方吹来,带着田野的清香,也带着胜利的希望。曹复握紧鲁公剑,下令道:“全军出发,即刻奔赴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