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个条件一出,全场议论纷纷!

所有人都看着周苏苏!

疯了!

这个女人绝对是疯了!

百分之七十的利润分成?!还要绝对的定价权?!

在以往所有的中外合作项目中,中方能拿到三成的利润,都已经是天大的胜利了!

她竟然敢狮子大开口要七成?还要把定价权这个商家的命根子都攥在自己手里?!

王建国和老李更是对周苏苏佩服到了极点。

敢这么跟法国资本说话的,真的是太给我们曙光厂涨面子了!

去不了法国,在京城一样有很大的市场!

皮埃尔也彻底被周苏苏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给搞懵了,他那张始终保持着优雅微笑的脸上,也收起了笑容。

他看着眼前这个挺着大肚子,却气场强大到让他都感到一丝压力的女人,深吸了一口气,试图用最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解。

“周……周女士,”他的中文都有些不利索了,“您提出的这三个条件,恕我直言,这在我们的商业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我知道。”周苏苏点了点头。

“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是吗?”周苏苏笑了,她看着皮埃尔。

“皮埃尔先生,”她说,“一百年前,当你们的军舰敲开我们国家大门的时候,你们提出的那些条件,对我们来说,也同样是前所未有的,不可能完成的。

时代变了。

现在,是我站在这里,带着我的华光,来敲响你们的市场大门。我提出的条件,在我看来,很公平。”

“因为,”她顿了顿,一字一句地,“我的华光,是独一无二的。你们法国有数不清用化学分子堆砌起来的化妆品,可你们,有传承了五千年的《本草纲目》吗?

没有。

所以,皮埃尔先生,现在是你需要我,而不是我需要你。

我的条件就在这里,答不答应,是你的事。”

“至于我的华光……”

她转过身,看着台下那些因为她这番话而激动得满脸通红的客人们。

“我相信,就算没有巴黎,没有老佛爷,它也一样,能光耀中华。”

皮埃尔怔怔地看着周苏苏。

他看着她那张写满了“我的东西就是这么牛,你爱买不买”的自信脸庞。

他看着台下那些被她煽动得群情激奋,仿佛下一秒就要高呼“国货万岁”的中国人。

他犹豫了。

他那颗被精密商业逻辑包裹起来的大脑,第一次产生了剧烈的动摇。

理智告诉他,这个女人的条件简直是天方夜谭,是商业上的自杀行为。

可他的直觉,却又在疯狂地向他报警——

如果……

如果他今天拒绝了,他错过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品牌,而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这场堪称史诗级的谈判,最终在皮埃尔那句“周女士,我需要向董事会汇报”的艰难答复中,暂时落下了帷幕。

所有人都以为,这件事八成是要黄了。

毕竟,没有人会相信,一个精明的法国资本家会答应如此苛刻的“不平等条约”。

然而,一周后。

就在所有人都快把这件事给忘了的时候,一个从法国巴黎发来的国际加急电报,送到了曙光日化厂。

电报上只有寥寥几个单词,却让王建国和老李,这两个加起来快一百岁的老头子,在厂长办公室里抱着高兴像两个三百斤的孩子。

电报上写着——

【we agree.】

我们,同意。

“华光”出海的协议一签订,整个曙光日化厂就彻底进入了加班状态。

来自法国的订单,像雪片一样通过国际电报,飞向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街道小厂。

数量之大,交期之紧,让王建国和老李既兴奋,又头秃。

“我的乖乖!首批订单就要十万盒?!”老李看着电报上的数字,感觉自己的心都快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这法国人是把咱们的雪花膏当饭吃吗?!”

“是啊!”王建国也愁得一晚上薅掉了十几根头发,“咱们厂现在是三班倒,人歇机器不歇,一个月撑死也就生产个五六万盒!这十万盒的订单还是加急的!这可怎么办啊?!”

“总不能刚签了合同,第一笔生意就黄了吧?那也太丢人了!丢的可是咱们中国人的脸!”

两人对着那份甜蜜的负担,愁得跟两只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而就在这时,一个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救星,出现了。

雪绒花生产车间,灌装流水线。

这里是整个工厂最繁忙,也是最枯燥的岗位。

工人们需要将一桶桶熬制好的半凝固雪花膏,手动舀进一个巨大的漏斗里,再由一个半自动的灌装机器,将膏体注入到一个又一个圆形的小铁盒中。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问题多多。

首先是效率低下。

那个巨大的漏斗,需要两三个工人轮流往里加料,才能勉强跟上机器的灌装速度。

其次是浪费严重。

雪花膏的膏体粘稠度很高,每次加料,都会有大量的膏体黏在桶壁和漏斗壁上,造成不小的损耗。

最后,也是最要命的,是卫生问题。

纯手工作业,免不了会有汗水、灰尘,甚至头发丝掉进原料里。

虽然工人们都已经很小心了,但品控这边还是时常会检测出一些不合格产品。

这在以前生产内销产品的时候,问题还不算太大。

可现在,他们生产的是要出口到法国,摆上老佛爷百货的国际产品!

这要是出了质量问题,那丢的可就不是曙光厂的脸了!

这天下午,车间主任正为了这事儿急得在流水线旁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不行不行!这卫生标准必须得再提高!从明天起,所有灌装岗位的工人,都必须戴上三层口罩!再加个头套!”

“还有这个浪费的问题!也得想个办法解决!周老板说了,咱们要降本增效!这些可都是钱啊!”

就在他急得抓耳挠腮的时候,一个弱弱的、带着几分不确定的声音从旁边响了起来。

“那个王厂子……”

王主任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皮肤黝黑、个子瘦高的年轻工人,正搓着手,一脸紧张地看着他。

是周宝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