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雪停后的第三天,织暖坊的棉帘被风卷起一角,露出里头暖黄的光晕。
金裁缝佝偻的背在织机前投下长影,他枯瘦的手指捏着那根改过的银针,针尾的寒丝随着手腕轻颤,在粗布领口压边处走得比春蚕食叶还细。
“金师傅,茶凉了。“林英端着陶盏的手在桌沿顿了顿。
金裁缝的银针突然一抖,在布面压出个极浅的褶子,这是他三十年来头回出错。
他抬头时,眼角的皱纹里还凝着织机扬起的棉絮,却见女儿金绣儿正蹲在八仙桌旁,握着王二婶的手教辨丝温差:“您看这根发灰的,得往袖口里衬;泛蓝的得缝在脖颈后,寒风吹过来才挡得住。“
金裁缝喉结动了动,他记得二十年前绣儿刚会拿针时,自己用戒尺敲她手背:“金记的针脚要像棋盘格子,歪半分就别碰织机。“可此刻女儿指尖捏着寒丝的模样,竟比他当年更稳当。
他低头抿了口姜茶,辛辣的暖意顺着喉咙滚进心口,将那些压了半辈子的“规矩“烫出个窟窿。
银针再次落下时,他在布角绣了朵极小的并蒂莲,这是他新婚时给妻子绣的花样,搁在从前,他定要骂自己“丢了金记的魂“,此刻却觉得针脚轻得像云。
“英子,火绒草纤维只剩半筐了!“陈默抱着账本从里屋冲出来,蓝布衫下摆还沾着草屑。
他翻着《山草志》手抄本的手停在某一页,指节因用力泛白:“上次在北坡采的雪苔麻,纤维韧性是火绒草的八成,但保暖度能补两成,您看?“
林英凑过去,见他用红笔圈了三行字,墨迹还没干透,想来是连夜查的。
她伸手抚过书页上“雪苔麻·喜寒、耐冻、纤维含微温“的批注,嘴角勾起半分笑:“现在去采,赶在落夜前能回来么?“
陈默把账本往怀里一揣:“我带了冰爪,山路上的冰溜子滑不倒人。“他转身要走,却被冰蚕童拽住裤脚。
那孩子不知何时蹲在门槛边,乌溜溜的眼睛盯着石缝里的冰晶:“寒丝在喊。“他的声音轻得像雪落,“下面有根。“
林英的玉坠突然发烫。
她跟着冰蚕童爬到寒潭上游的冰窟前,岩缝里渗出的冰晶细若发丝,触上去竟带着若有若无的暖。
陈默举着火折子凑近,蓝光在岩缝里晃出涟漪,那是玉坠的光,正顺着冰晶脉络往岩底钻。
林英从颈间摘下玉坠,解下一缕空间里养的寒丝轻轻一抛,寒丝刚触到岩缝就“咻“地钻了进去,岩壁顿时泛起蓝汪汪的光,像有人在底下点亮了盏灯。
“这是地脉的分支。“林英摸着岩壁低声说。
陈默的呼吸在她耳侧凝成白雾:“难怪冰丝能保暖,原来它在引地脉的暖。“冰蚕童突然把脸贴在岩壁上,睫毛上的霜花簌簌落进领口:“寒丝说,要给根穿衣服。“
当晚,织暖坊的后院挖了八个齐腰深的土坑。
林英让人把空瓮埋进去,瓮底铺了半尺厚的火绒草根,又用寒潭水浇得透湿。
子时三刻,她蹲在坑边盯着瓮口,玉坠在掌心跳得发疼。
忽然,最东边的瓮“咕嘟“冒了个泡,水面浮起层青雾,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到五更天,晨雾漫进院子时,王大柱举着油灯凑近瓮口,突然扯着嗓子喊:“英姐,瓮里长丝了!“
林英凑过去,见瓮壁上凝着半寸长的冰丝绒毛,在灯影里泛着珍珠白的光。
粮嫂子扒着坑沿直咂嘴:“昨儿还光溜溜的瓮,今儿倒像长了层狐狸毛!“她伸手要摸,被林英拦住:“别碰,还嫩着呢。“
可她心里早乐开了花,空间里的火绒草田昨夜沙沙响了半宿,草尖上的露水落下来全成了丝,这说明地脉的暖正顺着瓮往空间里钻,往后冰丝再也不用靠野采了。
变故出现在第七日晌午。
张猎户家的二小子喘着粗气冲进织暖坊,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电报:“县里说冰火裘有......有......“
他涨红了脸,“致幻成分!“话音未落,院外传来“刺啦“一声,李奶奶正用剪子铰自己刚领的裘衣:“我就说这衣裳太暖不正常,昨晚我梦见老头子了,准是被迷了魂!“
林英的眉峰一挑,她抄起件刚做好的裘衣大步往外走,路过民兵柱子时故意顿了顿,那小子正往怀里塞半件裘衣,见她看来,脖子瞬间红到耳根。
县医院的检测室里,小吴举着检测仪的手直抖:“无毒、无菌,远红外辐射率比羊毛高三倍!“他转头冲林英乐,“地委的推广令我都拟好了,就等......“
“等你解释为什么电报里夹私货?“林英突然转身,盯着柱子。
那小子被她盯得后退半步,后腰抵在检测台上:“我......我就是帮着念了两句......“
“帮着念?“林英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抖开是件叠得方方正正的裘衣,“昨儿后半夜,有人翻进织暖坊偷了这件,在炕头捂了一宿。“
她指着柱子发红的眼尾,“你眼皮肿成这样,是被裘衣迷了魂,还是被自己尿湿的褥子熏的?“
柱子“扑通“跪下,额头磕在青砖上:“是镇上商会的周掌柜......他给了我五块钱......“
深夜的共鸣井畔,林英把新收的冰丝缠在玉坠上。
裂纹深处的寒流轻涌,像是在跟她说话。
她闭眼感应,空间里的火绒草田忽然沙沙作响,草尖上的露水“滴答“落进土里,转眼就抽出根细如发丝的冰丝。
更奇的是,原本寸草不生的北坡岩地,竟裂开数道细纹,幽蓝的光从缝里透出来,像地底下藏了把碎星星。
“你不是要衣,你是想活。“林英对着井水轻声说。
水面荡开涟漪,一缕青雾缠上她手腕,跟着她的脉搏轻轻起伏。
远处织暖坊的灯还亮着,金绣儿的声音混着织机声飘过来:“王婶,针脚再密半分!
等明儿这八瓮丝收了,咱能给县小学的娃织一百件!“
林英摸了摸井边的银叶草,叶片正一张一合,这次发出的不是呜咽,而是像春溪淌过石子的轻响。
她抬头望了眼织暖坊的方向,见八个土坑上蒙着的草席被风掀起一角,隐约能看见瓮口的冰丝绒毛在月光下泛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