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夜,皓月当空,各位皇帝诗兴大发。
朱元璋望着圆月,想起创业艰辛,如今安享“退休”生活,感慨之下,吟出一首质朴无华却情感真挚的诗:“月亮圆又圆,像咱大烧饼。当年啃不着,如今管够整!”引得众人忍俊不禁。
乾隆自然不肯示弱,稍加思索,便是一首辞藻华丽、引经据典的七律:“银汉无声转玉盘,桂魄流光溢清寒……琼楼玉宇今何在,且尽杯中琥珀欢。”赢得了在场文士(工作人员)的阵阵赞叹。
李世民的诗则意境高远,充满哲思:“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露冷风清,云敛晴空,冰轮乍涌……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展现了一代雄主的开阔胸襟。
嬴政也难得地赋诗一首,但风格依旧独特:“辰时月升,亥时月盈。赏月需按时,赋诗要合规。团圆乃定律,美满当循矩。”这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一份《中秋赏月行为规范》,让人哭笑不得。
长假期间,各位皇帝也开始尝试现代娱乐。朱元璋在工作人员推荐下,玩起了模拟经营类的电子游戏,但他只对里面的“开心农场”模块感兴趣,种菜、偷菜不亦乐乎。乾隆则发现了网上购物的乐趣,尤其沉迷于各大拍卖行的线上展厅和艺术品电商,下单了不少“心头好”。李世民爱上了自驾游,开着景区提供的观光车四处探索,但总是不自觉地想按照唐代的驿站路线和州县分布来规划行程。嬴政则对智能家居系统产生了浓厚兴趣,不过他研究的方向是如何让所有家电的启停、灯光的变化、音乐的播放都能严格按照他设定的“秦时标准”自动运行,实现全屋“标准化联动”。
霍去病将军作为景区安保与文化协调负责人,密切关注着各位皇帝在假期中的状态。他惊讶地发现,经过这几个节假日的“磨合”,这些曾经互不服气、甚至有些针锋相对的帝王们,关系竟然融洽了许多。
他看到朱元璋会把自己种的新鲜蔬菜,挑品相好的给乾隆送去一些:“弘历,尝尝咱这菜,没打药!”乾隆虽然嘴上可能还会挑剔一下菜的卖相,但也会回赠一些自己写的扇面或把玩的小物件。李世民则常常组织一些小型的跨朝代文化交流活动,比如唐明茶话会、古今棋艺切磋等,邀请大家参加。连嬴政,虽然依旧严肃,但也开始用他的方式记录这些假期的点滴——当然,是用标准化的表格和数据,分析假期活动对“居民幸福感指数”的影响。
霍去病不禁对卫青感叹:“看来,让他们一起放放假,吵吵架,尝尝不同的粽子,比开一百次朝会、劝一万句和都管用。这共同的休闲体验,真是化解隔阂的良药。”
诗仙李白纵观整个假期百态,再次文思泉涌,写下《假日帝王行》:
“帝王节假日,各展其性情。
洪武劳动最开心,汗洒田园乐躬耕。
弘历讲究优雅风,茶香画意伴琴声。
太宗游乐兼修行,体察民情山水间。
始皇标准不放松,分秒必究效率先。
每逢佳节必争论,甜咸粽子战不停。
月下赋诗显才情,古今娱乐各争先。
假期本为休息用,帝王亦学偷闲功。
莫道朝政无止息,张弛有度方英明。
相逢一笑恩怨泯,共享太平假日晴。”
如今,各位皇帝不仅完全适应了现代的休假制度,甚至开始主动期待和规划下一个假期。
朱元璋已经在琢磨,下一个长假要不要向景区申请一小块坡地,尝试种点茶树;乾隆则在策划一个以“四时花卉”为主题的系列艺术展,准备在每个小长假推出不同主题;李世民计划组织一次“唐代服饰体验游”,让游客和居民都能感受盛唐风华;连嬴政,都开始认真研究“最优化休假方案”,试图在休息、娱乐、学习与保持最低政务处理效率之间,找到一个“标准化”的平衡点。
他们逐渐意识到,适当的休息并非懈怠,而是为了更好地出发;轻松的假期氛围,比严肃的朝堂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这些源自不同时代、拥有迥异性格的帝王,在共享现代假期的过程中,不仅体验了前所未有的生活乐趣,更在一次次甜蜜的“争执”、互相的“妥协”和共同的欢笑中,真正建立起了超越时空的友谊与理解。
现在,每到节假日,景区里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幅和谐景象:朱元璋提着菜篮子给乾隆送菜,乾隆回赠一幅即兴创作的小品画,李世民招呼大家参加他新组织的活动,而嬴政,则在一旁用他的平板电脑,认真地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切——当然,记录的格式,依然是标准化的。
“时空交汇处”景区附属实验学校,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打造特色课程体系,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正式聘请朱元璋、乾隆、李世民、嬴政四位皇帝担任“特聘讲师”,开设特色选修课。此消息一出,不仅在校园内引起轰动,更在几位帝王之间掀起了关于“教育本质”的预演论战。
明太祖朱元璋接到镶着龙纹的聘书(景区特制版),捋着胡子,声如洪钟:“教书?好!咱看现在的娃娃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光会啃书本顶啥用?咱这课,就得教点实在的!种地、木工、修水利,这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他已然将课堂视作了另一片需要辛勤耕耘的“土地”。
清高宗乾隆皇帝对聘书的精美程度表示满意,优雅地展开,微微颔首:“教化之道,在于陶冶性情,提升格调。朕当以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浸润学子心灵,使其知美丑,明礼仪,养成翩翩君子之风度。”他已经在脑海中勾勒自己身处杏坛,学子们如沐春风的雅集场景。
唐太宗李世民手持聘书,神色庄重:“为国育才,乃百年大计。昔日在弘文馆、国子监,朕便常与学子论政。今既为师,当授之以文韬武略,启其心智,强其体魄,使之成为栋梁之材。”他看重的是教育的全面性与社会责任感。
始皇帝嬴政的关注点则一如既往地独特。他仔细审视着聘书的条款,沉声道:“既为讲师,当有规范。教学大纲、授课时长、考核标准,皆需明确统一,不容丝毫偏差。教育,亦需‘书同文,车同轨’,方能批量造就合乎标准之人才。”他已然开始构思《特聘讲师授课标准化管理条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