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陈宇摆出的,全都是他们自己史书上都明确记载的事实。
他们更无法反驳“菊与与刀”的论断,因为这个论断太过精准。
精准到连他们自己都觉得毛骨悚然,仿佛被人看穿了灵魂。
愤怒、羞辱、无力……
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他们只能在自己的媒体上发出一些歇斯底里的无能狂怒。
陈宇的名字,一夜之间,成了扶桑国文化界最不想听到,也最痛恨的名字。
然而,就在华夏这边一片欢腾,几乎要将陈宇捧上神坛的时候,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悄然出现了。
一个名叫佐藤健司的扶桑学者,更新了他的V博。
佐藤健司在华夏旅居多年,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在V博上拥有几十万粉丝,平时总喜欢以一种“中日文化交流大使”的身份,发表一些看似客观公允的言论。
他没有直接反驳《告瀛洲书》,那等于是自取其辱。
他换了一个极为刁钻的角度。
他发了一篇图文并茂的V博,展示了扶桑茶道中那些繁复、精致的器具和仪式。
然后,他用一种非常谦卑和惋惜的口吻写道:
“每当欣赏茶道之美,我总会为之沉醉,同时也不禁感叹。
华夏是茶的故乡,拥有世界上最悠久的茶文化。
陈宇先生的雄文,我也拜读了,其中关于茶艺源流的考证,精准无比,令人敬佩。”
“只是,我心中一直有个小小的疑惑。
为何如此美妙繁复的茶道艺术,在其故乡华夏,似乎并未得到完整的传承与保留,反而在我们扶桑,被视若珍宝,代代相传,并发展至今呢?这实在是令人感到惋惜。”
这段话,看似在夸赞华夏,实则暗藏机锋。
他避开了“起源”这个已经无法辩驳的话题,转而攻击“传承”。
言下之意就是:没错,东西是你们的,但你们自己没本事守护好,被我们发扬光大了,所以我们才是更优秀的继承者。
这是一种典型的精神胜利法,却极具煽动性。
果然,这条V博一出,立刻被许多不甘心的扶桑网民和国内的一些“理中客”奉为至宝。
“佐藤老师说得对!起源重要,传承更重要!”
“自己家的宝贝都弄丢了,还好意思说别人?”
“这波啊,这波是佐藤老师的反杀!看那个陈宇怎么回应!”
这个新的话题,很快又被炒上了热搜。
面对佐藤健司抛出的这个刁钻问题,直播间里跟随着陈宇日常的观众们瞬间炸开了锅。
“我靠,这扶桑人也太阴险了吧?这是在说我们没有文化底蕴,守不住老祖宗的东西啊!”
“这怎么反驳?人家确实把茶道搞得挺复杂的,看起来仪式感满满的。”
“宇神,快想想办法啊!不能让他这么嚣我靠嚣!”
陈宇他正陪着女儿念念做手工作业,听到手机里助手发来的消息和截图,他只是瞥了一眼,嘴角就忍不住向上扬起。
念念歪着小脑袋,看着爸爸手机上的图片,好奇地问:“爸爸,这个叔叔在干什么呀?好像在玩泥巴。”
陈宇被女儿天真的话逗笑了,他放下手里的剪刀,摸了摸念念的头。
“他不是在玩泥巴,他是在炫耀自己捡到了我们扔掉的玩具,还把它刷洗得干干净净,然后跑过来问我们,为什么我们不玩这么‘好’的玩具。”
这个比喻让直播间的观众们瞬间有些明悟,但又没完全明白。
只见陈宇从沙发上站起来,走到厨房,全程不紧不慢。
他打开冰箱,拿出一罐绿色的粉末。
“念念,你看,这个叫抹茶。”
他对着镜头晃了晃罐子,然后直接打开了自己的V博,开始编辑一条新的动态。
“佐藤先生的疑惑,我收到了。这个疑惑,其实恰好证明了华夏文化一个最伟大的特质:新陈代谢,自我革新。”
“就拿茶来说,扶桑茶道的核心——抹茶,起源于华夏隋唐,兴盛于宋。但为什么后来在中原大地渐渐式微?”
“很简单,因为我们有了更好的制茶、饮茶方式。我们发明了炒青、烘青,我们开始品尝茶叶本身的回甘与香气,而不是把茶叶磨成粉末,用茶筅搅出一碗浓厚的‘茶汤’。”
“换句话说,抹茶,以及围绕它的那套繁琐仪式,是我们主动‘淘汰’掉的部分。这并非传承的断绝,而是文明的进步。”
“就像我们早已习惯了住高楼大厦,自然不会再去纠结于如何完美地搭建一个茅草屋。”
“当然,文化没有绝对的优劣。这些被我们淘汰掉的东西,在扶桑被视若珍宝,也发展出了独特的美学,这值得尊重。”
“但如果拿着我们已经更新换代的东西,反过来质疑我们为何‘丢失’了传统,那就有点本末倒置,贻笑大方了。”
“至于说现在的抹茶,确实在华夏很流行。但那是因为现代烘焙和甜品业的发展,给了它新的生命。现在华夏哪家咖啡厅、面包店里没有几款抹茶拿铁、抹茶蛋糕?”
“这恰恰证明了我们文化的包容性和实用主义精神——只要是有用的,我们随时可以拿回来,并让它变得更好。”
写到这里,陈宇顿了一下,脸上那轻松的笑容变得锐利起来。
“茶道,精髓在于‘道’,而非‘器’与‘形’。时代在进步,茶道亦然。扶桑所谓的大师们,抱着千年前的仪轨奉为圭臬,在我看来,不过是刻舟求剑。”
“我话就放这里了。你们扶桑茶道界,有一个算一个,有一个敢说在‘茶’的理解上能胜过我的吗?”
“若有不服,我个人出机票,欢迎你们所有‘大师’组团来我华夏江省。我,陈宇,亲自给你们上一课,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才是活的、流动的、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华夏茶道。”
“我在这里,等你们的洗礼。”
这条V博一发出去,整个网络瞬间沸腾。
华夏的网民们像是三伏天喝了一瓶冰可乐,从头爽到脚。